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老鄉,真中!

河南小老鄉,真中!


所謂“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陝西,五千年文化看河南”,或者其它云云。對於這樣的說法,我也有時掛在嘴邊。中原文明、黃河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組成內容,儘管有著某種核心價值的意義,但是,它與長江文明、草原文明以及其它中華區域包括所謂的邊疆區域文明具有平等的地位,缺少了任何區域的文明,都無法稱作完整的中華文明。因此,且不論這些民間說法的考古學基礎,我這樣說,更多地是出於一種故土情懷和文化情懷,是作為一名河南人、一名河南遊子對生養之地的懷念和自豪,對悠久厚重的中原文明的懷念和自豪。

如果這樣的說法多少還帶些玩笑的意味,那麼,想起至聖先師帶著他的那幫衣衫襤褸的弟子們,在歷史的悽風苦雨和漫天冰雪中懷揣著理想主義的激情,篳路藍縷,低頭默默前行的悲壯,我的心中不會再有絲毫的諧謔,我的心中會充滿莊嚴肅穆,並淚流滿面,渾身增添無窮的力量。那是精神的力量,那是信仰的力量,那是中華民族、人類各個民族多災多難而希望尚存、生機不滅的偉大力量!我的家鄉河南延津及中原廣大地區是孔子周遊列國的途徑地,我常常在家鄉周邊尋覓,試圖發現至聖先師留在中原大地上的深深足跡。這些足跡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足跡,就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而生生不息的足跡。在文化多元化的現時代,只要今天的中原人、中國人用心丈量這些足跡,中原文化、中華文化就一定能夠更進一步發揚光大,並被賦予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豐富的時代內涵,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有了堅實的精神保障。

發掘中華文明史的深厚斷層,中原地區幾乎可以作為活生生的標本。澠池文化絢爛的彩陶至今熠熠生輝,細細打量,依稀可見先民們親切的指紋;新鄭黃帝故居的洞穴中,先祖深沉的呼吸聲似乎猶在耳邊;河洛交匯處優美的圖案和玄妙數字,西水泊質樸的龍虎蚌塑,向後人們解釋著天地人以及宇宙的奧妙……徜徉在這些先民們勞作生息的地方,“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我們是什麼?”的歷史和心靈追問就能找到答案,一種源自血脈的感動就會油然而生,一種心靈的激情和安慰就會油然而生。湯陰羑里城“視民如傷“的諄諄勸勉,嵩嶽書院抑揚頓挫的吟誦,開封府裡驚堂木的響聲,清明上河圖的市井繁榮……這一切,生動地展示著中原地區悠久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淵源。中原地區自古也迴盪著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的尚武風氣,金庸先生筆下萍蹤俠影、金戈鐵馬的少林寺、衛輝府、明港驛讓無數金庸粉絲心向神往。中原文化中更不乏抵禦外侮、精忠報國的民族精神,走在黃河岸邊的朱仙鎮,至今可以清晰地聽到“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吶喊聲聲,如大河波濤,洶湧澎湃……

中原文明作為一種基因,已經長進了中原子孫的血脈和骨肉,在每一個遭受外在的和心靈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個體的和國家民族的艱難煎熬時刻,它們就像親人的呼喚、鼓勵和安慰,讓每一個後世子孫深深感動,並不斷增添著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玉汝於成的昂揚精神和澎湃力量。

及至近現代,河南鄉親中更是英雄輩出:率先奮起禦侮、打響全民族抗戰第一槍的吉星文團長;“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硬漢吉鴻昌將軍;“縱然腸剖顱斷,猶令倭奴驚魂”的楊靖宇將軍,“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鬥出生入死,功垂祖國”的彭雪楓將軍;更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傳奇將軍許世友。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過程中,河南鄉親中的優秀黨員、道德模範以及其它領域的先進者,形成了一個長長的英雄和好人行列,在河南人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個光輝的榜樣:“人民的好公僕、領導幹部的楷模”焦裕祿,“全國百名人民好公僕、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吳金印,太行“新愚公”張榮鎖,以身殉職的“警界女神警”任長霞,信守一生、大孝至愛的謝延信……同時,更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林縣人民英雄群體,以及不斷湧現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河南農民工模範群體…… 這些先進者和先進群體,與河南人民一起,共同凝練出新時期的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三平精神,與愚公移山精神一起,共同構成了厚重悠久而又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原精神。今天,十分感動地看到,河南青年鄉親們平凡而高大的英雄群雕,佇立在中原大地,佇立在中華大地,他們再次為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鮮的、沸騰的血液,併為其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

