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千年,梁山伯怎就愛上祝英台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以生死相許。”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通過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廣泛傳播,使得這對生不能相守、死後也要化蝶相依的苦命鴛鴦,成為了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愛情絕唱。其中的“十八相送”、“樓臺會”、“化蝶”等美麗、悽婉、動人的情節,更讓無數的痴男怨女唏噓不已。也許是梁祝的愛情傳說過分美好了,美好的人們不願意揭開他的真相,美好的使人們忘了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其實,梁山伯與祝英臺並不是同時代的人,據有關資料記載:梁山伯是明代人,而祝英臺是南北朝人,兩者生活的年代相距千年左右。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兩位相隔千年、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攜手走到了一起,共同演繹了這出催人淚下的愛情悲劇呢?

相距千年,梁山伯怎就愛上祝英臺

有關“梁祝”的傳說,很早以前就有多種版本,特別是近年來,古代名人之爭日趨激烈,就像棒子們把孔子、西施、李時珍說成是韓國人一樣,“梁祝”這對苦命鴛鴦的身世,也被我國許多地區爭來搶去。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濟寧等地,都聲稱他們那裡才是“梁祝”傳說的發源地。而多數人較認同“中國樑祝文化研究會”專家們的說法:梁祝故事的正宗發源地應該是浙江寧波。大約在四百年前的明朝,有個叫梁山伯的書生,畢業後被朝廷委以鄞州縣令一職。這梁山伯為人清廉,剛正不阿,深受當地百姓喜愛,大家異口同聲地稱他為“梁青天”、“賽包公”。由於他秉公辦案,得罪了權貴,年紀輕輕就被殘害致死。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在胡橋鎮選擇了一處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作為墓地。

相距千年,梁山伯怎就愛上祝英臺

在挖掘墓穴時,人們意外地發現,下面已經有一幕穴,還有一塊石碑,上書“祝英臺俠女之墓”,墓碑的背面刻著她的事蹟。原來,這祝英臺是南北朝時期的梁國人,雖然生的是女兒身,胸中裝的卻是俠腸義膽,喜歡劫富濟貧,專與貪官汙吏作對,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以濟貧苦人。後遭貪官馬文才父子暗害,分屍野外。當地老百姓偷偷將其屍體收殮,安葬在胡橋鎮,因年久,墳墓漸漸險入地下。

相距千年,梁山伯怎就愛上祝英臺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若大的地方,竟會如此巧合地在建新墳時挖出了舊墓。這一意外發現使許多人不知如何是好。有人覺得這座女俠之墓是萬萬不可動的,但也有人認為:梁山伯與祝英臺同是為老百姓辦好事的人,而且死亡時年齡相當,何不以配陰婚的方式把他們合葬在一起紀念呢?這一主張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大家立即動手,把兩人合葬在了一起,並在墓碑上刻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名字。就這樣,一對相隔千年的豪情男女,在當地老百姓美好願望的促使下,成就了一段美麗的姻緣。好了,小編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歡迎大家多多給小編留言,感謝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