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華30句,記住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建議收藏-有益人生

《孟子》一書仍是儒家經典,據《史記》記載,當年孟子游事諸候,但是沒有人願意用他,於是孟子便退出當時的政治圈子,專心與萬章等學生將多年以來的言論寫在書策上,用以闡明自己的思想。

當我們翻開這一頁頁的書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血有肉,一個歷經滄桑但是依舊不改初心的聖賢。

儘管孟子逝世已有兩千多年,但是他光輝的思想仍然跨越千年的時光與我們同在,仍能照耀我們的一生,現在我將以一定的篇幅來與讀者感這思想上的共鳴!

《孟子》精華30句,記住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建議收藏-有益人生

(1) 人皆可以為堯舜

感悟:堯舜是儒家經典所描述的聖人,但是孟子並沒有認為平常人達不到那種境界。孟子認為每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就好比我們做事,要想做成一件事不在於“能與不能”,而在於“做與不做。”

(2)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大意:在逆境中生存,而在安逸中死亡。

感悟:在生活上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拿著穩定的工資,過著穩定的生活,然後安於現狀,結果意志不斷消磨,早早地喪失了當年的銳氣。一個人只有不斷地承受生活變動,不斷地接受挫折衝擊,才能變得更強大!

(3)彼一時,此一時也。

大意:今時不同往日。

感悟: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尤其是在現代這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地去適應新的變化,假如我們觀念老套,老是認為現在與過去沒什麼不同,那麼我們一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大意:富貴奢侈的生活不能引誘他墮落,貧困卑賤的生活不能他改變志向,強悍的武力不能使他屈服,這就是大丈夫。

感悟:有些人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對著他人溜鬚拍馬,奴顏婢膝,這些辱沒尊嚴的事大丈夫是不做的。尊嚴是一個人生命的骨架,而對於民族來說,尊嚴是他們永不屈服的動力與源泉。做人不能沒有尊嚴,猶如萬物不能沒有陽光。

(5)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大意:人的禍患就在於喜歡對他人指指點點。

感悟:生活中有些人,自以為自己什麼都會,什麼都是對的,因此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來教導別人,這樣的人只會遭到別人的厭惡。因此我們在生活上如果遇到非教不可的情況,應該用一種平和的心態,至於對別人指指點點的事最好不要做。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大意:不得志的時候就修身養性,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得志的時候就要兼濟天下的福祉。

感悟:聖人的心思無非是造福天下,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在於他們貧賤時能修養道德、堅守本心,在身居高位時能造福天。而小人貧賤就為非作歹、偷雞摸狗,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會盤剝百姓。所以窮要窮得有志氣,富要富得正當。

(7)雖千萬人吾往矣。

大意:(道所在的地方),即使有千軍萬馬也要到那裡。

感悟:曾經有許許多多的先賢為了追求真理,挽救民族危亡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之所以這樣,就是在真理(道)在引導他們,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們也在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現實的消磨下我們是低下高傲的頭顱,還是迎難而上?

(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大意:以武力戰勝人,那不是心服,只是力量不夠罷了;以德服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感悟:如果我們在生活上,與人發生爭執,而我們一昧地用自己的優勢壓勢別人,那麼只會將矛盾越積越深,到頭來發生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我們在處理這些事的時候,應當將心比心,學習寬容,和顏悅色的與人協調。

(9)仁者無敵於天下。

大意:仁者是在全天下都是無敵的。

感悟:雖然仁者未必無敵,但我始終相信好人的運氣和人緣不會太差!

(10)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大意:生是我想要的,義也是我想要的。二樣不能一起得到那麼只好捨棄生命而救義。

感悟:當我們從新聞上得知消防員為救他人而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句話。

(11)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大意:君子最大的優點莫過於與人為善。

感悟: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人際關係是相當重要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與人相處好關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與人為“惡”。那麼該怎樣與他人相處?首先我應當接近優秀的人,與優秀的人為伍能給自己帶來進步,自然不會去做一些卑鄙的勾當。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意:對待其它老人像對待自家的老人一樣,對待別人家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感悟:誠然,對自己的親人不可與對待別人一樣,但是如果我們能體會別人對親人的感情,就像自己對待親人的那份感情一樣(推己及人),那麼還會有“扶不起”的社會悲劇嗎?

(13)人不可以無恥。

感悟:“恥”應該是人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王陽明說“恥可以全其德。”一個無恥的人必是個偽君子,就好比《笑傲江湖》裡的呂不群,這種人表面仁義道德,其實是滿肚子的雞猖狗盜,所以人要知恥,知恥而後勇!

