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要辣油啊

到南京四十年有餘,不敢說如何融入南京文化,說起來對於南京的一些故事,一些傳說也是略知一二了。南京話不會說,但是說著說著普通話裡也會夾著兩句南京話,南京話講著講著又會變成了普通話。我在南京和人講話人家說我是北方人。我到了外地和人家說話人家說我是南方人或是南京人。所以我也就變成了不南不北的人。

那日,有外地同學來寧,聊到了方言.有同學問我們幾個在南京的同學誰會講南京話?大家搖頭,想來想去不約而同的冒出一句不熟練的......阿要辣油啊?.阿要辣油啊,多熟悉的,多親切的一句方言。 說起阿要辣油啊,就要說起南京的小餛飩,說起南京的小餛飩就要說起曾經風靡一時的馬臺街,說起馬臺街就要說起馬臺街的老王餛飩攤.那些年那些日月,喝餛飩,阿要辣油啊,成了南京人喝餛飩的一句調侃。

阿要辣油啊

​南京人都知道.很多食客喜歡去那裡喝餛飩.南京的餛飩攤賣的都是小餛飩.皮薄個小,一喝就進.南京人叫喝餛飩.來到老王餛飩攤,吆喝一聲"來碗餛飩...'"好賴......老王熱情招呼著,還要問一句:"阿要辣油啊?''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上桌.清清的湯飄著小餛飩,透明的皮隱隱透著微紅的肉餡.綠的是榨菜沫,白的是小蝦皮,青的是大蒜葉,漂著的是一層紅紅的辣油.色香味誘惑著你的胃.喝一口,辣!外地人不習慣.南京人飲食也偏辣.不要緊在來一口.辣!爽!從嘴裡到嗓子一直到胃.一股熱流從下一直湧上來......所謂喝了我的餛飩湯,上下通氣不咳嗽......一碗餛飩下肚,渾身大汗淋漓,上下通暢.給你的感覺是辣。。。辣卻痛快著......這就是南京的文化.這就是南京的人!

阿要辣油啊

阿要辣油啊

阿要辣油啊

​​​

2007年5月10日 馬臺街夜市從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裡消失。隨著馬臺街夜市的消失,馬臺街的老王餛飩也從人們視線裡消失。但是作為老南京人來說,在人們的口碑裡,對於曾經的馬臺街夜市,老王餛飩攤,阿要辣油啊。。。已經成了南京人的一種傳說,一種文化。一種懷念那個年代的念想。

阿要辣油啊

阿要辣油啊

​​https://www.xiami.com/play?ids=/song/playlist/id/1773854242/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loaded

南京人的饒舌,喝餛飩,點擊複製,打開。

塵封的歷史,馬臺街的來歷。(此段文字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想要追溯馬臺街的歷史,就不得不提併入馬臺街的將軍廟和龍倉巷,馬臺街因這兩處地方,不但地界擴張,也因此有著更多積澱的歷史。 在明朝時,當地的老百姓在鼓樓區西北部建過一個廟宇,廟內就有一個叫做馬將軍的塑像。據說,這位馬將軍是明朝時替朱元璋打江山的將領,馬將軍一向愛民如子,他去世後,當地的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將軍,又因為在將軍廟對街,當年還有一條街叫做龍倉巷。當地老百姓就借用馬將軍廟的地名,取路名為將軍廟,用來鎮壓對面的蒼龍。 如今,將軍廟的廟宇早已經沒有蹤跡,將軍廟這條街道也因為併入馬臺街而只留下了街名。但是將軍廟與馬將軍的故事至今仍留在當地老百姓的記憶裡。 清朝時期,它有個總督府。馬臺街名字的由來,也頗為傳奇。據說這裡曾是清朝兩江總督-馬新貽的府邸所在之處。他來南京任職之後,將自己的府邸建在這條街上,老百姓就將這條街命名馬臺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