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的反擊

過去的三十年,PC成就了聯想,一路披荊斬棘,PC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一,聯想已然成為PC時代的一個代名詞。如今,聯想作為中國最大計算機企業,已入奔四之年。

PC時代成就了戴爾、惠普、聯想等企業,移動互聯時代則助推了騰訊、阿里、華為、小米的騰飛,從智能手機到智能電視,聯想接連受挫。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代名詞,只是這次不再是PC。

聯想似乎迎來了自己的中年危機。

今年5月,聯想集團市值從2015年的高點直跌70%至55億美元,被恆生指數剔除出成分股。這對於曾經輝煌一時的聯想來說,像是一片看不到邊際的沼澤地。

與此同時,聯想面臨著變革難題,隨著AI、物聯網、5G成為時代趨勢,如何在接下來這場變革中跨過中年危機、高歌猛進,成為聯想的焦慮。

在今年9月26日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滿屏物聯網、AI、賦能以及“智能變革,開放賦能”的主題無一不證明著聯想不甘只做一家PC公司的決心,在積極營造未來的背後,是艱難轉型的急迫,而這條路轉型,聯想已經走了四年。


聯想的反擊


聯想數據中心的佈局始於2014年,同年,聯想收購了IBM的System X86項目,由於重組複雜等原因,直到2017年發佈最大的服務器組合產品前才終止了業績連續下滑兩年的窘境。隨後,聯想轉向雲企業解決方案的業務,數據中心業務虧損逐步收窄,但盈虧尚未平衡。

楊元慶表示,聯想過去幾年都在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他非常確信數據中心業務的利潤會比PC高。數據中心光靠某一個方面的優勢是很難盈利的,只有其他方面都做,才可以提高整體的盈利。

聯想的收入支柱PC業務在明顯轉向To B。在最新財報中顯露,截至6月30日,聯想商用PC業務在個人電腦整體營業額佔比63%,創歷史新高,超過行業平均水平57%。

隨著智能化成為當下變革方向,各類電子設備對計算力的需求越來越高,計算力成為現在行業賦能的關鍵已經不言而喻。作為在PC領域深耕30年的老牌企業,計算力自然也是聯想的強項。楊元慶在演講中也對外公佈了聯想的一些佈局和成績,包括佈局超大規模公有云設備、超融合、邊緣計算等領域,在超算方面,聯想在全球TOP500榜單,憑藉117套位居第一。

在這場智能化浪潮中,聯想確實是一個富足的大數據高地、計算高地,而算法是無法與兩者割裂的。只是,作為大數據與計算高地的聯想,價值遠沒有釋放出來。它就像一座活火山。

這是AI趨勢下的一個統一的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成長迅猛,但智能化變革絕不是單向、割裂的2B轉型。

聯想在近期的SIoT技術產品及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一系列智能新品,在智能物聯網方面,聯想不僅發展針對消費者的智能音箱、智能顯示、AR/VR等設備,還要針對企業客戶,通過提供協議、模組、嵌入式PC、嵌入式服務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像機床、醫療等各種設備的智能化。

在IoT領域,經過過去兩年的發展,包括BAT、京東、小米等國內科技巨頭都推出了自己的IoT平臺,基本互聯互通均已實現。聯想也將SIoT從單體設備智能化的1.0階段升級為場景智能2.0階段。發力變革的聯想似乎一隻腳已經邁進了SIoT的收穫期。


聯想的反擊


在9月27日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再次展示了全球首款5G ready的智能手機,即今年8月在美國發布的Moto Z3,它是全球首款可通過模塊升級至5G的手機。

聯想在3G時代開啟手機業務,一度與華為、酷派、中興等四家公司合稱“中華酷聯”,如今只有華為一枝獨秀。四年前,聯想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但被寄予厚望的摩托品牌,在聯想旗下幾乎也沒有泛起什麼水花。

在本土手機市場頹勢已久的聯想在5G領域很早就進行了佈局,明年中國5G網絡將進行試商用,2020年將實現商用,各家手機廠商在2019年都有推出5G手機的計劃。聯想提早佈局,搶先發布,無疑是想在5G時代避免重蹈4G的覆轍,但是能否真正彎道超車,僅僅“全球首款5G手機”的名號,還遠遠不夠。

在聯想“All in AI”所有喧鬧和平靜的背後,展現的是一個偌大的格局。過去兩年,很多人嘲諷聯想,認為它早已失去了底色,而聯想就是這樣一家公司:當你覺得它已經沒有出路的時候,它又總能迸發出驚人的力量。

聯想真的到了重新敘事的時刻,找回它丟失的底色或證明其底色猶存。

截至9月28日休市前,聯想收盤價為5.72港元,反彈幅度超50%。其實,很難解釋是聯想的轉型促進了股價的反彈,還是股價已達谷底決定了聯想的轉型,這就好比薛定諤的貓。“既死又活”的聯想,又正如這個時代無數企業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