(14)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大意:抬頭對得起天,低頭對得起地。

感悟:人生短短數十載,不求功名利祿,只求無愧於天、無愧於地,更無愧於心。

(1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大意:用腦力的人統制別人,用休力的人被人統制。

感悟:雖然勞動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是這句話也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而且它也告訴我們在高科技時代只有依靠腦力勞動才有前途,而辛苦的體勞動帶不來高價值,而且將會被智能化所替代,因此現代的人們不僅需要好好學習,而且是要終生學習,以免被時代拋棄,成為“無用階級!”

《孟子》精華30句,記住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建議收藏-有益人生

(16)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大意: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尊敬他。

感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17)聖人,百世之師也。

大意:聖人,是千百年人們學習的榜樣。

感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簡單的例子就是每當我們讀偉人的傳記,總能給我們一種巨大的激勵和和引導,他們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座燈塔。

(18)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大意:假如人沒有理想,那麼將與禽獸同類。

感悟:馬雲說: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事實與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必定是一個庸碌無為的人,他一生必將安於現狀,不敢去拼搏,然後白白度過一生,成功將與他無緣。

(19)如欲平治亂世,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大意:如果想平治天下,現今這個世界,除了我還有誰呢?

感悟:這是一個高尚的追求,也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在面對失意所展現的姿態,也是一個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的傲氣。

(2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大意:為民眾的快樂感到快樂,民眾也會替的快樂感到快樂。為民眾的憂患感到憂患,民眾也會如此。

感悟:雖然這是針對統治者而言,但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

(2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感悟:這句話講的是戰爭,但是在人的身上,我們可以延伸成這樣:“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22)養心莫善於寡慾。

大意:修養心性沒有比寡慾再好的!

感悟:人的一生佔絕大部分的是無聊,因此人需要通過感官享受來激刺自己、麻痺自己,然而通過物質上的奢侈享受無非是使自己陷入另一個空虛之中罷了。與其如此,不如清心寡慾,通過讀書之類的精神活來得到精神上的充足!

(23)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大意:窮困但不失去義,顯赫但不離開道

感悟:此話無非是說不論貧富都應該清清白白,當我們身處貧困不能因為見到一點能改變我們處境的蠅頭小利就喪失我們的原則,而當自己顯赫的時候要勞記自己出發的目的是什麼。相比貧困,富貴的忘乎所以更加恐怖,那群自稱“農民的兒子”不正是這樣嘛!

(24)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大意:假使人先辱沒自己,那麼別人就會去羞辱他。

感悟:如果想要別人尊重自己,那麼得先自己尊重自己,即重視和懂得去維護自己的尊嚴。

(25)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大意:如果全部信書上說的,那麼還不如沒有書。

感悟: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如果只知道讀死書的話,那麼它反而可能成為我們進步的障礙,因此人在讀書的時候,應當持有批判的精神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書籍的精華,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提煉自己的智慧!

(26)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大意:沒有圓規與尺子,那麼就畫不出標準的方形與圓形。

感悟:孔子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凡一個人想要成事,就必須利用外部有用的條件!

(27)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大意:孔子登上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覺得天下也小了。

感悟:但凡人的站愈高,那麼他看的地方就愈寬,古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的便是這個道理,當我們身處現實生活中,應當立足於現實,放眼未來,尤其是在這個快速的社會里,更是如此,假如我們的目光狹隘,看待事物的方式陳舊保守,那麼我們就免不了被時代所拋棄!

(28)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大意:即使有聰明才智,也要乘勢而為;即使有好的農具,種田也要趁農時。

感悟:時勢造英雄!

(29)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也!

大意:遊說地位高貴的人,要在心理上輕視他,不要被他的權勢嚇到!

感悟:這是孟子大丈夫的處世之道,如果我們對別人畢恭畢敬,別人反而會輕視我們,所以當要有一種“平交諸候”的傲氣。也就是後世所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布衣亦可傲王候。”

(3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大意:只有孝順父母,才可以釋放煩惱。

感悟:人都是父母所生,並由其扶養,而長大成人後,我們的父母已經滿頭白髮,面對無情的歲月,時間不會一直給人機會,為此何不從今日始,好好孝敬父母,因為世界上最無情的是時間,而最溫情的也是時間,時間的距離或許可以消除兩代人的代溝,一併坐在一起,喝喝茶,談談心,共敘天倫之樂。

《孟子》精華30句,記住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建議收藏-有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