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中國是盛產愛情故事的國度。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孟姜女》《牛郎與織女》)是愛情故事的巔峰代表。其中最為悽美動人的一個當屬梁祝故事。如今,它已跨越了1600餘年的時光,溫暖著全世界人民的情感。越來越多的考據不斷證實,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並非美麗虛幻的民間傳說,而是東晉時期江南一帶蹤跡可尋的史實。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祝英臺生於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家是晉室南遷時隨同南下的將軍門第。先輩曾經數度為朝廷效力,北伐中原。也許是受家傳薰陶,祝英臺也不是雲鬢花顏的嬌柔女子,她活潑爽朗,嚮往巾幗英雄,從小立志要成為一個效命疆場的女將軍。前秦苻堅和東晉謝安進行淝水之戰時,她還只是個孩童,漸漸熟讀詩文,成為了遐邇皆知的才女。她仰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遂說服父母,14歲時女扮男裝,到杭州負笈求學。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人生的精彩之處是緣分。求學途中,祝英臺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書生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結伴同行。從此,在杭州萬松書院同窗共讀的三年裡,梁祝形影不離,耳鬢廝磨。祝英臺日久生情,春心萌動,但又唯恐梁山伯知曉;忠厚而且年長一歲的梁山伯,不識英臺女兒身,只念兄弟之情。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畢竟是女孩子隻身在外,祝父牽掛心切,催歸甚急。祝英臺只得棄學返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祝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慕之情。怎奈忠厚純樸的梁山伯,情竇未開,不解其故。祝英臺無奈之下急中生智,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自己酷似,願替梁兄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

兩年後,梁山伯去上虞訪看祝英臺,方知情篤誼厚的同窗兄弟原為紅粉之女,當初藉以媒約的九妹,竟也是意欲相許的替身。今日忽然小弟變成小妹,悵然所失中,三年青春時光忽又重現,一同切磋學問,相互照顧扶持,點點滴滴的兄弟往事自然都化作刻骨銘心的兄妹情思。梁山伯立即決定,告其父母攜帶聘禮前來求婚。但為時已晚,他豈知祝父已將祝英臺許配給家住鄮城(今浙江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有情人終成眷屬只是美好願望。既然有了婚約,在士族之風盛行,重視門當戶對的魏晉時期,這婚約是不能隨意更改的,祝家是不可能因照顧小女兒的情意而丟掉臉面的。如果埋怨的話,怪只怪梁山伯當初太不解風情,怪只怪祝英臺沒有把自己的少女心事,適時地告訴父母。

如今祝英臺婚許馬家,梁山伯頓時懊悔不已,滿腹委屈,肝腸寸斷。但婚約是不能廢掉的,怎麼辦呢?痴情的女子用上了"拖延戰術",送信給梁山伯,讓他努力求取功名,以圖借顯赫的聲勢來扭轉一切,並表示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決心。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時光荏苒,祝英臺已經是年近二十歲的晚婚年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馬家一再催促,父母也著急,祝英臺深深愛著梁山伯,就是不肯點頭答應出嫁之事,甚至不惜以死相脅。後來得到雙方家庭的允許,婚事等到祝英臺過了二十歲生日再說。

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在愛情這一偉大動力的驅使下,梁山伯終於獲取了功名,又恰好被任命為鄮城縣令。每次想到鄮城馬文才與情妹祝英臺的婚約一事,身為縣令的梁山伯就鬱悶難釋,但衡情度理又不便貿然行事。馬家世代為官,宗族繁盛,梁山伯實在想不出什麼充分的理由來橫刀奪愛。憂心如焚、悶悶不樂的梁山伯終至於憂鬱成疾,不久溘然而逝。

這一消息對待字閨中的祝英臺就像是晴天霹靂,她怎麼也沒想到苦苦久候的,竟是如此一個結局。滿腹悽楚,可向誰訴?只覺得生活愁雲慘霧,了無生趣,萬念俱灰。但馬家催婚使者不斷上門。祝英臺的父母用盡了方法,一面好言相勸,一面苦苦哀求,祝英臺也再沒有理由加以搪塞,於是心思一橫,答應了擇吉出嫁馬家。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梁山伯死後,他的親友遵照他的遺願將他葬在鄮城西郊邵家渡山麓,這裡是馬祝婚嫁的必經之地,意思是要一睹祝英臺出嫁時喜船路過的風采。祝英臺的喜船要過邵家渡了,忽然風起,江面波濤洶湧,喜船連忙靠岸避風。一打聽,方知岸邊乃是昔日同窗好友梁山伯墓地。於是新娘祝英臺從容上岸.前往梁山伯墳前進行祭拜。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突然風雨雷電大作,就在迎親和送親的執事人員還沒反應過來,墳地忽然裂縫,英臺奮不顧身地躍入墳中。接著,墳墓重又閉合,墓地上翩然飛起兩隻美麗的蝴蝶,花叢流連,形影相隨。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其實,祝英臺應下出嫁後,就有了以身殉情的決心,她本來是打算在梁山伯墳前祭拜以後,頭撞墓碑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料天隨人願,倒是少了很多波折。當時的人都認為是天意,連朝廷都嘖嘖稱奇。宰相謝安奏請孝武帝,敕封該地為"義婦墳",並立廟祀奉。後來邵家渡的山坡上,時有蝴蝶雙飛翩翩,民間相傳,那是梁祝的化身,在人間蹁躚飛舞。

祝英臺:自由婚姻與愛情的殉道者

梁祝故事明顯有後人演繹的情節,畢竟中國民間習慣於用想象拼接現實,以寄託最樸素的審美趨向。尤其是梁祝化蝶的傳奇,更是成就了千年經典的美麗。但這種虛幻並不影響人們接受她並廣為傳播。梁祝的故事早已成為中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和非物質文化藝術,並走向了世界,成為全人類偉大的精神文化遺產。今天,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幾乎所有的中西樂器都在為梁祝歌唱。在纏綿悱惻、蕩氣迴腸的音樂聲中,追求自由婚姻和愛情的殉道精神,一直在感動、激勵著天下蒼生。我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我們領略了愛情的力量究竟有多麼巨大。祝英臺,這個民間女子,永遠陪伴著我們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