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水背村,位於和平縣大壩鎮,距和平縣城約5公里,古時也叫“翠梅洞”

水背村地處於丘陵盆地中。和平河在盆地中央自北向南蜿蜒流過,流經水背村時,河段呈半月形。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在水背村,和平縣文物普查隊調查發現子頂山、鬼塘山、坳頂山、茶裡坑4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塔崗、甲子崗、石林坪、井頭博山、下陳山、周屋山6處青銅時代遺址,在塔崗發現東晉時期墓葬,在子頂山發現唐代墓葬。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這些散落在水背村的 “文明的碎片”,使得水背村成為一個立體的保存著“上下五千年”文化遺存的古村。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和平縣博物館在對水背村的古遺址進行常規巡查時,在甲子崗遺址中發現一座土坑墓葬,用推土機將墓葬挖出,墓葬前部已被推掉,只餘後部。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經清理發現,這個只剩後部的墓葬並不大,寬1.2米,殘長0.5米,殘高1米。墓內出土了形狀稍有變化的陶鼎2件,陶豆2件,以及一些陶器碎片。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出土的陶鼎、陶豆與惠州博羅,橫嶺山春秋墓地,以及“水背村”石林坪春秋時期,遺址中出土器物相類似,而且採集到的夔紋陶片也是典型的春秋時期遺物,可以證明這是一座春秋時期墓葬,距今約2500年—2700年。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甲子崗是個矮小山岡,山上長著茂密的小松樹,曾數次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上世紀70年代,水背村在山坡東端建造梯田時,對遺址造成了一定的破壞。1986年和平縣博物館進行野外文物調查時,在山坡上採集到雙耳圜底罐、四耳罐、陶豆以及拍印夔紋、方格紋、雲雷紋的陶片,證實是一處春秋時期遺址。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明代時期,客家人開始逐漸遷徙到這裡安居,盧,朱,陳姓就是從明朝年間遷徙到水背村的,至今在湖洋背、樟坑、老盧屋仍保留下有明代建築特徵的祖居。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水背村得名與一位盧姓有著密切的關係。盧氏彥富公第三子“祖禧”路過翠梅洞(今水背)的時候,發現水背河繞千餘畝良田而過,且呈半月形,像皇帝的腰帶那樣,良田後面有一座大山,他想,這裡前有水,後靠山,完全宜居,肯定是落居的好地方,於是他就造了一座船形龍衣屋,自此繁衍生息,開基散葉。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由於他的房子在河的背面,為了後代便於記憶,根據房屋的地理環境,他就將翠梅洞改為了“水背”,於是水背這個名字就這樣傳承下來。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因為屋址近在河邊,建造者從風水方面考慮,將房子的輪廓設計為船狀橢圓形。因此,老盧屋又稱“船形屋”。

上下五千年的古村落,曾多處發現春秋遺址和墓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