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灾65」历史的三次重复,也没能挡住前赵的灭亡

石勒这个人,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极其凶残,为了取胜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在胜券在握的时候,也是不吝于表现一下自己的仁厚的。

比如这次,当刘曜的溃军被斩杀了五万多人以后,石勒就发话了:“我要对付的只是刘曜一个人,现在既然已经抓到他了,那就让将士们停止攻击,接受敌军的投降,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话语中尽显一代仁主的宽厚。

如果这条命令是在屠杀五万敌军溃卒前发的,那就更能显出他的仁爱了。

可惜,他不会,也不会敢在彼时发出这样的命令。

虽然刘曜被擒,使得前赵军已经失去指挥,但前赵高达十几万的部队,仍然比石勒的人数多出至少一半,在这样悬殊的人数对比之下,石勒怎么会接受敌人的投降?这有可能会是一颗雷。

那就先杀掉一些,杀到他们的人数没有我多,我就有绝对的把握了。

所以,石勒会选择在这么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候,来放下屠刀,展示自己的仁慈。

前赵军其实已经崩溃,就算人数再多,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但仅仅就为了一点微乎其微的威胁性,石勒就送了五万多敌军下地狱,以保证自己受降的绝对安全。

这可是五万多人,不是五万多只羊。

永远不要高估上位者的心肠,他们的五脏六腑都是铁打的,中国历史上的五百多个皇帝,拥有正常人同情心的寥寥可数,绝大多数都视人命如草芥,为了推行自己的大道,人命不过是随时可以牺牲的资源而已,只要死的人在可控范围内就行。你可以说他们有雄心壮志,不过这份雄心,是要用无数的血肉做基础的。

在彻底解决了前赵的军队之后,对于刘曜这个人,石勒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宽容。

他给刘曜安排了一个专门的太医,负责治疗他的伤;把刘曜押解回襄国之后,又给了他宅第和姬妾,虽然外面用重兵围守;并且允许先前抓到的重量级俘虏:刘岳等人以朝拜皇帝之礼来见刘曜,倒是让刘曜很是不好意思的感叹了一下,没想到石勒还会让刘岳活着,心胸如此大度,相比之下,自己杀了石佗的举动,就显得太过于小心眼了。

石勒确实比他强,不过不是强在仁厚,在乱世里,这是一个虽然珍贵但并不被重视的品德,石勒强的,是他近乎无情的冷静,这一生除了在葛陂绝境中自暴自弃过一回,其它的时候都基本上不会被情绪所左右。

刘岳这样的敌国悍将,虽然给他造成过巨大损失,剁成一截一截也不嫌多,但活的刘岳显然比死的更有价值一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得上。

比如说现在,这不就用上了吗。

把刘岳放出来见刘曜,当然有展示自己宽仁的企图,让对手从各方面臣服于自己,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石勒也想从刘曜身上得到这种快感。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刘岳来麻痹刘曜的心,然后兵不刃血的得到前赵的残余势力:你看,你的降将在我这里生活得这么好,只要你跟我混,你当然可以活得比他更有品质。

刘曜虽然被俘虏了,但他还有儿子,在长安还留有数万兵马,前赵政权仍然可以延续。尽管这些人可以用武力收拾,而且胜算基本上是百分百,不过石勒一向会算账,能不动刀的时候,他尽量不动刀。这一次,他就打算让刘曜给儿子写一封信,叫老家剩下的那点人快点投降。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威力无比,一般人绝对遭不住。

不过刘曜,能是一般人吗?

这人一生戎马,神经早就淬炼得比钢筋还要硬上三分。他也是皇帝,为了推行自己的大道,他是可以付出任何代价的。

包括成千上万士卒、百姓的生命。

也包括自己的生命。

刘曜毫不推辞的给儿子写了信,不过信的内容不是劝儿子投降,而是告诉他,不要以我为念,保护好国家社稷。

要保护,自然是因为有敌人。

这个敌人是谁?

石勒当然知道是谁。

所以当他截留了信,翻看内容的时候,心里十分的不快乐。

我做了这么多,你个老邦子怎么就是不上道,还叫你儿子防备我呢?

