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被人diss賽道小?這裡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長指南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小海按:創業時期,擔心自己選擇的賽道太小了,不敢放手去做。別擔心,這裡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長指南。快來了解一下吧!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文 / 華映資本

來源 / 華映資本(ID:MeridianCapital)

擔心賽道太小,公司發展遇到天花板?最初的亞馬遜只是一個在線售書網站;谷歌開展搜索業務之初,幾乎沒人通過網絡查找信息;而Ebay一開始出售的也只有beanie babies玩具熊而已。這些巨頭是如何從小賽道突圍,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創業帝國”的?相比擔憂,明確如何行動更加重要:

1. 小賽道玩家該如何描述目標市場,獲得融資?

2. 如何通過“輻射式”打法擴張路徑?

3. 擴張過程中該怎樣聰明地花錢?

國內外創業者不止一次向我們證明,小企業,小產品和小賽道中,同樣蘊含著無窮生機。

世界上許多大公司,都是從極小極垂直的市場中起步的,比如曾專注賣書的亞馬遜、只做搜索引擎的谷歌、還有賣玩具熊的Ebay。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公司都在各自擴大市場範圍,不斷“輻射”業務範圍建立起競爭壁壘,逐步佔領主導地位。

不可否認的是,從小賽道突圍的玩家,都會面臨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你的目標市場規模有多大?一味推進產品但卻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的創業者,融資多少會有些不順利。到底該如何回答?行動派們提供了以下這些被驗證過的正確答案。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小賽道玩家難融資?

你需要知道「後視偏差」

在創投領域,比起認為「全新的產品/概念會顛覆市場」,「更好的產品將在一個穩定市場中搶奪原有品牌的市場份額」聽起來似乎更有說服力。後者更像通過邏輯推理得到的結論,而前者更像是一廂情願的信仰,因此,產生「後視偏差」不可避免。

後視偏差(Hindsight Bias):簡單講就是“事後諸葛亮”,事情發生後總覺得自己事先的判斷很準確,而實際並非如此。後視偏差是一種記憶歪曲,說明個人在社會知覺中不由自主地傾向於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比如:“我早知道會這樣”“我就預感今天要堵車”“我就說他會贏”。

比如,亞馬遜、谷歌等巨型企業當前的市場如此之大,讓人很難想起來它們也是從一無所有中成長起來的。人們更傾向於認為,它們在最初就有亮眼表現。

的確,大多數人很難相信新興市場真的能有如此快速的增長,很多時候,和他人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是有風險的,而和其他人保持相同的步伐更為穩妥。但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是在理性經驗判斷的基礎之上,樂於做規則“打破者”的那群人,敢於押注一份“不可能”與“不確定”。

很多成功公司起步時,都很不常規,不被人理解。曾經投出獨角獸Twitter的投資人Mike Maples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過,“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Twitter這樣的項目根本通不過評審會,人們用慣了博客,突然有一天告訴你微博客只能打140個字,使用的人會更多。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乍聽上去非常可笑,不合邏輯。”

但事實是,Twitter成功了,因為Mike Maples在風投圈正是以“偏愛固執創業者”而聞名,而Twitter的發明者Evan Williams也是一位堅持140個字的微博客能獲得人們喜愛的“偏執狂”。

當市場還極小的時候,想要籌集資金的創始人需要找到合適的投資者,並說服他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和不同的投資人交談,會使你對自身商業模式的理解更加清晰。瞭解他們的過往portfolio,會幫助你判斷哪些投資人更願意冒風險,有樂觀和信心接受賭注。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連點成線VS推翻重建

如何通過“輻射式”打法擴張路徑?

