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神商聖范蠡的理財故事,受益匪淺

文財神商聖范蠡的理財故事,受益匪淺

范蠡(lǐ),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

當時齊國人聞名想來請他為相,更有很多人羨慕他的富有,因此向他請教致富之道。

這當中有個魯國人叫做猗頓,原來是在擔任雕刻陶磚的工作,手藝很好。有一天,范蠡來向他訂購一塊陶匾,很急,猗頓說,他願意通宵雕刻,到天亮時就可以完成,但是唯一的條件是范蠡要告訴他致富的秘訣。

范蠡同意了這個條件,因此到天亮時,猗頓完成了陶匾的雕刻工作,范蠡也兌現了他的諾言,他告訴猗頓:“致富的秘訣是:你賺的錢中有一部份要存下來,然後要用錢賺錢。”

財富就像樹一樣,從一粒微小的種耔開始成長,第一筆你存下來的錢就是你財富成長的種籽,不管你賺的多麼少,你一定要存下十之一二

。”

一年後,當范蠡再來的時候,他問猗頓是否有照他的話去做,把賺來的錢省下“十之一二”。

猗頓很驕傲的回答,他確實照他的方法作了,范蠡就問:“那存下來的錢,你如何使用的呢?”

猗頓說:“我把錢給了對門的泥瓦匠,因為他要旅行到北方很遠的地方買回稀有的珠寶,當他回來的時候,我們將把這些珠寶賣很高的價格,然後平分這些錢。”

范蠡責罵說:“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做,為什麼買珠寶要相信泥瓦匠的話呢?你存下來的錢已經泡湯了!年輕人,你把財富的樹連根都拔掉了。下次你買珠寶應該去請教珠寶商,買綢緞去請教綢緞商,別和外行人合夥做生意!”

正如范蠡所說,泥瓦匠被人騙了,買回來的是不值錢的玻璃,看起來像珠寶。猗頓再次下定決心存下所賺的錢的十之一二。當第二年范蠡再來的時候,他又詢問猗頓錢存的如何?

猗頓回答:“我把存下來的錢借給了鐵匠去買青銅原料,然後他每三個月付我一次利錢。”

范蠡說:“很好,那麼你如何使用賺來的利錢呢?”

猗頓說:“我把賺來的利錢拿來吃了一頓豐富大餐,並買了一身很體面的衣服,我還計劃買一匹好馬來騎。”

范蠡笑了,他說:“你把存下的錢所衍生的子息吃掉了,你如何期望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能再為你工作,賺更多的錢?只有當你賺到足夠的財富時,你才能盡情享用而無後顧之憂。”

又過了二年,范蠡問猗頓:“你是否達到夢想中的財富?”

猗頓說:“還沒有,但是我已存下了一些錢,也不亂花錢。我將存下的錢交給牧羊人,讓他們多買羊崽,賣了錢分給我一半。這樣我就可以錢滾錢,錢又滾錢。”

范蠡又問:“好極了,那你是否還會向泥瓦匠請教事情?”

猗頓說:“有關蓋房子的事情請教他能得到很好的建議。”

范蠡說:“好了,你已學會了致富的秘訣。首先你學會了從賺來的錢省下錢,其次你學會了向內行的人請教意見,最後你學會了如何讓錢為你工作,使錢賺錢。也就是說,你已學會如何獲得財富,保持財富,運用財富。”

後來猗頓在十年之間,賺取了可比王公的財富,成為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成功的人都是善於管理、維護、運用創造財富。致富之道在於聽取專業的意見,並且終生奉行不渝。

這則古老的故事當中,蘊含著金錢的三大金科玉律。

金錢的第一定律:金錢是慢慢流向那些願意儲蓄且懂得保護它的人。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錢,久而久之可以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產。重視時間報酬的意義,耐心謹慎地維護它的價值,讓它持續增值,而不貪圖暴利。

金錢的第二定律:金錢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那些願意打開心胸,聽取專業的意見,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創造財富。對於擁有金錢而不善理財的人,一眼望去,四處都有投資獲利的機會,事實上卻處處隱藏陷阱,誤導誤判,從而損失金錢。

金錢的第三定律:金錢會從那些渴望獲得暴利的人身邊溜走。金錢的投資報酬有一定的回收,渴望投資獲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