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保險,中低收入家庭該不該買,爲什麼?

liudongxiao


說一句很多人不願意相信,也不願意承認的話:越沒錢,越要買保險。

為什麼?

你看人家李嘉誠,李開復,有錢,什麼樣的醫療水平找不到?什麼樣的病看不起?

而沒錢人呢?輕鬆籌,水滴籌,各種籌,掏空家產都不一定看得起病。

說到這,不得不說該買的保險品種了。

本來家裡沒什麼錢,聽人家一說有什麼分紅啊,能拿多少多少錢啊,立馬就下手了,然後到需要保險的時候發現,這個保險什麼都沒用。回頭還怪保險,說保險是騙子。

怪誰呢,只能說自己的貪慾太重,還有就是自己不懂保險。

中低收入家庭,買保險,只要注意保障,意外很便宜,必備。選一年期的。不要選長期的。

壽險和重疾,買定期,定期,定期。有的人會覺得交那麼多保費,最後沒病人沒去,錢就浪費了。可是你回過來想,萬一有什麼事了,保額不夠怎麼辦?

定期和終身比,同樣保額的情況下,保費差不多便宜一半。

還有醫療險,建議買百萬醫療。百萬醫療比普通醫療的免賠額高,但是保額也高啊,一兩萬家裡能拿出來,可是十幾萬,幾十萬呢?之前看一個新聞,那個人家裡沒錢了,憑百萬醫療的保險單借到了將近一百萬,這就是現實。不過還是建議普通醫療和百萬醫療一起準備。

中低收入家庭,求你們不要碰什麼年金險,萬能險,教育金,婚嫁險好嗎?

最後,願你選對保險!


保嬤嬤


我認為應該買,因為中低收入人群保險起到的作用更大。

我老在節目中說一個數,2016年咱們國家因病返貧的家庭數量是760萬戶,就是有760萬個家庭因病返貧。

那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因為疾病也好,或者因為意外也好反貧呢?

就是本來過得不錯,到貧困線以下去了中低收入家庭。

這個咱們來看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

比如說我家裡就10萬塊錢,這可能算是個小康吧,不幸得癌症了,要花三五十萬,當然如果你什麼保險都沒有的話,家庭肯定就返貧了。

他們家十個億,也得癌症了,其實也花三五十萬,當然了人家庭好,人家為了治病出國治,三五百萬,三五千萬的花。

但是肯定不會是我10萬,看個癌症50萬。按這個比例,他10億看個癌症50億,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種收入高的家庭,當然我這個例子舉得比較極端,收入高的家庭,那個家底肯定是更厚的,叫抗風險能力更強。

或者按咱老百姓的話說,叫抗折騰的能力更強。

那麼中低收入家庭,其實是更脆弱的,更需要這樣的保障,所以我覺得這地方這個誤區

大家不要有中低收入家庭該配置保險還是要配置保險,關鍵是怎麼配置,這個地方就有點學問了。由於篇幅有限,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小司淘保

