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二維碼支付即將被「淘汰」 那誰是下個支付接班人?

據瞭解,最早的二維碼是在1994年由一個日本人騰弘原發明的,目的是為了給豐田汽車的零件提供匹配信息,但騰弘原選擇公開二維碼的製作方法,不收取專利費。直到2011年,凌空網創始人徐蔚申請了“二維碼掃一掃專利”。同年,支付寶推出手機APP二維碼支付業務,進軍國內線下支付市場。2013年,騰訊發佈微信5.0版本,開啟微信二維碼支付業務。但二維碼支付真正開啟飛速發展模式還是在2016年獲得央行官方認可之後。畢竟二維碼雖然便利但也帶來了安全隱患。

都說二維碼支付即將被“淘汰” 那誰是下個支付接班人?

就在這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逐漸習慣遍地二維碼掃一掃的消費方式。據益普索發佈的《2018上半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約8.9億,其中,財付通用戶8.2億,支付寶用戶6.5億,財付通和支付寶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85.4%和68.7%。就在我們以為二維碼支付會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成為未來支付趨勢時,新的支付方式正在悄然靠近。

騰訊在深圳發佈了擁有“生物識別+信用支付”技術的地鐵售檢票系統。直接在屏幕面前刷臉通過,避免了排隊等待,同時還能先上車後補票,只要你的微信信用夠好。

支付寶:刷臉支付+無感支付

支付寶同樣在佈局刷臉支付,畢竟人臉解鎖已經在智能手機上已經非常成熟了,線下的無人超市也有一些正式開業。除此之外,支付寶還推出“車牌付”,你的車就是支付寶,車牌是付款碼,下高速時自動識別車牌扣費,整個過程幾乎無感,但假牌套牌問題並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華為:碰一碰支付

華為則聯合銀聯推出了“碰一碰”支付,只要將支持NFC的華為手機靠近“碰一碰,手機閃付”標籤,就會自動彈出金額支付窗口。雖然沒有甩開手機,但與二維碼支付相比安全快捷很多。不過,華為“碰一碰”支付與Apple Pay很是相似。這些年來,Apple Pay在國內的發展一直不太順利,不知道華為是否能夠突破瓶頸。

日本JCB:手掌支付

除了國內目前已知的刷臉支付、無感支付以及碰一碰支付外,國外也有企業在嘗試新的支付方式。比如日本JCB就已經在自家公司實驗手掌支付功能,通過手相、手掌靜脈分佈圖來進行識別和確認,準確率比人臉更高,且出錯率僅為1千億分之1。

螞蟻金服:虛擬現實支付

去年,螞蟻金服就正式開放了虛擬現實支付功能,用戶只要完成眨眼睛、點頭等動作就能支付。安全係數雖然高,但比較麻煩,因此沒有在一般的消費場景普及。不過,如果後續與視網膜支付相結合,或許能帶來全新的安全支付方式。

阿里:如影計劃

如影計劃幾乎是未來科技生活的完美縮影。它是在生物薄膜上集成支付寶系統,利用空氣投影投射畫面,通過人體內部的脈搏、血管和掌紋等生物特徵進行支付。想象一下,手指觸碰就能支付,看電影直接入場,手握車把就能解鎖共享單車。這個馬雲的大計劃或許就是未來真正的支付趨勢。

科技的發展總是一輪接著一輪,二維碼支付目前在國內已經非常成熟。雖然它並沒有在全球普及,但也到了該升級的時刻。總體來看,市場上的新支付方式有很多,任何一種都有不足。人臉支付的成本較高,要全面普及需要時間;無感支付的安全問題有待提升;碰一碰支付反而加強了與手機的聯繫,可能走Apple Pay的老路;手掌支付以及VR支付都還需要技術支持。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年裡,各大支付平臺都必須加快速度,時間成為競爭的關鍵要素,誰能更快掌握市場誰就是下一個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