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因為項目合作,我和Elsa約好在星巴克碰頭。

見面之前,我只知道Elsa是BBC,牛津大學的女博士,並且有過多次創業經歷。人頭攢動的咖啡廳裡,我卻一眼認出了Elsa:

雖然同是黃種人,但她的氣質和國內的女孩實在太不相同,皮膚被曬得發亮,大波浪的頭髮間挑染著幾縷亮黃色,顯得格外桀驁不馴。畫著濃濃的眼妝,緊身的小背心,正一手端著咖啡,一手操作著筆記本。

待我自我介紹完畢坐下,Elsa便開始落落大方地介紹起自己、自己的小團隊和他們做過的幾個經典案例。其間無論我提多麼細節的問題,她都能應答自如,看得出來是踏踏實實做了很多事情的,不由好感度大增,敲定了項目合作後,就忍不住聊起了同為女性創業的各種問題。然而令我大吃一驚的是,本以為如此資歷的女強人,怎麼也得是80後,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和經驗的人了,但Elsa的的確確是1995年出生的人,滿打滿算,才24歲!

瞬間,我有一種自己一把年紀活到狗身上去了的挫敗感。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不說我那90年的弟弟,至今還一下班就沉浸在各種手遊中不能自拔,吃飯都得老媽把筷子遞到手裡。只是回想起自己24歲的時候,剛剛大學畢業,別說獨立經營公司和談項目,就連最簡單的辦公室打雜工作,都做得各種差強人意。我忍不住感慨資本主義就是鍛鍊人啊,明明同是中國人的血統,怎麼Elsa就成熟獨立得這麼早呢?

Elsa哈哈大笑起來,她也有同樣的感慨——自從回來國內,就覺得同齡人獨立自主的很少,大部分的同齡人還和父母住在一起,拿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甚至還常常自稱“寶寶”。

“他們為什麼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Elsa好奇地問我,“我自從上大學開始,父母就沒有給過我一分錢了,學費生活費都是自己掙的,我的同學也是如此。”

“呃……國情不同,國情不同。”我只能打個哈哈,敷衍過去,我實在說不出口為什麼年近三十的男女們一口一個“本寶寶”的緣由,很可能是他們的心理根本還沒有斷奶。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百度百科詞條裡,收錄了一個新創名詞:中國式巨嬰。

武志紅先生的力作《巨嬰國》這樣解釋到:

依賴、自私、脾氣大,而當嬰兒成長為成人,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時,就被江湖人稱“巨嬰”、“媽寶男”。

綜藝節目《變形記》中,16歲的富家小姐劉思琦出行,全家人來為她收拾行李。節目中她吃飯讓媽媽喂,穿衣,穿襪子,剪指甲,去哪都是媽媽幫著弄,甚至零花錢一給都是好幾萬,去商場購物的樣子完全就像是在演電視劇,更厲害的是,大小姐出門的排場也是非常壯觀,出門就帶6個保鏢,4輛豪車護送,座駕是一輛300萬的賓利。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綜藝節目《變形記》

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媽媽說自己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這一輩子都是為兒子而活,全部的世界只有兒子。70歲的年紀還要跟隨兒子一起生活,跑劇組,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為兒子熬製果汁,一日三餐盯著兒子吃,無論在哪裡都隨身帶著鍋,任何地方都可以變成朱媽媽的廚房。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還有前段時間刷屏引起軒然大波的《半夜的番茄炒蛋》廣告。

男主在國外留學,去參加一個老外聚會,但他連番茄炒蛋也不會做,只能打電話給自己在中國的爸媽父母三言兩語解釋不清番茄炒蛋的做法。小夥子有點兒著急,於是父母乾脆親自下廚錄視頻,並給男主發送過去。男主看著一段一段視頻,終於學會做番茄炒蛋了,聚會上外國朋友也喜歡這道菜。

然而此刻卻是父母半夜睡覺時間。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氾濫”的結果:

“我們上小學了還跟我一張床睡,分房他就害怕,怕黑,我也怕他踢被子,這麼多年都沒有睡好過。”

“我家寶寶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什麼事情都要我們聽他的,稍不順心就亂扔東西,以後一直這樣全能自戀可咋整?”

