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青岛的中山公园,始建于20世纪初,至今在岞山路口处还存有当年的"中山公园"石碑。此处原来是青岛会前村的村址,原先村民三百余户,传统渔业为生。因此,中山公园也可说是会前村遗址。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会前村遗址碑

会前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年),当时有王姓始祖王龙、王虎兄弟自云南迁来,携家眷到太平山西南坡,此处依山面海气候宜人,适宜生产生活,取名会前村,并建有家庙"明秀堂",村民世代以打鱼为生。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大门

至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和1905年强征了会前村的土地,在此建立了植物试验场和猎场,筑路建屋,栽花立圃,集中花草树木170余种、23万株,并从日本移植2万株樱花,成为此园特有的景色,并逐渐成为以树林、果园、花木为主的公园,称之为"森林公园",成为中山公园的最初雏形。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公园内的樱花

1914年日德战争后,日本代德国统治青岛,又进一步扩种樱花,形成了一条长近1公里、贯通公园南北的樱花长廊,每年春夏之交的四月五月,公园樱花之盛延续至今,公园也更名为"旭公园"。如今公园内的樱花路直通动物园,成为公园的主干道。路两侧有万株樱花,四五月间花开繁盛,重重叠叠,争芳斗艳。特别是公园大门水池左侧有一株巨大如华盖的樱花,盛开时节,灿若云霞,美轮美奂。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公园内的樱花

现代著名文学家何为先生曾在他的《樱花之忆》一文中这样写道:"那一大片一大片艳丽夺目的樱花,像桃色的云,像迷茫的雾,像透明的泡沫,比飞絮更轻柔,比雪花还要耀眼。它好像是在人们不经意之中突然灿烂起来,容光焕发,妩媚动人,给每个游人以无尽的喜悦。繁花似锦,就压在你的头上,你仿佛感到整个身体轻盈地浮泛在樱花的海洋里。温柔的樱花似乎要把你轻轻地从地面上托起来。"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公园内门前喷泉

1922年国家收回青岛主权,改名为"第一公园"。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9年5月又更名为"中山公园",此名一直沿用至今。青岛解放以后,青岛市政府对公园进一步规划建设,使公园景观日臻完美,成为在国内颇有影响的综合性公园。会前村村民则分别迁居,落户在浮山所、沙岭庄和即墨孙家沟岔及八大湖一带。如今,在原会前村明秀堂处,公园管理处建起了"会前村遗址",保留了古槐树、枣树以及"会前村碑",纪念当年那段往事。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小西湖内的荷花

说到孙中山先生,沿会前村遗址小路往西,是中山公园的一个莲花池。池中荷叶铺满池塘,每到夏季无数荷花亭亭玉立晶莹纯洁。这就是"孙文莲池",当地人俗称"小西湖"。1918年5月,孙中山先生访日期间,将四颗代表纯洁友谊的莲子送给田中隆,以感谢他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帮助,后来有一颗顺利发出新芽,于是就将其取名"孙文莲"。1995年5月3日,日本下关市与青岛市缔结友好城市15周年,下关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田中满男专程将"孙文莲"种子回赠青岛,并亲手栽植在这里的湖中,留下一段中日友好的佳话。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传说中的极品水果公园蜜

除了樱花和荷花,公园内还栽植一种甜蜜饱汁的水蜜桃,当地俗称"公园蜜",它肉嫩汁浓,是夏季水果中的珍品,在青岛颇负盛名,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由于当年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公园内的水蜜桃具有独特口味,是很多老青岛童年的回忆。据说中山公园的桃园不过70多亩,每年的产量不多,基本上都是内部预定,根本不可能走向市场,所以普通市民难饱口福。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桂花园的丹桂

公园内还有一处桂花园,金秋时节丹桂竞相开放,香闻十里,桂花园的藤萝廊中,苍劲的藤枝相互缠绕,每到春夏花开之时,密匝匝的淡紫色藤花串串下垂,幽香四溢沁人心脾。牡丹园内则名花荟萃,此谢彼开,四时不断。

青岛:市内最早最大的植物园——从“会前村”到“中山公园”

郁金香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公园内引进了荷兰郁金香品种,建起了郁金香花圃。每逢劳动节前后,五颜六色的郁金香艳丽温馨,平整的草坪和高大的乔木装点下,颇具异国风情,成为公园又一盛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