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四嫁,最終殞命同族的奇女子

巍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寫滿了也寫絕了多少男兒事,雄性荷爾蒙基本上填滿了每個朝代的史冊。

所以,如果女性能在留名青史,難度是相當大的,這種一般是在歷史的拐彎處,利用自己的智慧、容顏、身體……影響了歷史車輪的方向。

隋唐時就有這麼一位奇女子,不是武則天,也不是楊貴妃,而是隋末唐初的義成公主。

一身四嫁,最終殞命同族的奇女子

此公主非彼公主

義成公主並非是隋文帝的親生女兒,屬於後天加封類的。

之所以被加封公主稱號,是政治需求下的一種不道德行為。

歷史上有一種常見而高明的懷柔政策——和親,適用於不同國別、不同種族之間。二者爭雄,以和親的方式,變成翁婿關係,達到一時微妙的平衡,也算得上是利國利民。

在中國曆代朝廷與外族的周旋中,和親出現過無數次。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千古一帝,也避免不了使用和親的手段,數位公主遠嫁了外族可汗。並藉助這一時的權宜之計,達到了政治目的。

對於外族來說,通過和親,既能抱得佳人歸,又可以得到不菲的嫁妝,而這些豐厚的陪嫁物中,除了金銀珠寶外,往往有著代表中原先進生產力的東西,這對於外族來說,尤為看重。

當然,和親政治中犧牲品就是主人公,和親的公主了。拋棄原有的一切,背井離鄉,遠嫁給那個素未謀面,文化、生活完全不同的外族可汗。

而這些可汗的歲數一般都能與公主父輩的歲數劃等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男才女貌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相差也得是8歲。

出塞和親的百般孤寂,千般悽苦,萬般無奈,讓所見者無不潸然淚下,從此山高水遠,後會無期。由此造也就了無數經典詩詞。

最是無情帝王家,雖說如此,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看見自己的愛女從此天涯孤旅,內心也是煎熬。帝王憂慮,臣子必須解決,想了一個狸貓換太子的方法。從此再有和親,就突擊性的認宗室後輩為義女,臨時加封公主,一番梳妝打扮,抬上花轎,反正那些土包子們也分不清。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宗室之女也是人,也得面臨著分離之苦。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上解憂,犧牲個把宗室之女無所謂了,甚至應該感恩戴德。今天看來,這是一種泯滅人性的不道德行為,但在那個人性禁錮的年代,可能這些和親公主及其家族還真會感恩戴德。

隋朝的義成公主是一位和親的公主,由此也初登歷史舞臺。

繁重的和親工作

和親並非表面上嫁人就可以,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的。要施展你的魅力,去影響、去感化你丈夫的所作所為,要吹枕邊風,將他想去騷擾老丈人院牆(邊境)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裡,另外還得時不時的給孃家送點情報啥的。

總之,經過孃家精心選擇和優良培育,和親公主們的間諜水平肯定不低。

至少隋文帝培養的義成公主就是一名業務精深,思想可靠的同志。女婿啟民可汗在老丈人春風化雨的關懷下,在愛妻的溫柔纏綿中,曾經的雄心壯志化作了繞指柔。

如果能一直這麼下去,就可以給他們頒發一張五好家庭的獎狀了。

可惜,在未來五年內,這對模範翁婿相繼撒手人寰,義成公主一下失去了兩個靠山。

不過她馬上又有一座靠山了,這座靠山這在當時甚至今人看來是如此荒唐。那就是突厥的奇葩婚姻制度“父兄死,妻後母,報寡嫂”。

老可汗的兒子,與義成公主無血緣關係的始畢可汗又成了她的丈夫。作為一個接受中原正統文化長大的女孩子,要她接受這種制度的安排,不啻於要了她的親命。但個人在制度面前實在太渺小了,況且始畢可汗向隋煬帝上表請奏,隋煬帝同意了。她只能夠被迫接受了。

新人舊婦搭配的應該不錯,或者說,經過高段位培訓過的義成公主,駕馭起突厥的夫君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手段。

一句話解雁門之圍

對於隋朝這邊來說,此時的最高領導人已經由義成公主的義父隋文帝,換成了自己的兄弟隋煬帝。

她的這位兄弟隋煬帝,絕對能夠排進歷史上最能折騰皇帝的前三名,文治武功方面,有的震鑠古今,有的卻是昏招連連,自掘墳墓,令人無從判斷。

在他繼位的前十年,對外頻頻用兵,真的是窮兵黷武,民不聊生,但在這個階段,這位好兵的皇帝卻沒有徵伐過突厥,當時兩國關係還處在蜜月期,這可能與啟民可汗在臨死前兩次覲見隋煬帝有關。

