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可能會遇到各種肌膚問題的困擾,因為新生兒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皮膚結構極其嬌嫩,易損傷、易感染,角質層脆弱,真皮層單薄,皮膚脂質少而對乾燥環境適應性差,因此,不僅容易被外來的有刺激性及有毒物質滲透,而且容易摩擦受損,抵抗乾燥環境的能力也差,照料上稍有疏漏,就會引起皮膚損傷,如過敏、紅腫等。

那麼嬰幼兒常見的肌膚問題有哪些呢?

比如,溼疹、紅屁屁、口水疹、頭皮疹、淹脖子、痤瘡、熱痱(粟粒疹)、蕁麻疹、過敏等。下面我們來一一解說這幾種肌膚問題。

一.新生兒痤瘡: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新生兒痤瘡發病於剛出生或生後不久,男嬰多見。皮損好發於面部,以頰和額部最常見,也可侵犯後背和腹股溝。皮損表現為少量的閉合性粉刺,偶爾可見開放性粉刺、丘疹和膿皰。主要是寶寶在出生前從母體獲得了過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後會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寶寶的面部皮脂腺發達,分泌過多的皮脂會淤積在毛囊內,致使皮膚形成粉刺樣毛囊性丘疹,表現出來就像"青春痘"一樣。

應對方法:發病一般較輕,經數週和數月後可自發性消退。新生兒痤瘡一般病情較輕,可自愈,一般不需治療,如果需要的話,炎症明顯的皮疹可以選用紅黴素軟膏。

二.溼疹: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嬰兒溼疹,初期表現為面部出現小紅疹,很快會波及整個面部甚至到額頭、頸部、四肢等。小紅疹很快可演變為小水皰,破潰後滲出液體,結成黃色的痂皮。溼疹時輕時重,會反反覆覆出現。急性發作時瘙癢難忍,寶寶頻繁哭鬧,從而影響進食和睡眠。溼疹的這個小疙瘩是在一片紅斑的基礎上,容易溶合在一起聚成一堆、溶合成片而且溼疹的這個小疙瘩抓了之後會有滲透流水的現象。

一般是由於小兒對某些物質如乳類、雞蛋、魚蝦等產生過敏,或者是因為寶寶皮膚嬌嫩,屏障功能不完善,如給寶寶過度清潔皮膚,導致皮膚受損,也會引起溼疹,還有就是太乾、太熱、現在的霧霾天、環境汙染、紫外線照射等也都可以刺激皮膚導致溼疹。

應對方法:面對溼疹一般還是以基礎保溼護理和外用為主,比如根據皮膚是否乾燥予以潤膚等,必要時可外塗無激素溼癢膏。比如護理霜。

三、熱痱(粟粒疹):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痱子的這個丘疹和毛孔是一致的,和汗腺導管的末端的開口是一致的發生在身體,相對來說比較散在的不像溼疹溶合成大片狀的。所以痱子的皮損一般會更小,因為汗腺導管更小,那它會出現是一種一粒一粒的,那種小的紅色的斑點或者小丘疹。那有的時候還會出現那種沒有顏色的,很薄的這種針尖大小的小水泡,那它容易出現的部位是出汗多的部位。

應對方法:

面對熱痱,家長應該注意穿衣服透氣,不必怕著涼而過分包紮孩子,穿著以棉質衣服、寬鬆為主。建議室溫定格在26度上下,溼度要小於60%。此外,要經常給屋子開開窗,透透氣,讓新鮮的空氣環繞在寶貝的周圍。嚴重時可滴無比滴或花露水都可以改善症狀。

四、尿布疹(紅臀):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尿布疹是發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種皮膚炎性病變,也稱為嬰兒紅臀,表現為臀部與尿布接觸區域的皮膚髮紅、發腫,甚至出現潰爛、潰瘍及感染,稍有輕微的外力或摩擦便會引起損傷。繼續發展則出現滲出液,表皮脫落,淺表的潰瘍,不及時治療則發展為較深的潰瘍,甚至褥瘡。 尿布疹大多發生在1週歲以內的嬰兒,通常在7-9個月時最厲害。因為嬰兒在這一時期開始進食的食物種類逐漸增多,排出的尿便對臀部皮膚的刺激性增大,尤其是在腹瀉或排出的便在尿布中過夜、嬰兒或哺乳期母親使用抗生素時。

應對方法:要精心護理寶寶,最好少用或者不用尿不溼,實在不行,夜裡使用尿不溼,白天使用尿布,發現尿布溼後要及時更換,保持局部乾燥。每次換尿布時,徹底清洗寶寶的屁股。洗完後,要用軟毛巾或紙巾吸乾水分。不要把尿褲系得太緊,否則就沒有空間讓空氣流通了。發現寶寶有輕微臀部發紅時,及時使用護臀膏。

五、口水疹: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口水疹,一般分為母乳過敏引起的和流口水引起的。

0-3個月的新生兒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皮膚結構極其嬌嫩,易損傷、易感染,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一般是母乳餵養或者是配方奶粉,容易形成食物過敏體質,再加上食後清潔不及時,就容易在口周出現紅斑,長期形成溼疹(奶癬)。

3-12個月的小寶寶最容易流口水,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導致皮膚髮炎、發紅、發癢,甚至疼痛、皸裂,腫起。由於流口水這一現象持續存在,口周的溼疹也就容易反覆不愈。

