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田營鎮:弘揚孝賢文化助力精準扶貧


界首市田營鎮:弘揚孝賢文化助力精準扶貧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開展,界首市田營鎮在依託“十大工程”做好產業發展的同時,將提升貧困戶內生動力轉變為依託精神文化做到“智志雙扶”。目前,田營鎮建檔立卡總人口數為1363戶3210人,在發展和挖掘貧困戶一技之長的同時,要求各村深入推進“孝賢”文化的創建工作,以精神扶貧為突破口,將孝賢文化融入精準扶貧工作中,著力解決一些老齡貧困人口脫貧難、易返貧的問題,讓貧困老人、貧困家庭得到“智志”雙扶,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切實走出一條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孝賢”之路。

2016年開始,在緊抓物質幫扶的同時,田營鎮依照界首市相關要求,搭建起“鄉風文明”建設大舞臺。 鼓勵貧困戶和農戶們“以孝為榮”傳播正能量,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充分激發子女贍養老人的意願。在田營李相村,村內召開村民小組會議修訂了與新時代新風尚接軌的村規民約,對300餘戶農戶進行了家風家訓徵集活動,要求“一家一戶家訓”。此外,李相村還搭建了農民文化廣場和文化大舞臺,建設了四榜人員公示長廊,對村內27名道德模範進行嘉獎和宣傳報道。在李能村,持續了近10年的“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是每年的精神大餐,在村內形成了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在吳橋村,通過農民夜校流動課堂和黨小組之家評選出的“清潔家園帶頭人”和“最美貧困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精神力量。

除了系列活動的開展,田營鎮積極培樹典型人物,以傳統文化中的“善良”、“敬老”、“自強”等品德強化宣傳氛圍,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打造出包括樂觀奶奶田鄧氏、魔豆媽媽高利萍、修鞋匠袁青春在內的豐富人物形象,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正面宣傳與反面教育相結合,田營鎮以界政法[2018]38號文件《關於督促將被贍養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知》精神主動曝光並辦理了鎮域範圍內首例不贍養老人案件,新聞點擊率達8000次,在全鎮形成了震懾作用,讓贍養老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人評判,讓贍養義務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約束下履行,逐步引導貧困老人子女從“要我贍養”向“我要贍養”的轉變,讓孝道文化落地生根。

田營鎮在不斷探索“孝賢”文化中做大文章,旨在拔除貧困戶等靠要弊病,掃除“不幹不想不做”的惰性,以道德、文化、精神食糧引領致富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