第一次是在洛陽,隋煬帝剛實現了遷都美夢,啟民可汗當時到洛陽,受到了相當高規格的接待;第二次是隋煬帝北巡至榆林城,啟民可汗攜義成公主迎駕覲見,啟民可汗上書要求隋煬帝允許突厥改穿華夏大國一樣的服裝(這思想境界真高),但被隋煬帝婉拒了(眼光真的很重要),但為了表揚啟民可汗,詔曰:位在諸王之上。

義父去世了,但兄弟依舊還能夠和自己丈夫保持親密的關係,這時候的義成公主應該又一次感到了幸福。

大業十年(614年),在第三次徵高麗獲得窩囊般的平局後(前兩次均告失敗),隋煬帝心情down到了谷底,撤軍後,心裡很是不舒服,又琢磨著折騰點事情。

大業十一年(615年)初,始畢可汗前往到隋朝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覲見隋煬帝。此時隋煬帝一看可有事情折騰了,或者看新妹夫實在不爽,就採納了大臣裴矩的策略,用計離間突厥,並設局斬殺了始畢可汗的寵臣史蜀胡悉。這種赤裸裸的侮辱,徹底打破了兩國間這麼多年來的和平。

始畢可汗在暗處惡狠狠的盯著隋煬帝,決定在關鍵時刻給他致命一擊。

一身四嫁,最終殞命同族的奇女子

這一天很快就到來了,同年8月初,隋煬帝又興致盎然的北巡了。這邊隋煬帝車駕剛出發,那邊始畢可汗已經磨刀霍霍,準備了十多萬騎兵南下。

此時的義成公主又一次在關鍵發揮了作用,她指派親信,連日不休,將這份要命的情報送到了隋煬帝的手裡。

此時的隋煬帝才如夢初醒,為了保命,車駕轉身拐進了雁門郡,固守待援。

僅一天後,始畢可汗的大軍就團團圍住了雁門郡,此時隋軍從任何方面與突厥軍對比,都完全處於下方,雁門郡十多萬軍民無不膽戰心驚,更可怕的是,城中的糧草最多能夠供應半個月到二十天。

這是個死局,除非有通天手段才可破局。

慘烈的雁門攻防戰打響了,重壓之下,隋軍也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依託著城池殊死抵抗。與此同時,隋煬帝也開始了自救之路,一方面是委派信使向義成公主發求救信,一方面發救援詔書。

在最危急的時刻,突厥軍隊已經攻破雁門郡的三十九座城池,只有雁門、崞縣沒有攻下,此時的隋煬帝已經聞見了死亡的氣息,突厥軍的弓箭已經擦身而過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隋煬帝害怕了,崩潰了,丟棄了君王的尊嚴,抱著小兒子趙王楊杲嚎啕大哭,史載:目盡腫。

隋煬帝的兩套救命招數終於發揮了作用,隋朝的援軍到達了忻口。更為關鍵的是義成公主的口信傳給了始畢可汗——快回來吧,家裡北邊情況危急。

始畢可汗退兵了,此時隋煬帝體內的軍人之血又沸騰了,派了騎兵去追殺突厥兵,倒也俘獲了突厥兩千老弱殘兵,藉此挽回自己的面子。

不過,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倉促間組成的援軍,很難形成戰鬥力,恐怕多是虛張聲勢,真正解圍的應該還是義成公主的那句話,真是一句能擋百萬兵。

第三次婚姻

經過雁門之圍,突厥和大隋彼此知道了對方的真正實力,始畢可汗很清楚此時的大隋已是外強中乾;而在雁門經過死亡威脅的隋煬帝,曾經雄心壯志徹底被擊碎了,消散得無影無蹤,至此之後,他開始渾渾噩噩,逃避現實,在嘬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既然大隋城門已經大敞了,那就別客氣了,始畢可汗開始頻頻出擊,肆意在大隋邊境掠奪,好在當年的唐公李淵拼死抵擋。

