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专家:需提高助产士社会认可度,恰当的“名分”和待遇很重要!

「关注」专家:需提高助产士社会认可度,恰当的“名分”和待遇很重要!

近日,产妇刘女士在湖北省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顺产生下宝贝千金。陪伴她的除了家人,还有助产士游丽萍。“如果不是你的鼓励,我觉得自己都没办法坚持到最后。”刘女士的一番话,让游丽萍备感欣慰。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选择顺产的产妇增多,无疑加大了助产士的工作量,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临床助产士人才紧缺。在武汉的生娃“大户”医院里,助产士夜班多、工作量大、风险高,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凸显。

9月9日晚11时许,怀孕39周的小文突然开始阵痛,家人赶紧将其送至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当时她宫口已开3指,很快被送进了待产室。但小文宫口的开口速度很慢,待产十多个小时仍未达到分娩条件。期间,小文忍受不了宫缩疼痛,哭着想放弃改剖宫产。游丽萍握着她的手,一边指导她均匀呼吸、用力,并鼓励说:“加油,你可以自己生的。”直到9月11日凌晨,小文的宫口全开。“大口吸气、憋住,往下用力……”“来,我们再试一次……”听着助产士的口令,小文跟着用力,直到听到宝宝的啼哭声。回到病房,小文发朋友圈感慨:“没有助产士鼓励,肯定坚持不下来。”

“说到顺产分娩,很多人认为在医院是医生的事。其实,这个过程全由助产士完成,她们是‘幕后英雄’。”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室护士长周倩说,产程是一个进展的、时刻变化的过程,这对助产士提出了相当高的技术要求。

「关注」专家:需提高助产士社会认可度,恰当的“名分”和待遇很重要!

助产士除了在分娩过程中给孕产妇帮助外,还会在产前对孕产妇的产道条件、生产能力以及胎儿大小进行评估,从而保证孕产妇及胎儿在生产前、产中、产后的安全。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孕产妇总量增多,想头胎顺产的孕产妇也增多了,助产士工作量随之增加。”周倩说,近年来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顺产率达到50%以上,助产士负责全院孕产妇正常分娩,包括产程观察、陪产、接生、会阴部裂伤缝合、新生儿初步处理等。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首席助产士钟菊芳说,去年7月,她和同事一晚接连接生了21个宝宝,且都是顺产,刷新了该院中夜班顺产最高纪录。她说,当天她下午5时开始上中夜班,到隔天早晨8时交班,一晚上忙得不停转,累得直不起腰来。除了累,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更新换代显不足

按国际标准,助产士和生育妇女比例应为1:1000,而我国这一比例为1:4000,同时,我国每年助产专业毕业生不足5000人,在现有的助产士队伍本就不足的情况下,更新换代更显不足。

目前,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有24名助产士,分为6个小组,按照年资组合搭配,可以说每天忙得团团转,尤其是夜班经常彻夜难眠,遇到难产的还得“多对一”保障母婴安全。

钟菊芳是武汉市培养的第一批助产士,她说,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助产士人才的培养就出现了瓶颈。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没有助产士专业职称晋升序列,使其发展受限。此外,助产士工作辛苦、风险大,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比普通护士更多,要积累大量产房经验、接生技术,所以,一个助产士的培养周期至少需要3到5年。

加大培养力度缓解供需矛盾

随着近年来顺产妈妈越来越多,她们对生产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要求更高,医院如何应对助产士紧缺问题呢?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周爱芬表示,助产士虽归属护理岗位,但该院非常重视其岗位特殊性,将其薪酬等待遇定位为所有护理岗位中最高等级。同时,该院一直加大助产士的招聘工作,并从医院现有护士中挑选优秀人员进行培训,充实助产士队伍。她希望,助产士也能实现“定向培训”,使后备军队伍能得到扩充。

周爱芬认为,提高助产士的社会认可度,给名副其实的“名分”和待遇,才能真正解决助产士紧缺问题。

据了解,在多方呼吁和推动下,2016年我国已有8所高校试点招收助产方向本科学生。在助产专业学生尚未“批量”毕业之前,加大对普通护士“转型培训”成为助产士的力度,是缓解助产士紧缺的办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