“我兒子做作業都得陪著的,不然就偷偷玩手機、看漫畫,我也只能全程陪同,不然作業都交不出。”

每次家長群裡聊到孩子的“無能”,家長們就吐槽不斷,彷彿怨聲載道,實則是在偷偷自我感動——看,我為我的孩子付出了這麼多,我太愛我的孩子了,太偉大了,太有自我犧牲精神了。

然而,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需要面對的問題、學習的內容、經歷的體驗。父母越俎代庖的寵愛和呵護,是讓孩子生生錯過了這些邁向獨立成熟必經之路。待到孩子長大成人,出現了各種脆弱、焦慮、自私、幼稚的行為,才去抱怨孩子“不懂事”,實在為時晚矣——因為孩子的這些成長階段,都是不可逆轉的,沒有第二次機會,讓你好好“鍛鍊”孩子了。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捧殺”一詞,中國自古有之。然而古人用來對付敵人的手段,如今卻被我們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且不評論東西方教育的好壞,我只想探究,為人父母,我們究竟該怎樣做,才不會讓孩子淪為“巨嬰” ?

該放手時就放手,沒有你的時候,孩子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前段時間兒子幼兒園組織去農場參觀,要求父母不跟隨。這一決定在家長中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家長覺得中班的孩子足以獨立參加集體活動了,但更多的家長卻情緒激動地質問老師:

“你們才兩個老師一個阿姨,怎麼確保照顧到所有孩子?”

“農場環境不好,萬一孩子摔傷了怎麼辦?你們誰負責?”

“為什麼不讓家長陪同?我們自己出錢還不行嗎?我們自己開車過去,不佔大巴位置還不行嗎?”

不論老師怎麼解釋、說明這是專門為幼兒熟悉農作物而準備的特殊農場,有很多專業的工作人員一起照顧孩子,最終的結果是,大約有1/3的家長找各種理由請了假,直接放棄了這次集體活動的機會。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孩子連自己吃飯都還不會,怎麼有能力獨立處理戶外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呢?

那天活動結束後,老師特意發來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在農場的情況:做鹹鴨蛋、喂小雞小鴨、採摘蔬菜。所有的孩子在老師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井井有條地完成了自己所有的人物。我眼尖地看到我那在傢什麼活都不會幹的兒子,在採摘青菜的時候,很小心地把青菜上的蟲子捏下來踩死。

沒有人真的會被生活的難度困死,會被困死的,是老母親一顆永遠放不下的心,和孩子永遠長不大的心。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放低期望,看到孩子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並非只有學習好才能成材。

中國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堪稱世界之最:

陪著吃飯、陪著做作業、陪著上輔導班,把孩子從頭到腳的所有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一切包辦,完全不用孩子操心。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你只管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正是這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華山一條道”的思想荼毒,造成了大波離了父母只能吃泡麵的孩子——公司團建燒烤,都是我們一群中高層負責給新進員工和實習生服務——不是他們偷懶,實在是連調料都認不全,不是烤焦了就是沒烤熟,還能手忙腳亂打翻一堆東西。公司有個四大名校畢業的碩士小女孩,結婚兩年,我問她有沒有生育打算,她一臉為難:

“我和我老公都不要孩子,我們自己都照顧不好呢,怎麼可能再要個孩子來打亂生活?”

的確,這活到三十歲了,連洗衣燒飯都不會,怎麼可能再去考慮下一代的問題。

同樣24歲,她已經是幾個公司的創始人,而你卻還在問父母伸手要錢

奉上《犬人》,願天下父母先學會“推開”孩子,再考慮“保護”孩子:

有一婦人,中年得子,視若掌珍.凡諸百事,均不使為.及志弱冠,衣食起居,須人料理,如襁褓然.

或有老者,勸婦人曰:“當教使言語.”

婦人答曰:“我在,彼何必言.”

或有鄰居,勸婦人曰:“當教使自理.”

婦人答曰:“我在,彼何須自理.”

乃婦謝世,子一無所能,日與犬匍匐於門乞食.

人名之曰:犬人

有一個婦人,中年生了一個兒子,對待他就像掌上明珠。凡是各種事情,都不讓他做。到了成人年齡,衣食起居,還需要別人來料理,就像在襁褓裡的時候一樣。有一個老翁,勸婦人說:“應該教他說話。” 婦人回答說:“有我在,他用不著說話。”有一個鄰居,勸婦人說:“應當教他生活自理。”婦人回答說:“有我在,他用不著生活自理。”這個婦人去世了,他的兒子什麼都不會幹,每天和狗一塊趴在門口討飯。人們給他起了個名字: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