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这是「话·天津」专栏

第44次推送

看完大约需要5分钟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天津水多、河多,桥梁、渡口就多,

海河横穿塘沽,衍生出众多渡口,

仅塘沽历史,就曾有渡口7个。

这些渡口在塘沽历史上,

曾写下无数辉煌与传奇。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在地处海河下游的塘沽,

渡口成为联系两岸的重要交通手段。

相关资料显示,至新中国成立前,

海河下游塘沽段就曾有三快板、

太平街、西开、水线、后关、

西庄子、田庄子、大梁子等渡口。

其中现存唯一的一座,

也是华北地区目前最大的渡口,

就是大梁子渡口。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大梁子渡口建于清初,

彼时,渡河者多是两岸往来商贩。

日本侵华时期,

这里建立大沽苦汁工厂,

南北两岸渡河谋生人群极多。

新中国成立后,

渡口归属塘沽渡口管理所,

大沽苦汁工厂改为大沽化工厂,

渡口客流剧增,随即被大化租用。

改革开放后,渡口实行集体承包,

自负盈亏,独立经营。

2004年,渡口分离出大沽化工厂,

成立天津大沽海河客运有限公司。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1964年前,渡口一直用舢板摆渡,

舢板很小,满船只能盛下30多人,

每次过河,连船头船尾都站满了人。

由于极不安全,每逢刮风下雨下雾,

便不摆渡。特别是冬天海河结冰,

有20多厘米厚,舢板根本无法动弹。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1964年以后,大梁子渡口终于

有了一艘蒸汽动力船——海康号。

海康号虽是蒸汽船,但马力有限。

船上的空间也十分狭窄,

每次只能摆渡50多人。

很多骑自行车渡河的人,

干脆人站在船舱里,

而把自行车悬空在船外面。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1980年以后,

到南岸大化上班的人越来越多,

大梁子渡口的生意越发火爆,

每天都有1万人左右从渡口过河。

赶上上下班,渡口就要排成长龙。

人们甚至拆掉渡口大门的铁栅栏,

以便能抢先把自行车放进来。

为此,渡口又在拖船上加了驳船,

这样每趟可摆渡500人。

后来又有一艘150匹双机的客船,

使安全系数和抗风浪能力大大增强。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尽管海河上的桥梁逐渐增多,

但是渡口还是有自己的优势。

桥一般都比较长,不适合行人通行,

相比之下,渡口就比较方便;

开启式桥开启的时间不固定,

而渡口是准时的10分钟一趟船。

所以,尽管渡口逐渐成了夕阳行业,

好老例的塘沽人,

也还是更愿意选择从渡口过河。

后来,其他渡口因城市发展相继停渡,

大梁子渡口成为目前海河下游

塘沽段所剩的唯一一处重要渡口。

虽然在今年7月初,

曾有大梁子渡口即将停运的传言,

但作为塘沽人重要的历史情怀,

渡口至今仍在继续运营。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我们不知道,

随着越来越好的城市建设,

越来越多的桥梁和隧道建成,

大梁子渡口,还有摆渡这种交通方式,

究竟是终将成为逝去的回忆,

还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留存。

但我们知道,关于渡口的文化和历史,

早已在九河下梢的住民心中生下了根,

成为这片土地上永远不灭的记忆。

「话·天津」海河最后的浪漫——大梁子渡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