这笔投资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那么现在,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就得止损了。

329年,刘曜被杀身亡。

他曾经努力的当一个好皇帝,想盖宫殿享受,因为大臣的进谏,就停止了这项奢侈的工程;有大臣得罪了他,他在发过一通飙之后,还是赦免了对方,而且还给了不少赏赐。

他最终也没能当成一个好皇帝,因为他头脑的混乱,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得到了极为凄惨的下场,要么被敌人俘虏,要么被杀死,祖宗的基业,在他手里分崩离析。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作为一个将军的阶段,他英勇善战,性烈如火,刚强,霸道,让敌人闻风丧胆,也让同僚跟他共事时惴惴不安;

作为一个皇帝的阶段,他极大的收敛了自己暴虐的性格,开始接受别人的建议,努力蓄养国力,开疆拓土,力图表现出一个明君该有的样子;

但是,这并不是他真正的性格,他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对自己的压抑。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终于还是抑制不住性格里的阴暗成分,开始进入暴君阶段:随心所欲,不管不顾,让所有的欲望毫无顾忌的释放出来,最终压垮了自己,也毁掉了整个国家。

刘氏一族,似乎被诅咒过,每个继任者,在前期基本上都能保持清醒,但或早或晚都会开始变得昏庸,专注于享乐,而把国家弄得一团糟。刘聪如此,刘粲如此,刘曜也是如此。

刘曜的儿子刘熙倒没表现出这项特质来。不一定是他不会发昏,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机会了。

杀了刘曜之后,石勒知道和平解决前赵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双方的沟壑,只能用鲜血来填平。

刘曜被俘之后,长安大乱,人心惶惶,太子刘熙于是带着百官跑到上邽,长安就丢给了后赵,这里目标太大,已经呆不住了。于是一直守在金墉城里的石生,终于从这座乌龟壳一般的小城里出来,去接收了长安。

过了半年,刘熙收拾好了人心,开始派兵讨伐石生,要把首都抢回来。势头非常好,一路上的汉人、胡人都起兵响应,这让刘熙觉得,此次出征,恢复祖先荣耀的概率非常大。

但是,现在长安城里的人,可是石生。

这个当世守城第一人,当年只有一座小小的金墉城,就硬是生生的熬死了猛将刘岳,然后又熬死了马上皇帝刘曜。现在,他拥有整整一座长安城,谁敢说能攻得破他?

起码刘熙是不能的。

战局又在长安城下僵持了下来,刘熙攻不进去,于是把长安城围了起来。

如果刘熙善于总结经验的话,一旦进攻受挫,他应该马上就走的,当年刘岳、刘曜,就是在石生面前碰上了这样的局面,因为不肯退兵,非要围城,随后就遭到了毁灭性的下场。

现在,刘熙也围城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甚至是一再的重复,很快,后赵的援军就来了,这一次,率兵来援的又是石虎。

和以前不一样,这次石虎只带了两万人。

但是,带兵再少的石虎,也是石虎。

刘曜能打赢石虎,那是他有几十年的打仗经验,一旦上了战场,他就是一头超级老狐狸,相比之下,石虎还是稚嫩了些。

但刘熙没有这些经验。

两军在义渠大战,刘熙军队大败,一路逃回上邽,而石虎跟在他屁股后面穷追不舍。

这一幕是多么的似曾相识,刘熙的两位前辈,都曾得到过一模一样的待遇。

所不同的是,这次刘熙没有援军了,所以石虎可以肆无忌惮的跟着他,一直追到了上邽,杀得枕尸千里。

所幸的是,这支狼狈不堪的前赵军队,最终还是回到了上邽。

所不幸的是,在千里追击之后,石虎居然还没有放弃,一直跟到了上邽城下。

更不幸的是,石虎学会了攻城。

在融合了众多汉军和汉人工匠之后,北方的胡人军队早就已经不是单纯的骑兵了,各式各样的军械被汉人带入了胡人军中,包括攻城的大型器械,来去如风的胡人铁骑,已经不用在坚城下望洋兴叹,他们拥有直接打破城墙的实力。

在这些先进设备的帮助下,石虎攻克了上邽,斩杀了包括刘熙在内的三千多前赵王公、将领、公卿。

前赵至此灭亡。

刘渊当年带着一生的理想,屈辱的从一片混乱的晋国中站起,用绝大的毅力建立了这个帝国。帝国历经刘渊、刘聪、刘粲、刘曜四代帝王,一共只存在了二十五年。

这个匈奴人的政权,挑起了北方的战火,让中原大地上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此后三百里内中国的连绵战火,即由此开端。

而最终,它由内部生出的一个分支势力所剿灭,风流云散,霸业成空,它开启了乱世,但也旋即终结于乱世。

它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主角的位置,现在属于石勒。

但是,石勒的主角身份,也只有短短数年了。

「五胡灾65」历史的三次重复,也没能挡住前赵的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