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小海按:创业时期,担心自己选择的赛道太小了,不敢放手去做。别担心,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快来了解一下吧!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文 / 华映资本

来源 / 华映资本(ID:MeridianCapital)

担心赛道太小,公司发展遇到天花板?最初的亚马逊只是一个在线售书网站;谷歌开展搜索业务之初,几乎没人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而Ebay一开始出售的也只有beanie babies玩具熊而已。这些巨头是如何从小赛道突围,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业帝国”的?相比担忧,明确如何行动更加重要:

1. 小赛道玩家该如何描述目标市场,获得融资?

2. 如何通过“辐射式”打法扩张路径?

3. 扩张过程中该怎样聪明地花钱?

国内外创业者不止一次向我们证明,小企业,小产品和小赛道中,同样蕴含着无穷生机。

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都是从极小极垂直的市场中起步的,比如曾专注卖书的亚马逊、只做搜索引擎的谷歌、还有卖玩具熊的Ebay。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公司都在各自扩大市场范围,不断“辐射”业务范围建立起竞争壁垒,逐步占领主导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从小赛道突围的玩家,都会面临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你的目标市场规模有多大?一味推进产品但却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的创业者,融资多少会有些不顺利。到底该如何回答?行动派们提供了以下这些被验证过的正确答案。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小赛道玩家难融资?

你需要知道「后视偏差」

在创投领域,比起认为「全新的产品/概念会颠覆市场」,「更好的产品将在一个稳定市场中抢夺原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听起来似乎更有说服力。后者更像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而前者更像是一厢情愿的信仰,因此,产生「后视偏差」不可避免。

后视偏差(Hindsight Bias):简单讲就是“事后诸葛亮”,事情发生后总觉得自己事先的判断很准确,而实际并非如此。后视偏差是一种记忆歪曲,说明个人在社会知觉中不由自主地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比如:“我早知道会这样”“我就预感今天要堵车”“我就说他会赢”。

比如,亚马逊、谷歌等巨型企业当前的市场如此之大,让人很难想起来它们也是从一无所有中成长起来的。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它们在最初就有亮眼表现。

的确,大多数人很难相信新兴市场真的能有如此快速的增长,很多时候,和他人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是有风险的,而和其他人保持相同的步伐更为稳妥。但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是在理性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乐于做规则“打破者”的那群人,敢于押注一份“不可能”与“不确定”。

很多成功公司起步时,都很不常规,不被人理解。曾经投出独角兽Twitter的投资人Mike Maple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过,“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Twitter这样的项目根本通不过评审会,人们用惯了博客,突然有一天告诉你微博客只能打140个字,使用的人会更多。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乍听上去非常可笑,不合逻辑。”

但事实是,Twitter成功了,因为Mike Maples在风投圈正是以“偏爱固执创业者”而闻名,而Twitter的发明者Evan Williams也是一位坚持140个字的微博客能获得人们喜爱的“偏执狂”。

当市场还极小的时候,想要筹集资金的创始人需要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并说服他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和不同的投资人交谈,会使你对自身商业模式的理解更加清晰。了解他们的过往portfolio,会帮助你判断哪些投资人更愿意冒风险,有乐观和信心接受赌注。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连点成线VS推翻重建

如何通过“辐射式”打法扩张路径?

搞定了融资后,如何拓展路径?有两种较为普遍的扩张策略:一是在初始市场中确立主导地位,接着挨个攻破相似市场,最后连点成线;二是抓住用户的本质需求,推出全新产品,颠覆原有秩序。

01

以初始市场为轴辐射四周

最初,公司会挖掘种子用户,试图在规模小但黏性高、有价值的客户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旦公司在小赛道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它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垂直细分市场作为基础,来更好地吸引与前者拥有一些共同特征的更大用户群体。这一过程被多次重复,直到公司面对的市场变得十分巨大。

Ube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起初,Uber中可以预定的只有轿车——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大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Uber开始扩张,真正野心逐渐显露:涉及所有车型的非固定线路运输业务。他们一步步增大业务范围,从轿车、货车到闲置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甚至送起了外卖,并将业务拓展到了全球,覆盖70多个国家的400余座城市。

02

抓住需求实质推动用户行为革新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顾客有时并不完全清楚自身需求的实质:一匹更快的马,背后的需求实质是“更快更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于是福特造出了汽车。帮助用户厘清需求本质,提供给他们真正满足需求的商品——教育市场的过程就是扩大市场的过程。

这种模式下的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有宏伟目标:“现阶段我正在做的产品也许没有市场,但是我们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创造出无法估量的需求,它在未来将是一个巨大市场。”社会生产力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革新中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这和生物进化的模式不无相似。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Stephen Jay Gould在1972年提出的“间断平衡理论”,或许可以成为这一策略的注解。在间断平衡理论的描述中,一个种族遗传系谱长期处于静止或平衡状态,但也会发生短期的、爆发性的大进化,并由此产生大量新物种。

边缘成种、长期静态、短期快速演化的进化规则,是间断平衡理论的核心内容。

新创造的、具有突破性转变的产品,就好比间断平衡理论中所突发的新物种,将带来用户行为的巨大改变。

这是美孚,通用电气,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巨头的发家故事。对生活行为的革新会持续进行,这些创始人们准确地识别出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并且足够灵活,能够驾驭他们所创造的变革。

当然,那些从小市场中起家、现在已经成为巨头的公司,很少完全依赖于上述策略当中的单一一种。通常,不断占领相邻市场的公司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而致力于改变用户行为的公司也会在意想不到的市场中找到新客户。但在开始时,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中的一种策略上。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警惕虚假繁荣:

会花钱比会融资更重要

大多数情况下,创业公司要么死,要么拿到钱。融资环境影响着公司的发展路径。对于小赛道玩家,融资拿到的钱越多越好吗?源源不断增加的投资额有时会导致盲目扩张,因为创始人和投资人都试图通过看起来似乎正在扩大的市场,来证明大笔投资的正确性,和随之而来的高估值——这可能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正如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到底拿多少钱合适呢?它应当足够使公司度过可能出现的难关,但又不会因此被打乱原有的步伐,保证公司是按照团队的正确意愿行进,而非在投资人或市场的过度期待下“错位”发展。要记住的是,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太多的资金会破坏公司纪律、节俭和创造力。”

当公司在早期阶段,以垂直的小赛道为目标时,并不需要太多资金就可以证明自己运用前文所述的两种策略的能力。这是更切实际、更容易达到的目标,公司更能良性增长,创始人的控制权也不会被过多/过快稀释。

当然,那些在一开始就瞄准巨大市场的公司,做法则不尽相同。它们通常需要快速筹集大量资金,以此与资金充足、势力盘根错节的现有企业竞争。这导致了市场和投资人的更高期望,市场快速扩张、估值水涨船高的同时,稀释了部分控制权。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当面对小赛道,最优秀的创始人们会详细描绘公司未来获得成功的图景,说服周围的人相信他们是对的,与这种“讲故事”能力并行的是,团队超常的执行力,他们在描绘图景的同时,能够通过占领相邻市场或者改变用户行为的策略来步步扩张,也有足够的应变能力,灵活地面对自身和竞争对手带来的变化。

所以,问题的答案并非从一开始就显而易见,唯一的准则即:Go ahead, try it.

Reference:

https://blog.ycombinator.com/toy-markets/?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ios

《Venture Capitalists Work》Tarang Shah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