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幹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在孫堅沒投入戰場之前,討伐董卓的諸侯軍,中間除了開誓師大會、吃喝玩樂之外,大部隊和董卓軍隊沒有實質性的戰鬥。只有曹操帶著自己臨時徵集起來的部隊,在滎陽和董卓的部將徐榮打過一仗,大敗之外,就是王匡的部隊在河津被西涼軍偷襲全軍覆沒。

在190年,戰場上董卓的軍隊沒有遇到什麼對手,諸侯軍看起來確實不堪一擊。不過,董卓馬上就要遇上對手了,而且這個對手之前和董卓有過交集。這就是平定羌亂戰場上曾勸說主將張溫斬殺董卓不成的孫堅。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圖1、董卓真正的對手孫堅來了(《虎牢關》)

有私家軍隊、能征慣戰的孫堅得知董卓專權之後,就從大老遠的長沙一路北上而來。孫堅中途還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最後投到了駐守魯陽的後將軍袁術賬下,被袁術封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

大老遠趕來的孫堅,和其他沒怎麼上過戰場的諸侯可不一樣。孫堅是一路打上來的武將,剿滅過黃巾軍,去過西北羌亂平定現場,而且直接和董卓有過照面,孫堅自然對討伐董卓會犯怵。於是到魯陽不久,就和董卓的軍隊交上了。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圖2、面對徐榮,孫堅差一點被生擒(《虎牢關》)

不過,孫堅和董卓的一交手,卻先吃了個敗仗。讓孫堅吃敗仗的還不是董卓的主力部隊,只是董卓派出四處掠奪的部隊。讓孫堅吃敗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前面在滎陽大戰中,大敗曹操的徐榮。徐榮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實實在在讓三國的兩個創始人都在自己面前栽了跟頭。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徐榮就比較慘了,幾個回合就被夏侯惇斬於馬下。三國演義的作者在史書上一定沒主要到徐榮這個狠角色,才輕易的讓這麼一個在真實歷史裡如此出彩的人,在三國演義裡卻平淡無奇的死了。

孫堅的部隊和徐榮的部隊在梁東遭遇。在梁東的這次戰鬥中,孫堅輸的還挺狼狽。《三國志》中這樣記載,孫堅被徐榮的軍隊攻擊,最後只帶幾十個騎兵逃了出來。由於孫堅經常帶著赤罽幘(紅色的頭巾),成了董卓軍隊追逃的標識。無奈孫堅把赤罽幘給了自己的親兵祖茂。徐榮的追兵,將祖茂認定為孫堅,緊追不捨,而讓真正的孫堅得以逃脫。這個祖茂還挺鬼,將赤幘掛於沒燒盡的庭柱上,自己跑到荒草叢中。徐榮的軍隊於是團團將那個沒燒盡的庭柱圍住,最後才發現上當,祖茂也得以逃脫。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圖3、祖茂與赤罽幘(《虎牢關》)

這也是我們第二次提到孫堅在戰場上身處如此險境,上一次是在黃巾戰場上被自己的戰馬救回,這一次是親兵祖茂。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到,戰場上的孫堅是怎樣的身先士卒。也正是這樣的作風,才讓他的軍隊有超乎尋常的戰鬥力。不過,孫堅最後也死在這個事上。這是之後的事,暫且不說。

吃敗仗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敗仗壓垮。在戰場上廝殺過來的孫堅,很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很快孫堅就重整旗鼓,整頓剛吃了敗仗的隊伍,並將自己隊伍的陣線繼續往洛陽方向推進了一步。之前吃敗仗是在梁城,重整部隊之後孫堅將陣線推進到了梁城西北的陽人。

孫堅的這一動作,引起了董卓的主意。於是派出了專門殲滅孫堅部隊的大軍——步騎五千,由自己從涼州帶出來的親兵,如今已被任命為東郡太守的胡軫率領。在胡軫的軍隊裡,有我們非常熟悉、如今已認董卓為乾爹的呂布。呂布為騎督,歸大督護胡軫領導。而且這次跟隨胡軫而來的,有騎督官銜的不止呂布一個,跟著一起來的步騎將校都督有一堆。從這一個層面可以看到,背叛丁原投到董卓賬下的呂布,並沒有那麼被董卓看中。這個時候的呂布根本沒有進到董卓最核心的圈子裡。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圖4、董卓手下大將胡軫