此時的義成公主明白,離開了強大的隋朝後盾,自己的影響力在始畢可汗處已經是微乎其微。午夜夢迴,想起當年的言聽計從,徒增了失眠的煩惱。

隋煬帝終於駕崩,中原亂了,各路梟雄都有稱帝心思,此時的突厥作為外族,兵強馬壯,成了各路大王拉攏的香餑餑,要錢給錢,要糧給糧,經過一番博弈,始畢可汗最終選擇了李淵,幫助李淵成了中原第一人,儘管雙方曾經打的死去活來。

眼見著大唐要統一中原,始畢可汗有了危機感,決定給大唐找麻煩了,可惜這次他沒有敵過天命,病逝了。

繼位的是處羅可汗,他遵循祖制,毫不客氣的娶了自己的嫂子義成公主,這是這位和親公主的第三次婚姻了。

處羅可汗無論是對隋朝還是義成公主,有很深的感情。

面對義成公主的請求,他從竇建德手裡要回了嫂子蕭皇后,竇建德都也乾脆,要一送二,不僅送還了蕭皇后,附帶送回了其小孫子,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並且送來了殺害隋煬帝兇手宇文化及的腦袋。

義兄的殺身之仇得報了,嫂子和後代都安排了,儘管非故土,但在亂世能夠活著,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義成公主為了楊氏後代,在儘可能的努力著。處羅可汗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他立楊政道為隋王,統管突厥所有漢人,並且不顧占卜顯示的不吉,打算取幷州作為隋王國都。左右來勸,處羅可汗義正言辭道:突厥祖先失國,賴隋得以保存,今若不助他,不祥,占卜不吉,神難道無知嗎?我自己做決斷。

真乃知恩圖報的奇男子也!

可惜,處羅可汗身體太差了,義成公主憑藉自己不靠譜但又極度自信的醫學水平,讓他服用了五石,結果疽瘡發作而死。

處羅可汗在位僅僅一年。

第四次婚姻

義成公主這次嫁給的是頡利可汗,處羅可汗的弟弟。

頡利可汗能夠繼承汗位,必須得感謝他現在的妻子,曾經的後媽,嫂子及嫂子。當時義成公主力排眾議,以見識簡陋為由,否定了處羅可汗兒子繼位的可能。

義成公主已經在突厥的政治群體中有了相當重的話語權。而且,她已經看清大唐才是大隋真正的掘墓人,是真正的敵人,她要報仇。

頡利可汗具有一定的眼光,統一的大唐,遠比亂世中原給予突厥威脅大的多。於公於私都要去進攻大唐,要阻撓大唐的統一大業。

可惜他遇到的是千古名君李世民,頡利可汗與其相比絕對不是同一個重量級對手,這種差距比熒光和月光的差距還要大。

唐太宗李世民前期確實應付不了突厥的進攻,但貴在能屈能伸,連打帶談,最後與頡利可汗簽訂了渭水之盟,這可能是二者最後一次以同等身份出現在歷史上。

一身四嫁,最終殞命同族的奇女子

塵歸塵,土歸土

在渭水之盟簽訂三年後,李世民的大唐已經是兵強馬壯,曾經打碎牙和著血嚥下去的屈辱,今朝要一併結算掉。

大唐軍神李靖統領六路大軍,猶如六支利劍,殺向了突厥腹地。沒有一點意外,猶如沸水融雪、犁庭掃穴一般,突厥大軍迅速崩潰了。頡利可汗想以詐降之計穩住唐軍,再圖東山再起,可惜這完全是李世民玩剩下的招數了,在大唐跟前,他的一切做法顯得是那麼的幼稚、可笑。

不出意外,頡利可汗和他的妻子等一干人統統成為了唐軍的階下囚。

作為前朝冊封的公主,義成公主此時體現出了應有的氣節,她冷眼看著謀逆了她楊氏天下的李唐,看著曾經跪在楊氏家族腳下的亂臣賊子,她恨突厥人的短淺目光,恨自己不能提兵百萬立長安,她不會向這個新朝臣服,至死不服。

李靖滿足了她的意願,他清楚她的信仰,知道留著義成公主,終究對大唐不利。刀斧過,命不留,一身四嫁,對隋朝忠心耿耿的義成公主歸天了。

在她死後,頡利可汗被監禁4年後而死,諡號荒。蕭皇后也回到了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至81歲而終,唐太宗以皇后禮將其與煬帝合葬揚州,諡曰愍。

題外話

縱觀歷史,強如漢唐,也免不了很親。而唯有大明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