長春萬達廣場爆炸案告破: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長春萬達廣場爆炸案告破: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爆炸現場,夠嚇人的


01

還有一週就將迎來大年除夕夜,春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在唱響春節的序曲中,《啥是佩奇》向人們傳遞了一份被忽略的人間親情,於是熱了,刷屏了,感動了大家,讓回家的旅程更顯一票難求。

人心向善,社會才會溫暖和諧,經濟發展也才有意義。

可是,一則突如其來的爆炸案,給這個由小豬佩奇集結的美好氛圍投下了一絲陰影和惶恐。

1月25日下午3點左右,長春紅旗街萬達廣場公寓樓,傳出幾聲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現場濃煙滾滾,火星直冒,受到驚嚇的人群四處逃散。

人們紛紛猜測爆炸原因,有說是地下管道或天然氣爆炸,還有網上傳言說是暴恐。

爆炸事故發生後,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三級公安機關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專案組,案件很快告破。

長春萬達廣場爆炸案告破: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案件告破,人間平安是福

據長春官方案情披露:

江蘇人郭某濤,因身患癌症,悲觀厭世,先是在松原市將與其有經濟糾紛的男子谷某某殺死後,於1月25日中午駕車來到長春市,先在紅旗街萬達廣場炸燬其停在地下停車場的小轎車,隨後又在公寓樓30層租住房內引爆自制爆炸物身亡。

這次爆炸事故致一死一傷,所幸萬達的公寓大樓建築整體無恙,不然,後果將更加不堪設想,王思聰他爹老王都吃不了兜著走。

02

長春萬達廣場公寓樓爆炸一案,讓處在臨近春節一片祥和氣氛中的人們受到了驚嚇。

就此,也再次引出一個爭議至今的話題: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古代的先賢也莫衷一是,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曰:“性相近,習相遠”,他承認有人性,但並未說清楚人性到底是什麼。

其後的孟子將孔子性說發揚,直接提出性善論: “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也就是人生來有向善的力量。

但同為戰國時人的告子顯然是不贊同老孟觀點的,他認為人生下來本無所謂善惡,即“不善不惡說”。

長春萬達廣場爆炸案告破: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孟子與荀子觀點相左

稍晚一點的荀子則更直接發對,他說:“人之生也固小人。”這“人之生也固小人”就等於“性惡”。

為世人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三字經》裡面的第一句話即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也只是孔孟之道的延續。

如果人性本善,郭某濤為何先要將谷某殺害,還要引爆炸藥既毀滅自己又傷及無辜?

身患癌症和與他人又經濟糾紛,就可以為所欲為,讓一種絕望無限放大?

他有沒有想過,如果30層樓上的建築物因不可控的爆炸力坍塌一個角,那會砸傷多少人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新增 1500萬癌症患者。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5.91人∕10萬,按13億人口計算就是全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372萬,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每分鐘有5人死於癌症。

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

在倫理、道德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生命走向盡頭的最好歸宿是自然死亡,而非暴力死亡,包括不幸身患癌症的人們。

如果癌症病人都像郭某濤那樣,那世界跟投放了原子彈有何區別?

03

郭某濤身患癌症後一手製造毀滅性爆炸案,不禁讓人想起了去年湖南衡東“9·12”惡性案件的陽某雲。

曾經六進宮的陽某雲也因身患絕症,生命無望,遂對社會產生了強烈的報復心理,駕駛越野車衝入洣江廣場猛烈撞擊人群,致12死43傷,其犯罪行為令人髮指,社會危害和負面影響巨大。

康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惡折磨我們的人,時而是因為人的本性,時而是因為人那殘忍的自私性。”

睜眼看世界,戰爭、暴力、衝突,依然時刻在上演;而在社會的某些黑暗角落,搶劫、殺人、強姦、吸毒、販毒、製假造假、拐賣兒童,依然不絕於耳。

凡此種種,有時又讓人難免不由自主的懷疑人性本善。

長春萬達廣場爆炸案告破: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人性,有時是個黑洞

荀子的性惡論與猶太教的原罪說早就不謀而合,遙相呼應,再到近代馬基雅維裡、弗洛伊德,人性本惡的主張看得人的心裡是咯噔咯噔的,這難道只是歷史的巧合嗎?

善與惡,可能一千個觀點會有一千個“漢姆雷特”,一千個人也許會有一千個善惡標準。

曹操的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比他的軍事和詩歌成就還出名,但仍不失為一代梟雄。

蓬巴杜夫人說的“我們死後,將會洪水滔天”,雖然被蹩腳的翻譯弄成了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但被斷頭的路易確實不是什麼好鳥。

從哲學的角度解釋,人性是由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組成的。

自然屬性指的就是無節制的本能和慾望,這是人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而社會屬性是通過社會生活、社會教化所獲得的,它是後天屬性。

當人的自然傾向無限向外擴張的時候,如果社會屬性推波助瀾,那麼人性只會更加墮落不堪。

相反,如果整個社會屬性層面以倡導揚善避惡為主流,並有健全的法制管理和道德監督,那麼人性就會向善的方向發展。

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二者既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

性善論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性惡論,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人性是可以通過後天教化進行改造的。

長春萬達廣場爆炸案告破: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世上最不可捉摸的是人性,因為Ta具有兩面性

從感情上講,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人性本善的;但很多血淋淋的歷史和現實,又警醒著我們人性是惡的。

這是一個普遍的事實,唯有正視事實,才能更好地棄惡揚善。

在科學還沒有完全攻克惡性腫瘤(Ca)之前,癌症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人性裡瘋長的“毒瘤”。

作為芸芸眾生中的凡夫俗子,要想保持一顆始終向善的心,那麼就必須能夠承受住人性也惡的誘惑、考驗,乃至折磨。

所以,自律、自制甚至自戒,是通往心靈之花盛開的必由之路和不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