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城市綠化工程 道路(河坡)篇

如皋城市綠化工程 道路(河坡)篇

道路(河坡)綠化

至清末,如皋城道路兩側和河坡已栽植樹木,樹種多樣,佈局較亂。民國17年(1928年),國民政府始倡植樹造林,並開始組織植樹活動,道路和河坡綠樹有所增加。民國27年春,日本侵略軍佔據如皋城後,城內道路兩側樹木全被砍伐,河坡綠化損毀殆盡,城垣周邊綠化亦隨民房被焚燬或被砍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區綠化開始加強。1959年,躍進路、海陽路兩側,按株距5米遍植雲南梧桐(二球懸鈴木),市河兩岸遍植楊、柳、榆、桃、水杉等樹,列為上下三排。其後,普慶路、健康路兩側亦按躍進路株距,種植雲南梧桐。國家恢復植樹節以後,城區道路(河坡)綠化進一步加強,損毀、枯死樹木得到及時補植。1981年10月統計,全城(不含郊區農村)有樹木7.13萬株,其中11.1千米道路兩邊7120株.16.1千米河道兩岸河坡5.59萬株。1984年11月統計,躍進、海陽、普慶、健康4路共有大胸徑雲南梧桐1360株,泡桐42株。1996-1997 年,拓寬海陽中路,改造建設躍進路部分路段時,政伐其路邊的雲南梧桐,在新路兩側增加綠化帶(花壇)。

進人21世紀,絕大多數道路、河坡綠化開始向景現化轉變,極少再進行單排樹木的裁植。2000年,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號召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職工捐植“世紀樹”,城區道路、河坡和都分新填河道新植和補植胸徑10釐以上銀杏廣玉蘭、香樟等5600多株。2001—2002年,結合內外城河綜合整治,全面完成6000多米內外城河河坡和沿河風光帶的綠化。2004年,在全面完成中山中路綠化的同時,基本形成市區“六橫、三縱、二環”道路綠化景觀系統的施工。2005 年,海陽南路綠化景觀、青雲路綠化景觀、解放路行道樹及兩側綠化、大司馬路綠化、健康橋橋頭綠化景觀、福壽路增綠中山中路花池綠化等一系列工程完成。

2006年,中山東路、中山西路、桃源路和志頤路綠化完成。2007年,李漁路 、解放路、萬壽路、宜化路等5條新建道路綠化完成,同時對益壽路、福壽路、海陽路等幹道綠化進行全面改造、出新。2008年.府西路、萬壽南路北段解故路綠化工程全面完成。2009年、福壽東路、萬壽路、綠楊路、志顧路北段、大司馬南路、怡年路廣福路綠化和寧海東路人行道行道樹栽植完成。

2010年,海陽南路南延路段、城南大道等道路綠化完成,計完成道路綠化29.35萬平方米河道綠化4.49萬平方米、垂直綠化1285平方米。至2010年,城區河坡綠化全部完成,道路綠化實現全覆蓋,大多數道路和河道形成綠化景觀。

發佈:阿南文化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