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玫瑰·香約德陽 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將持續至10月28日


浪漫玫瑰·香約德陽 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將持續至10月28日


國慶七天去哪裡?浪漫玫瑰·香約德陽!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已於9月28日開幕,來自全國40個城市(單位),3000餘個品種,45萬盆月季相聚在綿竹九頂山下,盛放怡人。9月29日,展會正式面向觀眾開放,將持續至10月28日結束。

9月30日,由中共德陽市委宣傳部主辦,德陽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共綿竹市委宣傳部、四川發佈共同承辦的“相約第八屆中國月季展”2018網絡媒體德陽集中採訪活動在綿竹國家玫瑰公園月季產業園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40家媒體參加了活動。

3000餘種45萬盆月季盛放

據組委會介紹,本屆月季展主展區900畝,展出月季共有45萬盆,而品種也高達3000餘種。規劃建設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園,室內展區規劃有盆栽月季精品展區、月季新品種展區、月季插花藝術展區、月季書畫攝影、中國年畫等特色展區等;而室外展園由來自北京、南京、成都、西安、德陽等40個參展城市(單位)結合自身特色規劃建設。

北京展園主題為萬壽長春園,體現皇家園林+北京月季文化特色,以松、竹、月季等形成的植物造景為主,建築作為點睛和點綴,以線串點,以小見大,展示各類月季品種,突出其姿、香、色、韻四大觀賞特性;成都展園是以成都市具有標誌性代表意義的望江樓公園為藍本而打造的一個特色展園;綿竹展園結合了綿竹民居建築風格及綿竹年畫元素,利用綿竹民居特色的展牆把月季花的品種分成大小不同的地塊,形成主次分明且與自然相輔相成的不同區域……

除此之外,展區內還建設了玫瑰城堡、玫瑰湖、玫瑰島、花城花廊、花語禪境、英式花園等特色建築和特色景觀,為第八屆中國月季展錦上添花、增光添彩。

綿竹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展會不僅從佔地規模及建築規模上超過前七屆展會,而且在選址在沿山旅遊觀光帶,既體現“美麗迴歸自然”的辦會理念,又充分考慮遊客觀展體驗,同時與中國玫瑰谷產業平臺相銜接。展會結束後,園區將作為中國玫瑰谷核心旅遊景點之一保留。


浪漫玫瑰·香約德陽 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將持續至10月28日


國慶期間到綿竹賞花品果

2016年5月20日,德陽在北京大興區第七屆中國月季展上接過中國月季展會旗後,9月中旬開始,在中花協月季分會和省花協的大力支持下,德綿兩級先後派出5批9個邀展組分別赴全國48個城市開展邀展工作。

中花協月季分會會長張佐雙表示,第八屆中國月季展在綿竹國家玫瑰公園月季產業園驚豔亮相,必將成為我國月季產業發展的重要標誌,本屆月季展是參展城市最多的一屆,必將對弘揚月季文化,促進月季在城市綠化美化中的運用發揮積極作用。

“到今天為止,月季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花卉種類。”世界月季聯合會前主席凱文.崔普介紹,論起月季的重要性來,中國一直佔據著中心位置。眾多的野生月季薔薇來自中國。“正是由於中國月季引入歐洲,才產生了豐富的現代月季。”

國慶大假期間,市民可以邀約三朋四友,走進綿竹的鄉村,在這裡,可以賞月季品水果,可以觸摸青山綠水、還可以耳聞雞鳴狗吠、也可以遙望裊裊炊煙……

10月1日至10月4日,第八屆中國月季展現場將舉行街頭藝術嘉年華,其中包含威尼斯面具、百變小丑、木偶藝術、懸浮藝術、街頭活體雕塑、街頭雜技、人體塗鴉、華服高蹺、泡沫大作戰、街頭彈唱和近景魔術等精彩活動。

9月28日至10月28日,非遺民俗文創集市將在現場呈現,包含糖畫,鋁編,畫像,美猴王行為藝術,龍鳳字畫水晶刻字,古陶壎,葫蘆烙畫,草編,手工草帽,蜀繡等。

以花為媒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一定當好東道主、辦好月季展,為整個展會提供優質服務。”綿竹市委書記陳萬見介紹,建設月季園,是綿竹市轉型發展的重大項目;辦好月季展,是推動轉型的重要平臺。從接旗到建園到辦展,短短700多天,綿竹和北京銀谷集團通力合作,守望相助,佔地近千畝的月季園全面建成;40個城市(單位)的布展工作圓滿收官。

綿竹將以這次月季展為契機,加快推進“國家玫瑰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結出綿竹鄉村振興發展的果實。

月季,象徵著友誼、愛情、和平、吉祥以及生生不息的活力。德陽是一座以月季為市花的城市,全市月季種植面積達3萬餘畝1100萬株、3800個品種,並以此帶動了綿竹國家玫瑰公園、旌陽溪月谷、西蜀泉鄉等一大批文化旅遊項目,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花卉產業、美化城鄉環境、豐富群眾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屆展覽依託國內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月季文化交流及展示平臺,以‘浪漫玫瑰.香約德陽’為主題,旨在以花為媒、以文為魂、以展會友。”德陽市委書記趙世勇表示,我們將以此盛會為載體,讓大家與美麗的月季相伴,與豐富的文化溝通,共赴浪漫之約、共度快樂之旅;以此次盛會為平臺,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合作,與大家增進友誼、共同發展;以此次盛會為契機,與大家充分交流、深入探討,把月季文化融入城市發展、鄉村振興。(陳姝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