作為在外的河南遊子,常常能夠感受到河南人遭受的“地域歧視”。河南人怎麼了?河南人惹誰了?生長在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的河南人,誰也沒有招惹,古老悠久的中原文化更非河南人遭受“地域歧視”的所謂文化根源。籠罩在河南人身上的所謂“壞名聲”,有太多經濟、政治影響的無奈和悲愴。河南見義勇為青年英雄群體的出現,與悠久的中原歷史、厚重的中原文化以及古往今來的中原志士仁人一起,從這個在喧囂中思考的時代開始,徹底粉碎了偏見。

160餘位受到縣級以上表彰的青年英雄群體,以及更為廣大的無名英雄群體!用“井噴”這個詞彙來形容,絲毫也不誇張。這是一個讓任何地域、任何年齡、任何社會階層的人們都不得不心靈震撼、肅然起敬並深深思考的數字。我不瞭解外籍見義勇為青年英雄的具體數字,相互比較似乎也沒有多大意義,但河南青年用160次的挺身而出,讓全國各地的人們對河南人刮目相看,每一次的危難時刻,總能看到河南鄉親見義勇為的身影,他們用一顆顆俠肝義膽,用自己的鮮血,警示人們粉碎蒙在河南人身上的種種偏見,讓人們由衷地敬佩:河南人,中!真中!

河南見義勇為青年英雄群體的另一個更為重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在價值多元化的現時代,青年的理想追求開始呈現碎片化趨勢,“90後”、“新生代”等詞彙及其所指似乎逐漸疏離出傳統道德語境,此時,以90後為主體的河南見義勇為青年群體,以及更為廣大的河南優秀青年群體,用實際行動給予時代一個響亮的回答: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熱血,從來未曾斷流!中國當代青年見義勇為的熱血,從來未曾冷卻!河南當代青年見義勇為的熱血,正在沸騰!因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才有持續不斷的強大力量源泉。

對於這些河南見義勇為青年英雄,以及其它方面、各個年齡層次的道德楷模的事蹟,作為一名河南遊子,我自然給予了格外的關注。儘管已經熟知了他們的故事,但是,每一次聽到、看到他們的故事,我依然會感動落淚。我們常常說到志士仁人在多災多難而生生不息的中華歷史各個時期的中流砥柱意義。誰是志士仁人?河南見義勇為青年英雄群體以及其他方面的英雄們、全國各地不斷湧現的各類英雄們,就是新時期的志士仁人,就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志士仁人。他們或轟轟烈烈,或平平淡淡;或壯美絕倫,或默默無聞;他們有的來自機關工廠,有的穿行在市井街巷;有的在農村,有的邊疆;有的在校園,有的在軍營……這些神態各異,年齡、性別、職業不同的英雄們佇立在一起,組成了一座座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英雄雕像,表現著我們這個族群的優秀群體品質;正是他們,以平凡的精神力量,感召和引領著人們頑強前進。他們的故事,讓我的心靈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道德洗禮。我為他們感動,我為他們自豪,我更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

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的英雄們、好人們之所以總能讓人感動,是因為他們或驚心動魄或平平淡淡的事蹟,直指我們每個人人性深處最溫暖處,直指我們每個人人性深處最隱秘處。他們的大義凜然、古道熱腸,讓我們因人性的光輝而共鳴,讓我們因道義的高尚而震撼,同時,也讓我們反躬自問,為自己內心深處尚還潛藏著的“小”而羞愧,並因此自省、奮發。

英雄的意義正在於此,榜樣的力量正在於此!

河南見義勇為青年群體的出現不是偶然現象,它正是上述純樸厚德、博大包容的中原傳統文化薰陶的必然產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代河南青年身上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同時,青年英雄們的義舉彰顯出,以見義勇為好青年群體為先進代表的廣大河南青年,在中原人文精神的傳承、發揚過程中,獲得了足夠的文化自覺,擁有了足夠的精神自信,具備了足夠的責任擔當。中原人文精神,即古今傳頌的愚公移山精神,當代弘揚的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和新時期的“三平精神”,它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道,成為激勵見義勇為好青年挺身擔當的不竭動力源泉。這些平凡的青年們以捨己為人、德耀中原的英雄群體形象,追尋和實現著他們的中國夢、青春夢,向全社會展示著80後、90後新生代如何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楷模行為也向青春躁動和迷惘中的同時代者提示著、解答了困擾他們的個人價值實現問題。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老生常談,固然符合俗世倫理規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忽視了道德、理想、信仰等文化意識形態的主動影響力。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更應該充分利用文化本身先入為主、啟迪教化的特性,圍繞經濟建設、民生髮展這個中心,大力弘揚精神價值的意義,充分發揮精神力量的作用,高高舉起理想信念的旗幟,努力構建民族文化價值共識體系。這也是加強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內容。有了這種共識,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趨赴,理想信念才能與現實努力有機統一起來,才能同心同德,萬眾一心,朝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共同目標攜手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事業才能一步一個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