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兩座姑嫂橋,名字的背後都有各自的傳說!

在潮汕地區,有兩座橋的名字都是“姑嫂橋”,一座在饒平黃岡,一座在揭陽漁湖榕江邊。

雖然名字相同,但是它們的故事卻不同。

先來說說揭陽的“姑嫂橋”。

古時漁湖鎮人上揭陽縣城只有一條路可走,漁湖人親切的稱之為南路,姑嫂橋就是條路的必經之橋。

這座橋是一座三孔橋,橋的一半是灰、一半是石,因年代久遠已經崩塌。

潮汕有兩座姑嫂橋,名字的背後都有各自的傳說!

姑嫂橋崩塌後,人們在姑嫂橋原址建起一座集交通、防潮一體的水閘,但隨著望江北路的建成,南路失去了作用,這條路隨後被廢棄。如今,這個地方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水閘……

雖然這個地方不在熱鬧,但是關於姑嫂橋的故事卻依然存活在在民間的口耳相傳中······

明朝末年,漁湖鳳林村有一吳姓富人,人稱吳員外,一條小河流經吳員外府邸一直流入榕江。在小河的出口處水流很急,形成一個漩渦,人稱三角渡。住這一帶的東鄉、廖蔡洋、盧頭、潮美、後河幾個村的村民上縣城必須經過此地,因此鳳林村人在此設船擺渡。

平常時候還好,但每當颱風季節,搭渡就很危險,每隔不長時間就有因為大風聚起覆舟之事故發生,因此這一帶村民們很想在這裡造橋。可是鳳林村的吳員外家裡破肚軍師卻說流經吳府入榕江的河流風水很好,如造橋會破壞風水。吳員外居然勾結官府,極力反對村民造橋。

東鄉村住著一戶魏姓人家,家裡只有姑嫂兩人,嫂子孫氏早年守寡,單生一子。其姑也因失婿歸住孃家。因此姑嫂相依為命,靠織布出售度日,共同撫養這個獨苗香丁。姑嫂眼見孩子一年一年長大起來滿心歡喜,誰料在孩子10歲那年在農忙季節挑草回家剩渡過河時遇大風落水失足落水。

姑嫂倆哭得死去活來,更感無橋之苦,於是她們暗暗立下誓願:定要造橋,造福百姓。因此姑嫂兩人更加勤勞織布積錢,很多附近窮人知道後也一點點捐錢給姑嫂倆,幫她們籌錢造橋。

但由於吳員外勾結官府極力反對造橋,所以姑嫂和鄉親們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有一天吳員外的婢女報信說吳員外和縣太爺赴潮州府接受徵收“三餉”事務,姑嫂兩立即與四鄉串聯,趁機修橋。

附近鄉親們在姑嫂的感召下,自備乾糧和工具立即投身到修橋中……不久橋便建成,正當鄉親們正在為此高興時,突然吳員外帶兵丁和家奴趕來,喝令毀橋。魏家阿姑立即挺身而出,稱:你敢毀橋,誓與你拼命。後來在橋上和吳員外扭打時,兩人一起跌落橋下被水捲走。

人們為了紀念姑嫂倆為民造福的功德,便把橋定名為“姑嫂橋”。

這就是揭陽這座“姑嫂橋”的故事。

那麼,饒平黃岡這座同名的“姑嫂橋”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潮汕有兩座姑嫂橋,名字的背後都有各自的傳說!

話說,在古時候,黃岡河並沒有橋樑。當時有一個渡工,家有一妻一妹,他終日擺渡,靠一點兒工錢養家活口。不久,這渡工積勞成疾,病死了。

渡工一死,渡口無人擺渡,來往百姓十分不方便,只好淌水過河。河水漲時,便只好望河興嘆。姑嫂見了,暗中商量,與其坐吃山空,不如出去擺渡,利人利己。於是,姑嫂兩人早出晚歸,擺渡渡人。

不料,姑嫂兩人,在風平浪靜的日子擺渡還可以,但風急浪高時就危險了。有一次,船到河中央,因風浪太大,船被打翻,乘客都被沖走,只剩下姑嫂兩人,死裡逃生。

這給姑嫂倆很大的打擊,她們深感內疚,決心建一座橋,以方便過往行人。群眾知道後,十分感動,紛紛跑來相助。很快,建橋的木料就齊備了,一條小木橋不久就建好了。但是,一天夜裡,洪水暴漲,小木橋被衝得不見蹤影。這姑嫂倆並不氣餒,洪水退後,又重新建橋,但不久又被洪水沖垮。

第三次,橋剛造好,洪水又來了。姑嫂倆急了,兩個人奮不顧身,跳下水緊緊抱住橋柱。大水過去了,橋保住了,但姑嫂倆卻不見了。後人便將此橋取名為“姑嫂橋”。

現在,姑嫂橋已然成為饒平黃岡重要的交通橋樑,每天川流不息的車輛在橋上經過,把饒平人們城內與城外的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

兩對姑嫂都為建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實在是可歌可泣!她們的精神將和榕江以及黃岡河的流水一樣,永遠流淌在潮汕人民的心中。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南澳百事通團隊,致力於傳播潮汕文化,宣揚潮人精神,也不遺餘力的提供汕頭南澳島的住宿、餐飲、遊玩等服務。來南澳島不知道怎麼玩,可諮詢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