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三坊七巷”四個字好像在福州人的嘴裡已經磨出了繭

在南后街走走停停的我們

卻不知道條條坊巷中就有很多連老福州都不曾瞭解的

“重量級文物”

01 福州僅存的古坊巷鄉約碑——文儒坊鄉約碑

文儒坊,是三坊七巷中官紳文士住居尤多的坊巷,因歷代文儒輩出而得名。宋祭酒鄭穆、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臺灣總兵甘國寶、清代“世進士”之家陳承裘,其子陳寶琛,近代詩人陳衍,均曾居於文儒坊。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在文儒坊口的牆上,鑲嵌有一方清光緒七年(1881年)的文儒坊鄉約碑,這也是福州古坊巷現在僅存的鄉約碑。鄉約碑嵌於牆中,碑文用蒼勁的顏體寫曰:“坊牆之內,不得私行開門,並奉祀神佛、搭蓋遮蔽、寄頓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緒辛巳年文儒坊公約。”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從這塊鄉約碑的碑文中,我們彷彿能嗅到一絲三坊七巷百年前的生活氣息。 原來在古代,“坊”有圍牆保護並設有坊門。清代實行“宵禁”制度,夜間坊門關閉,居民便不能隨意進出,也就不能到作為“市”的南后街上。但是三坊間道路互通,居民仍能自由走動。

02 福州城現存年代最早的石牌坊——泔液境

在宮巷對面,立著一塊夯土結構的石門,距今至少有八九百年曆史,或許是福州現存年代最早的石牌坊。門樓上方有一塊石匾,上鐫陰刻鎏金的“泔液境”三字。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在“泔液境”內有一口“甘液井”,井水源自烏山之泉,水質清純甘冽,這口井即為宋代福州城內赫赫有名的“蘇公十二井”之一。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宋提刑蘇舜元在福州任職時,為解決城內居民生活用水,在城內共鑿十二口水井。著名的開元寺靈源閣蘇公井鼓樓前的七星井等皆為十二口井之一。

03 福州老城水鄉記憶——天后宮

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內,有一座天后宮,始建於元代,重修於清道光年間,天后宮內供奉著海上保護神——媽祖。為什麼處在福州城中的三坊七巷內會有一座天后宮呢?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其實古時的三坊七巷內河水路四通八達,據記載,古時郎官巷前就是河道,西接大小水流灣,內河與閩江相通,是福州市民和官紳西出福州城的重要港口。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那時候,南來北往入城的商船,都會在天后宮門前集散,這裡就是是商賈沿江北上南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貿易集散口岸。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據說只要在此許過願的漁民、商人,為了答謝媽祖,都會請上一班戲敬獻給媽祖。大年初五,三坊七巷天后宮舉辦的迎財神活動,也逐步成為三坊七巷乃至福州、福建兩岸媽祖信俗文化交流中的新亮點。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04

福州的“有求必應”神龕——文儒坊樹神廟

在三坊七巷的文儒坊東林裡,有一個“有求必應”神龕,據說是“樹神爺”的神位。雖然如今樹神廟附近已經是一片廢墟,但是百年前,這裡其實是文人祈求科舉高中、家族興盛之處。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傳說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農曆七月十三,家住文儒坊的林瀚正在書房作文,天井前的桑樹上突現白光。他到桑樹前望去,一位白鬚長髮的老翁顯現在面前,林瀚立刻跪拜。

次日林翰將此事請教高僧,經解讀為樹神顯靈,當即安坐供奉,請戲班為神靈唱戲持續十來天,東林裡的樹神誕由此形成。林翰一族從此官運亨通,其家族“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福州的坊巷中藏著這麼多重量級文物,你們知道嗎?


林瀚祖籍福州倉山林浦村

這裡的人們對神靈的敬仰歷經數百年,逐步將林瀚的家神文化演變至今的鄉神文化。每年的樹神誕,坊巷裡的鄉親們都會歡聚一堂,他們敬香祈福,擺滿壽桃、壽麵、壽果;閩劇、伬唱、評話持續十來天,向樹神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經過幾個世紀的洗禮,這一磚一瓦見證了時代更替,戰火烽煙。

能夠在城市的不斷髮展中存留了下來,他們已不再只是一塊石碑、一口方井,而是三坊七巷的“靈與肉”。

三坊七巷的存在

不僅僅只是旅遊景點

它是見證福州這片土地

千百年變遷的“重量級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