應對方法:及時清理寶寶口水,以防長時間停留口周,侵蝕皮膚,常換曬衣物以免細菌滋生,帶圍嘴。如果口水疹不太嚴重,只要保持局部皮膚乾燥,有口水後用棉質的東西及時擦拭一下,症狀會逐漸緩解的,如果口水疹比較嚴重,可以適量塗抹一下藥物的,比如膚樂護理霜。

六、淹脖子: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淹脖子主要是由於局部皮膚護理不當引起的。尤其是月齡越小的寶寶容易將汗液、奶液、口水等滯留在皮膚的褶皺處,而寶寶皮膚嬌嫩,這些汙物很容易刺激皮膚引發炎症,出現皮膚髮紅,甚至糜爛的現象,這就成了淹脖子。

另外,肥胖的寶寶發生淹脖子的概率較大。因為偏胖的寶寶皮膚褶痕較深,容易積汗潮溼,再加上寶寶本身活動量較大,相貼的皮膚會經常相互摩擦,局部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就容易引起局部充血、破皮甚至褶爛。

應對方法:1、洗完澡後,皮膚的褶皺處輕輕蘸幹、擦乾,保持寶寶皮膚乾爽。也可以專門針對寶寶皮膚褶皺處用柔軟棉巾沾溫水進行擦洗,有汙物一定及時處理。 2、每天用熱毛巾敷一會兒發紅的皮膚。每次熱敷20分鐘左右,每天堅持做3~5次。注意熱敷完也要讓寶寶的脖子晾乾或輕柔擦乾,以免有水漬殘留,加重“淹脖子”的情況。3、讓寶寶多趴著玩,這樣能使脖子多透氣。當寶寶皮膚褶皺處出現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嚴重潰爛,並伴隨瘙癢時,建議及時帶寶寶就醫治療。4、用純棉透氣的圍嘴。給寶寶換純棉透氣的圍嘴,不要買滌綸材質的圍嘴,透氣性太差容易悶汗潮溼加重“淹脖子”的症狀。5、奶水流到脖子上,立馬擦乾。

七、頭皮疹: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嬰幼兒頭皮疹要和乳痂區分開,頭皮疹就如溼疹一般,會反覆,會有瘙癢,乳痂則是在皮膚表面有一層油脂,這是一種由皮膚和上皮細胞分泌物所形成的黃白色物質。如果嬰兒出生後不洗頭,時間一長,這些分泌物和灰塵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較厚的乳痂。一般不疼不癢,對孩子的健康也沒有明顯的影響。這在嬰兒中非常普遍,會存在一段時間。乳痂摸上去有些油膩,會脫皮,大部分會自然痊癒,屬於暫時性的現象。

八、蕁麻疹:

是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侷限性水腫反應。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暫時性、水腫性、過敏性皮膚病。一般不會出現脫皮,水泡、潰爛等症狀,一般有急性和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為主,佔70%,一般自己會痊癒,很少持續幾天以上,如果持續超過3個月,就是慢性蕁麻疹了。如果孩子出現除了局部瘙癢的皮膚症狀外,還伴有腹痛、下痢、嘔吐,甚至呼吸困難時,這就是全身性急性蕁麻疹,必須趕緊送醫治療。

應對方法:

不讓孩子用手抓撓患處以免越抓越癢;可用冷敷減輕瘙癢感,也可用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清洗皮膚; 注重營養均衡,患兒不宜食用過多高蛋白質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鮮類的食物; 注意衛生,家庭防蟎很重要;避免孩子接觸花粉類物質,避免在樹底、草叢等處活動; 注意天氣變化,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引起寒冷性蕁麻疹;蕁麻症患兒應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以免對患處造成刺激; 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九、寶寶防曬與曬傷: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在炎熱的夏季,寶媽一定要做好寶寶的防曬工作,寶寶皮膚比較嬌嫩,很容易發生曬傷事件,寶媽一定要知道寶寶防曬與曬傷處理,物理防曬是關鍵,夏日烈陽高照時,要儘量避免中午時分出門,選擇清晨或者傍晚出門較好。出門時,可以給寶寶帶上大沿帽,並可以選擇樹蔭下走動或遊玩。如果寶寶受到了輕微的曬傷,首先要多喝水,補充丟失的水分。當曬傷嚴重,皮膚出現大皰或出現畏寒、發熱、嘔吐等全身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醫,同時用抗過敏藥水外搽,而不要隨便亂用其他的藥膏。

十、季節性過敏:

季節性皮膚過敏導致的皮疹多侷限於顏面、頸部,表現為輕度紅斑、水腫,略隆起或伴有少數米粒大小紅色丘疹;有的表現為眼周或頸部紅斑,水腫不明顯;有的還可為溼疹樣改變,輕度苔蘚化皮疹,時有糠皮樣鱗屑。常伴有瘙癢,每年反覆發生,可自行消退。季節性過敏,一般成人嬰兒都有可能出現,比如對某個季節的天氣、溫度、溼度、花粉或者霧霾等產生過敏,過敏有輕有重。

應對方法:首先要明白,自己對什麼過敏,查出過敏源,然後儘可能避免,寶寶使用護膚品,一定要慎重,純天然無添加是首選,要溫和不刺激。

好了,基本上就這些了,歡迎寶媽們幫我繼續完善,也讓更多的媽媽看到,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嬰幼兒肌膚問題全攻略,寶媽知道了這些遇事才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