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韭菜」、甩鍋洗白,幣圈大佬這盤棋能順利走下去嗎?

8月27日晚,區塊鏈及幣圈傳來重磅消息!

平均每股2.27元,總計耗資6億港幣,火幣創始人李林,折價收購桐成控股(01611.HK)73.73%股份,成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同時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購入6.8%的股權。

昨日(30日)桐成控股開盤暴漲近95%,最高升至6.8港元,盤中雖有回落,但截止收盤,全天漲幅70%,受5.24港元。

收割“韭菜”、甩鍋洗白,幣圈大佬這盤棋能順利走下去嗎?

對於這次蓄謀已久的計劃,資本市場似乎已經給予了以正面回應。雖然早在5月份,桐成控股就已經傳出賣殼的風聲,但李林謀劃借殼上市的時間或遠不與此。怎麼說?從購殼價格上看,一般股權轉讓多以溢價完成,但本次交易則打了個9折,雖然說明雙方迫切希望達成交易,但這個準備時間最短也需要一年。

如果這樣計算的話,意味著最遲從2017年8-9月,李林就開始在籌備港股購殼的計劃。而這個時間點正好位於“9.4監管”出臺,也就是說,李林極有可能在政策落地後,開啟火幣海外戰略的同時,就開始籌謀此次的借殼計劃。

火幣轉戰傳統資本市場,這點其實很好理解,為了公司未來發展。早在2016年1月,李林就曾通過轉讓系統購入新三板公司般固科技,成為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並改名為財貓網絡。但之後變更為張壽松,張壽松持股比例為44.50%,李林持股比例降為38.27%。

收割“韭菜”、甩鍋洗白,幣圈大佬這盤棋能順利走下去嗎?

但是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和雞肋地位,並不能真正意義上介入資本市場,更不能與港交所相比。而此次收購才堪稱真正意義上登陸主流資本市場。另外,目前只是李林和滕榮松的個人收購行為,如果不注入火幣相關資產的話,也不能稱之為“借殼”。

但不管怎樣,業內人士普遍分析認為,此次收購港股上市公司,在資本層面,為火幣上市鋪平了道路。有殼在手的情況下,接下來,火幣面臨的將是在政策層面掃清障礙。

誰是背後的操盤手?

火幣想要借殼港交所,必然需要“掮客”為其搭線架橋。而“裂變資本”存在,則極有可能就是李林資本運作背後的真正操盤手。

從公開資料來看,裂變資本Fission Capital是由王利傑管理的區塊鏈基金,著名的公信寶等項目就是由其投資。作為“傳統投資人進入區塊鏈第一人”,其有著多年的天使投資和項目孵化經驗。

而作為合夥人之一的彭程,則來自監管部門,她曾在香港證監會總裁辦任職,負責管理國際監管機構交流工作。另外一位是劉磊,據稱有多年的二級市場經驗,對股票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

收割“韭菜”、甩鍋洗白,幣圈大佬這盤棋能順利走下去嗎?

最重要的是,這次隨同李林一起收購的,則是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他在國開行工作多年,擔任過國開國際投資(01062-HK)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行政總裁等職務,成功投資了近二十個香港上市企業。顯而易見,裂變資本管理團隊都是混跡資本市場的老手了,從上市公司、到監管部門、再到一二級市場操作,對資本運作均具有極為豐富的經驗。

火幣能否叩開港交所大門?

就目前來看,雖然李林已經實現了對殼公司的控股,但能否實現火幣集團完整上市,依舊是個未知數。

怎麼說?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個是政策准入機制,二是港交所對數字貨幣的態度。

收割“韭菜”、甩鍋洗白,幣圈大佬這盤棋能順利走下去嗎?

政策准入機制。早在2015年開始,香港對於借殼上市的監管態度趨於嚴格,該年年終,聯交所發佈了一份指引嚴打通過注入大量現金以實現借殼上市的投機行為。雖然李林已經成為桐成控股實控人,但是一旦被認定為觸及相關要約或者注入資產情況有異,監管就會審查注入資產情況,最終難度不會小於IPO本身。

港交所對數字貨幣的態度。“買殼上市”到“借殼上市”最關鍵的一步是資產注入,但香港對於數字貨幣監管態度尚不明確,再加上尚未有數字貨幣資產相關公司上市的先例,如果注入幣圈資產,必然會引起監管層的關注。

另外,從火幣集團業務體系來看,其核心業務為火幣交易所,在全球範圍內尚未被認定為合規、合法。僅憑此點,想要完成火幣集團二級市場資本運作,仍將有不少難關需要度過。

借上市公司“洗白”?

繼“9.4監管”之後,近期國內幣市監管政策越發嚴格,尤其是大批幣圈媒體平臺被封,支付寶、微信渠道收緊,限辦相關活動,多部門聯合發文,一系列組合拳正在全面整頓幣圈。

重拳之下,幣圈各方選擇另謀出路已成定局,尤其是涉及到幣圈交易所這一灰色地帶,火幣寄希望於通過借殼上市公司完成“洗白”,也是必然選擇。

但是,從業務範圍而言,火幣的此次“借殼上市”又不同於其他,“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向港交所提交申請,其核心業務更多集中在礦場中,主要是硬件業務。

而裂變資本聯合雄岸基金創始人姚勇傑聯手收購了SHIS LTD(01647.HK),則更多的是想想把SHIS做成“全球優質區塊鏈項目在資本市場退出的平臺”。

雖然火幣在“94監管”後,左右騰挪,逐漸鋪開了一個涵蓋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的完整生態,即包括交易所、錢包、投資、HT生態基金,孵化器、礦池、資訊、研究院等多個模塊。並將業務蔓延至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個海外城市,逐漸形成“火幣集團”。

但其核心主體依舊是交易所業務,其上市必然將面臨交易所、證監會等多個部門嚴格的審核,收購上市公司還僅僅只是第一步。更何況從個人收購,到資產注入,中間還有很多障礙和流程需要克服。

對於未來,火幣能否藉助上市去“洗白”、能否適應從規則制定者到被監管者身份的轉變,甚至是能否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仍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