搞定了融資後,如何拓展路徑?有兩種較為普遍的擴張策略:一是在初始市場中確立主導地位,接著挨個攻破相似市場,最後連點成線;二是抓住用戶的本質需求,推出全新產品,顛覆原有秩序。

01

以初始市場為軸輻射四周

最初,公司會挖掘種子用戶,試圖在規模小但黏性高、有價值的客戶群體中佔據主導地位。一旦公司在小賽道中的主導地位確立,它就可以利用這樣的垂直細分市場作為基礎,來更好地吸引與前者擁有一些共同特徵的更大用戶群體。這一過程被多次重複,直到公司面對的市場變得十分巨大。

Ube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起初,Uber中可以預定的只有轎車——聽起來並不是一個大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Uber開始擴張,真正野心逐漸顯露:涉及所有車型的非固定線路運輸業務。他們一步步增大業務範圍,從轎車、貨車到閒置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甚至送起了外賣,並將業務拓展到了全球,覆蓋70多個國家的400餘座城市。

02

抓住需求實質推動用戶行為革新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問客戶:“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馬”。

這個故事廣為流傳。顧客有時並不完全清楚自身需求的實質:一匹更快的馬,背後的需求實質是“更快更舒適地到達目的地”,於是福特造出了汽車。幫助用戶釐清需求本質,提供給他們真正滿足需求的商品——教育市場的過程就是擴大市場的過程。

這種模式下的創業公司,從一開始就有宏偉目標:“現階段我正在做的產品也許沒有市場,但是我們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並由此創造出無法估量的需求,它在未來將是一個巨大市場。”社會生產力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革新中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這和生物進化的模式不無相似。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Stephen Jay Gould在1972年提出的“間斷平衡理論”,或許可以成為這一策略的註解。在間斷平衡理論的描述中,一個種族遺傳系譜長期處於靜止或平衡狀態,但也會發生短期的、爆發性的大進化,並由此產生大量新物種。

邊緣成種、長期靜態、短期快速演化的進化規則,是間斷平衡理論的核心內容。

新創造的、具有突破性轉變的產品,就好比間斷平衡理論中所突發的新物種,將帶來用戶行為的巨大改變。

這是美孚,通用電氣,蘋果,谷歌和Facebook等巨頭的發家故事。對生活行為的革新會持續進行,這些創始人們準確地識別出未來將會發生什麼變化,並且足夠靈活,能夠駕馭他們所創造的變革。

當然,那些從小市場中起家、現在已經成為巨頭的公司,很少完全依賴於上述策略當中的單一一種。通常,不斷佔領相鄰市場的公司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用戶的行為習慣,而致力於改變用戶行為的公司也會在意想不到的市場中找到新客戶。但在開始時,最好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中的一種策略上。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警惕虛假繁榮:

會花錢比會融資更重要

大多數情況下,創業公司要麼死,要麼拿到錢。融資環境影響著公司的發展路徑。對於小賽道玩家,融資拿到的錢越多越好嗎?源源不斷增加的投資額有時會導致盲目擴張,因為創始人和投資人都試圖通過看起來似乎正在擴大的市場,來證明大筆投資的正確性,和隨之而來的高估值——這可能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正如我們曾經說過的那樣:“到底拿多少錢合適呢?它應當足夠使公司度過可能出現的難關,但又不會因此被打亂原有的步伐,保證公司是按照團隊的正確意願行進,而非在投資人或市場的過度期待下“錯位”發展。要記住的是,金錢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太多的資金會破壞公司紀律、節儉和創造力。”

當公司在早期階段,以垂直的小賽道為目標時,並不需要太多資金就可以證明自己運用前文所述的兩種策略的能力。這是更切實際、更容易達到的目標,公司更能良性增長,創始人的控制權也不會被過多/過快稀釋。

當然,那些在一開始就瞄準巨大市場的公司,做法則不盡相同。它們通常需要快速籌集大量資金,以此與資金充足、勢力盤根錯節的現有企業競爭。這導致了市場和投資人的更高期望,市場快速擴張、估值水漲船高的同時,稀釋了部分控制權。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當面對小賽道,最優秀的創始人們會詳細描繪公司未來獲得成功的圖景,說服周圍的人相信他們是對的,與這種“講故事”能力並行的是,團隊超常的執行力,他們在描繪圖景的同時,能夠通過佔領相鄰市場或者改變用戶行為的策略來步步擴張,也有足夠的應變能力,靈活地面對自身和競爭對手帶來的變化。

所以,問題的答案並非從一開始就顯而易見,唯一的準則即:Go ahead, try it.

Reference:

https://blog.ycombinator.com/toy-markets/?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ios

《Venture Capitalists Work》Tarang Shah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分享|被人diss赛道小?这里有一份“以小博大”的成长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