】頭條號,裡面最新的視頻有詳細的解答,大家可以看一看。


小司淘保


首先要先弄懂保險公司也是企業,需要養活龐大的管理團隊的,並不是如拉保員所說的,買保險好處n多,回報豐厚,收益是一輩子的,倘若如此,好處都給你了,公司昂貴的運作成本,拉保人的業績提成從何而來?不管拉保人如何信口開河,空頭許諾,但最終是逃不過真實數據推敲的,拉保人為推銷產品,賺取提成,最力推的不外兩類型:A,理財型,無保障性質的,即每年投a萬元,交費期限m年,即總投入ma萬元,說得天花亂墜,收益高,分紅一輩子,終生紅利取不完,但真實呢?不管拉保人如何忽悠,若干年後你去查詢帳戶餘額加平時所謂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分紅,也不說退保,以免授業務員口實,說你退保才收益這麼低,當你質問為什麼比銀行定期利息低這麼多時,TA還會厚顏無恥的繼續忽悠你,自欺欺人,說什麼這是長期收益啦,一輩子分紅啦,不要只顧眼前收益啦,繼續導演著‘皇帝的新衣’鬧劇,請問一下,屬於純粹的理財型,也無保障性質的,收益數據已明顯遠低於銀行定期,若願意長期存銀行定期就無收益啦,你的長期是50年?70年?若投保人40零歲投保,五七十年後早已作古,你就留著鬼話去陰間哄騙吧,這不扯淡嗎?若你問怎知保險公司理財型比銀行定期收益低,我就問你一句:一塊豬油直接放鼎煎,和你拿給別人去折騰,先割一角,誰煎出的油多些?再不信,可依據以上每年存a萬元,連續存m年方法去銀行定期一年其利息若為p,中途不取息(上過高中的根據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就會算)則m年後本息共為a(1+p)【(1+p)︿m-1】/p,若m年後以本息為基數,再做n年定期存款,中途不取息,其年利息率為q,則n年後本息共應為a(1+p)【(1+p)︿m-1】(1+q)︿n/p, (︿n表示n次方),根據該算式,可去查詢餘額加所謂分紅再作比較就清楚了,最終數據才能服人。B,保障理財型的:毋庸置疑,保險的出發點和初衷是好的,目的在於以較小的代價獲取較高的保障,嫁接風險,降低自身的經濟壓力,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最大限度的達到客戶,保險公司雙贏,也即是說,無事平安,投保款歸公司,若有事,按條款每年所投保額的倍率理賠,說通俗點雙方都秉著願賭服輸的心態。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一,現在的險種五花八門,變著法子讓客戶上套,加上拉保人極盡忽悠之能事,買保時,啥都行,都可報,到真正要報時,裡面條款林林總總,讓你摸不著邊際,作為客戶你說得過保險公司龐大的專業人士嗎?二,變著法子,諸如保障分紅型的,讓你交每年保障額的三倍或以上,美其名曰:還有分紅,保障更有力,殊不知這是個套路,牽著你的鼻子乖乖跟著走,打個比方,每年投保額是5000元的,就忽悠你多交10000元,每年交15000元,美其名曰還有紅利可分,事實上,其所謂的紅利不及銀行定期利息的幾分之一,讓你增加負擔,比如:某家庭被拉保人忽悠買了5份所謂的保障分紅型的產品,每年就交75000元,10年就應該是750000元,10後帳戶餘額加滿打滿算的所謂平時分紅也就總計存50萬左右,假若交款期是20年,你還得繼續交,否則斷交的後果自個掂量,話又說回來,既然你有能力每年交75000保費,真正為自己著想,未雨綢繆,何不換個方式按投保的方法每年去銀行存定期為一年的業務,這樣更有保障,每年存銀行75000元,10年本息(中途不取息),就按最低一年定期利息2.25/100來計,就應有100萬左右了(有興趣的可看我前文計算式),加上有社保,你還怕不夠保障嗎?就算有事要理賠,公司縱然不跟你摳條款,這也不賠,那也不賠,按真正每年所扣保額(約5000左右)的倍率又能賠多少?聽那保險說辭,說得動聽,出口保障,閉口保障,什麼一場大病回到解放前,依我看呢?投了高額保險,增加了經濟負擔,一旦交不起,以前所交要退,砵血變成砵水,交不起就有所交幾十萬元清零之虞,那才叫承接了風險,上了套,讓你曹操食雞肋,說破了,這種方式花錢買保險,不是轉嫁了風險,而是花錢買風險,以上是筆者粗淺見解,作為普通人,有社保足矣,有餘錢想為日後著想,還是存銀行定期,畢竟錢在自個手裡,只會利滾利,一朝需要就拿出來。 綜上所述,假若是純粹的保障型的保險,實打實的每年交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且數額量力而行能在自己接受的範圍內,以小博大(這本來就是保險的初衷和意義),圖個保障,尚可考慮,假若是理財型的,連想都不用想,純粹是誆錢的,其實質收益遠低於銀行定期收益,至於美其名保障理財型的,每年交費是實際扣款保費的三四倍的,一交就是二三十年的,忽悠你不但保障還有紅利可分的,你就叫拉保人有多遠滾多遠,這就不是買保險的初衷:以小博大轉嫁風險了,而是忽悠你一條道走到黑,以大博小,往坑裡跳了,一朝交不起,後果自個想想,就有以前所交的血汗有清零之虞,這叫花錢買負擔,自個上套,承接風險,有你欲哭無淚的時候。


黃坤德


保險並不是只有富人才擁有的特權,相反的,我們中底收入的人群更需要保險。

人們需要保險,無外乎害怕當自己遭受意外的時候家庭失去收入,資金斷裂,亦或者是當受傷以後沒錢醫治。社會上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父親當馬被騎給孩子治病,母親在街上賣唱,只為能乞求到天價的醫療費。如果他們都是有錢人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相反的,正是因為他們沒錢,所以才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身份求助別人。

如果他們有一份保險的話,事情或許就會出現另一種轉機。生病了以後,拿著診斷書與保單去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就能獲得足夠治療的費用,這才是我們購買保險的真正意義。

人生那麼長,誰都無法預測自己會不會出現意外;人生又那麼短,誰都不知道該給家庭留些什麼。

我們購買保險的準則就是以最少的保費換取最大的保額,因此在購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篩選,千萬不要只聽保險代理人的片面之詞,要多方面的去了解,多去比較,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的產品。

購買保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障,保障自己的生命財產受到的損失降到最低。因此在購買保險的時候,要遵循“先保人,後保物”的原則,千萬不要看到理財保險的收益率而放棄健康險的重要性。理財保險是給那些有足夠的閒置資金的人購買的,我們中底收入人群購買健康險就可以了,畢竟理財型保險保費高,而且通常回報時間長。千萬不要在沒有健康險的基礎上購買分紅險、年金險或者是萬能險等理財型保險。

如果想要購買保險但是不清楚哪種保險更適合自己的,可以將自己的需求在下方留言,我會按照您的需求為您推薦更適合的保險。當然,如果想要了解當下保險市場現狀以及如何規劃保險等知識,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會抽取幾名幸運用戶,贈送價值988元的在線知識課堂現金券,可直接抵扣10節課程。

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就轉給更多的人吧~


花淺漓


不買保險,家裡有礦啊。

收入低,才是買保險的理由。

1.一人一份平安E生保

2.一人一份小安定壽

3.一人一份意外醫療住院醫療

預算1500-2000。

身價五十萬,醫療費用200-400萬

小病住院意外醫療費用都可以賠錢


大斌說保險


中低收入家庭抗風險能力更低,所以更加需要配置保險來抵禦風險!只不過低收入家庭因為收入有限的原因,建議可以先配置一些消費型的保險,這樣可以達到用低保費撬動高保障來抵禦風險!具體如何配置,還是需要結合家庭情況來具體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