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是血管钙化发生因素,吃不吃钙片要综合考量

我们生活在说法太多的时代,有时,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醒过神,打脸的内容就又来了。简单地盲从或质疑,都不能带来益处,只有思路对了,才能看清想明。另眼看健康,带您从泛滥的信息中,去发现真正适于自己的健康之路。今天我们聊聊补钙与血管钙化的那些事儿。

补钙是血管钙化发生因素,吃不吃钙片要综合考量

要将补钙与血管钙化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儿说清,还真得从基本概念聊起。之所以这样做,不是为了抖书包,而是来自观察和思考。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治病与保健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类比思维基础上的,特点是由相似进行类推;而当代的或是源于西方的医学体系是建立在统计模式之上的,特点是讲究精确。就以咱们今天要聊的事儿来说,钙化与粥样硬化,这在传统思维来看,没啥大区别,但在现代医学的范畴内,却说的是两码事儿。

补钙是血管钙化发生因素,吃不吃钙片要综合考量

血管钙化,在医学体系里说得是4种情况,包括血管内膜钙化、中膜钙化、瓣膜钙化、钙化防御,这几种病理改变会交错出现,特别是内膜钙化与中膜钙化通常是并存的。这其中内膜钙化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钙化,可以导致血管弹性减弱及顺应性降低,大致是血液流动起来不太滑溜那意思,用专业的术语讲就是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这会使原发疾病的病情加重,表现出血压升高、主动脉瓣狭窄、心肌肥厚、心肌缺血,从而带来死亡风险的增加。

补钙是血管钙化发生因素,吃不吃钙片要综合考量

血管钙化的发生主要是由钙、磷在动脉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说得再细点就是高水平的钙可形成羟基磷灰石结晶,高水平的磷则激活多种途径促进血管钙化。另一方面,血管平滑肌的衰老也在血管钙化中起着主要作用,这就像是橡皮水管用久那道理一样。此外,肾功能损害也是血管钙化的关键因素。因此,血管钙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钙离子浓度高会起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

补钙是血管钙化发生因素,吃不吃钙片要综合考量

既然钙离子在血管钙化中有作用,那么,大量补钙导致血管钙化的说法就顺理成章啦,这一点也的确得到了相关研究的验证。2016年公布的对近3000名受访者随访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额外服用钙补充剂会导致冠状动脉钙化,使风险增加22%,但来自食物的钙却对心脏有益,会降低冠状动脉钙化风险。按最新的临床指南给出的标准,成年人钙的最大可耐受剂量是每天2000到2500毫克。突出的问题是,比较风行的补钙方法是服用维生素D,对此有研究表明,过量维生素D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增加血管钙化的风险。

补钙是血管钙化发生因素,吃不吃钙片要综合考量

补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骨质疏松,因为,低钙血症会导致严重骨质疏松及骨折,充足的钙摄入可减缓骨量丢失。接下来的问题是,咱同胞是不是普遍缺钙,需要天天吃钙片呢?从营养调查的结果看,普通群众每日膳食平均摄入钙元素400毫克,而膳食营养指南给出的参考标准是成人每天推荐钙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推荐为1000到1200毫克。因此,只从膳食结构来看,的确是需要补钙的。但是,必须注意,饮食并不是钙的唯一补充源。

补钙是血管钙化发生因素,吃不吃钙片要综合考量

虽然针对骨质疏松人群,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基础措施,但是目前的基本共识是建议通过食物补钙,并有充足日照,只对食物中钙摄入严重不足、日照不足、老年人等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或维生素D。如若补充,需要考虑大剂量补钙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后总结重点,大剂量外源钙补充剂是血管钙化并带来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因素之一,是否为应对骨质疏松而服用钙剂,要依据机体的需求及状态,能通过饮食及日照解决钙需求,则不建议使用钙补充剂。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