從胡軫的籍貫——涼州,以及董卓死後聯合李傕等人的行為看,他大概率是董卓一手帶起來的部屬。胡軫如今被封東郡太守,是董卓部將裡,為數不多的被封為地方大員的部下。以此推算,胡軫是董卓的部屬裡,最為董卓信任,地位相對較高的一個。

胡軫和他賬下呂布為首的一些人不和,成了董卓軍隊失敗的一個導火索。裴松之注《三國志》引述了《英雄記》中呂布這些人是怎麼作弄胡軫,以至最後慘敗的事。孫堅大破胡軫所率領的董卓軍隊,最大的一個戰果就是“梟其都督華雄”。三國演義裡,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我們聽了很久,其實華雄是被孫堅所殺,和關雲長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圖5、被關羽溫酒斬的華雄其實是被孫堅殺的(《虎牢關》)

而且華雄是不是真的那麼勇猛,也難說,畢竟胡軫這次帶的五千人部隊了,將校都督很多,華雄也只是其中一個,和呂布一樣。華雄或許就是混戰中戰死,只不過記戰功的時候,因為他是都督,表戰功的時候更顯眼一些罷了。古人戰場上,那會有那些一對一的廝殺,上來就是成千上萬人的混戰,歷史與在演義、影視劇作品所呈現的相差甚遠。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圖6、孫堅的進軍路線

就在孫堅大勝董卓軍隊,準備更進一步,攻擊洛陽的時候。後方卻發生了問題,主人袁術卻把軍糧給孫堅斷了。孫堅本可以乘勝收穫更大戰果的,可是因為自己的主子起疑心,不得不暫時停止攻擊的步伐。袁術之所以起疑心,是因為有人和他說:“如果讓孫堅攻取了洛陽,我們就再沒有制約他的地方,想想不過是用孫堅這個虎驅趕走了董卓那條狼罷了。”確實,孫堅無論從出身、履歷和董卓都異常相似,袁術手下有這樣的疑慮也算正常。畢竟,孫堅這麼個猛將,如果讓他掌控了中央朝廷,會和董卓有多大差別?

不僅僅出身,孫堅和董卓也一樣,做事果斷乾脆,從不拖泥帶水。得知軍糧被斷了之後,孫堅連夜從陽人騎馬趕回了有百餘里之遠的魯陽,和袁術理論。孫堅這樣和袁術說:“我孫堅之所以奮不顧身,上是為國家討伐奸賊,下是為將軍你一家討還血債。我和董卓並沒有血海深仇,將軍你竟然聽信別人的謠言,反過來懷疑我,這對嗎?”孫堅的話雖然堅決果斷,但是可以看到他把自己很慎重的放在了袁術之下,告訴袁術我是你的門下將領,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論到換位思考能力,孫堅比董卓確實強不少。對比二人和別人的對話,可以看到孫堅是一個能照顧到別人感受的人,而董卓講話卻從來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關羽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事,怎麼被安到關羽頭上了?

圖7、孫堅和袁術就糧草之事理論(《虎牢關》)

在裴松之注三國志還引了江表傳記載的孫堅和袁術說的另一段話:“大軍勝利就在眼前,卻發現軍糧斷了。這情景和吳起在西河嘆息,樂毅功敗垂成,一模一樣啊。願將軍三思。”確實,在最關鍵的時候,被自家人背後捅刀子,其中滋味可想而知。袁術聽完,自然很是慚愧。見孫堅這樣臣服於自己,又這樣為袁家著想,就下令恢復對孫堅軍隊的糧草供應。

從袁術和孫堅之間發生的這件事看,二人一主一從的關係還是挺明顯的。孫堅此時完全沒有獨立當諸侯的意思,完全臣服在袁術之下。而袁術多疑,並將自己的利益時刻放在第一位,根本管不了什麼朝廷、大義,一心要擴大自己的實力,生怕有別的差池。在孫堅有了糧草,保證了後方安定之後,他回到軍營中,繼續帶兵進攻董卓。董卓會怎麼應對?接下來還有沒有戰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