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更多发现请关注 西安城记

主图创意=交错瞬间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前言 | Preface

这个地方,到西安是必去之地;这个地方,真正的名字大家几无印象,但谈起“美食”却无人不知。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回坊!每到重大节假日,每天客流量数十万之多。它有成片的街巷院寺,有都城难得的烟火气息,还有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情美食”。年初,一部重量级纪录片称它在“唐朝时便成形”。今天,我们重新走进这里。

溯源 | 西安“回民街”与唐朝的关系

如今世人面前的“回民街”,是鼓楼后那几条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它包括: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

实际上,回坊”已不再只是街道称谓,而是一个大的片区:它位于西安城墙内的中央位置,大致范围是“社会路-早慈巷-西大街-红埠街”等区域,大概拥有六万人口;据称,有三万人为穆斯林居民。

真正的“西安回坊”是一个区域概念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三千年历史的古都西安,每一条街道都有故事。回坊如此出名,以致于它成为西安的一片名片。

实际上,在唐朝时这里是行政中心区:包括政治运作中枢——尚书省、中央警卫局——十六卫之左武卫、左骁卫等机构所在地。所以,就无从谈起从“唐朝便已成形”以及“至今保留着当年的格局”。

如今的“回坊”在唐时的情况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唐时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城市,人口超过百万。穆斯林历史,也是一部长安变迁史。

史书记载,外国人在长安经商、留学等就超过十万人。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各国穆斯林也聚集在西安。这其中,《新唐书》有康、安、曹、石、火寻、戊地等昭武九姓。九姓胡人善经商,不少在长安居留。

阿拉伯马尔瓦《论中国突厥人与印度》也有记载:七世纪八十年代,阿拉伯帝国爆发了反抗伍麦叶王朝的斗争。失败后,一批什叶派穆斯林逐渐东迁,做了中外贸易的“牙客”(是买客和卖客之间的中间人)。

其中,还有七五五-七六四年的安史之乱。当时,唐室向外族回纥借兵。此间,部分回纥定于长安。贸易、战争、交流等,成为穆斯林聚集的核心因素。

大唐长安当年是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彼时大唐长安,各国、各族均居于长安。穆斯林在定居只是起步,还未构成真正以宗教为纽带形成的片区。

唐时,有雏形的聚集区是在大学习巷。《资治通鉴》上说:“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

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人马皆仰给鸿胪。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安居不欲归。”

唐末城毁,唐长安城整体迁至洛阳。后五代时期,韩建将皇城改筑为新城,才渐形成居民巷。所以,唐朝虽有大量穆斯林定居,但并未形成今日的“回坊”。

发现 | 地图见证了这一切

最早,当穆斯林来到中国,选择定居地形成居住群落,当时的人们便把这里叫做“藩坊”。

学界认为,北宋晚期至南宋初,在华穆斯林剧增并逐渐定居下来。此时,西安城内西北隅已成回族聚居地。此间来华的穆斯林,在保持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同时,与当地人通婚、繁衍子孙,由侨民演变为“土生藩客”,成为中国穆斯林的先民。

宋朝时的回坊地区,街巷尚未成型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蒙古帝国西期,中亚、西亚的穆斯林大批量迁徙内地。蒙古帝国在各地回回人居住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回回哈迪司属和哈迪所。

因宗教因素,必建立清真寺,这就是从“藩坊→寺坊”的核心时期。西安城内以回坊为中心的穆斯林聚居区,于此期间发展最为明显。这个变化,经历了“藩坊→市坊→教坊”的变化,成为穆斯林聚集区。今天的回坊,就是“市坊+教坊”。

蒙古帝国时期,“教坊”形制被确立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不过,该地区一直就是西安的政治中心。宋京兆府、元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陕西巡抚衙门、民国的关中道,1949年后西安市人民政府等均设于此。

而该地区的正式名字——北院门,始于清代。清初,陕西巡抚部院行署设于鼓楼以北,与鼓楼以南的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南北相对,巡抚部院被称作“北院”。与北院大门相对的南北向的大街,称为北院门。总督衙门被称为“南院”,与其相对的街道被称作南院门。

清朝时期,街巷阡陌已成型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明清时期,西大街、北院门、鼓楼附近已经是传统商贸的活动区。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名产驰誉全国。

所以,当年西安的西大街改造,拆毁了众多古院落和古商号,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数百年传承。冠以“西部第一金街”的名号,就是因为该地区一直是商业中心。

故事 | 为何大家喜欢来回坊?

一到节假日,这里就开启了“人从众”的模式。2018年春节七天,这里的游客量达到惊人的108.39万。

除此之外,无论是明星造访西安,还是电视拍摄,这里都是必选之地。有报道称,这里已是“世界知名的回族餐饮、食品一条街”。有人说,这里已成为“西安旅游的第一门户。甚至,它所处地名“北院门”都已经鲜为人知。它,为何这么受欢迎?

一到节假日,这里都被人群“攻陷”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这个问题,对比北京后海、成都宽窄巷子、丽江束河古镇等受欢迎的地方,基本都能明白。

阡陌街巷,这是中国自己的街道;林蔽檐墙,这是土地生长出来的建筑。可是,这些记忆中的场景,在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已不复存在,而且基本上都是大量仿造的“明清一条街”。上面提到的那些地方,是城市里为数不多的“孤本”。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真正留给人可逛、可看、可玩、可观的古街区,屈指可数。北院门地区,可以说已是古都西安最后的遗存区域。

曾经的中国古都都已无法找寻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本来,西大街片区一直都是西安遗存最多、传统老店最多、商贸最繁华的地区。结果,西大街等改造,愣生生让“古意”的西安,只剩下回坊地区。

正因包括民族原因、改造难度大、众多历史原因在内的各种因素,北院门街区反而保留了下来。成为西安极为重要且显存不多的、且对传统文化保持、传承较好的历史街区之一。从这角度上讲,对比这几十年来改造后萧条的书院门、柏树林、德福巷,北院门地区的现状算是古都的一大幸事!

为何大家只关注这里的小吃?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所以,因为北院门地区,让西安不只有一维四方城的“外衣”!这里,分布着十几座清真寺;这里,人们“围寺而居、依坊而商、前店后宅”;这里,星罗棋布分布着高家大院、年羹尧故居等。这里,也有鼓楼、都城隍庙、西仓等……

可是,为何这里给人的印象,偏偏只有小吃?

文=雨林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西安回坊是怎么来的?这里,它远不止只有小吃!

百万阅读「西安城记」为城而写

我们用脚丈量这片土地

专题❶:城脉

专题❷:秦岭

专题: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