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覺悟的障礙

阿海|覺悟的障礙

奇人奇書奇異恩典

2017年深秋,我和夫君走進了教堂,2018年年初我們雙雙受了洗。

在信主之前我跟佛教有比較深的淵源,尤其是親近禪宗和心經。

夫君是標準的理科生,以前對人文科學很少涉及。信了主之後,很熱心地學習聖經,在YouTube上找到了一位叫中川健一的牧師,用日語講解聖經。他的講解很有特色,旁徵博引,娓娓道來。僅僅是希伯來的書,就可以講上幾十次,從作者的傳說,到當時的背景,都掰開了揉碎了講,對比較容易引起歧義的部分,會比較幾個版本的譯文,翻出英譯,再說希伯來文的原意,聯繫上下文的文脈來理解,力求清楚明白,又時時拿當時的環境和今天的日本社會比較,常常令我們擊節讚歎,感到得益良多。

我們很喜歡聽他講道,經常在開車的時候放上一段。一個週末的傍晚,我們買菜回家,在車裡聽著中川牧者的講道。那天他為了回答一個原本信佛的慕道友的提問,推薦了一個牧師寫的一本書,叫《牧師が読み解く般若心経の謎》。譯成中文的話,或許可以叫做《牧師為你讀解般若心經之謎》。這書名瞬間俘獲了我的心,我信主之前就因為放不下心經和禪道,以及哲學,所以猶豫了很久,即使已經成為基督徒,我也不太喜歡談到佛教時簡單地用偶像崇拜粗暴地否定。但也一直很忐忑,不知道談論佛學是不是褻瀆了神。

這時我聽到居然有京都出生的一個牧師,神學院畢業後,又考進了佛學院,

學習佛經,再回過頭來,用信神的心和眼審視解讀那個的心經,寫下了這麼一本書。作者大和昌平的勇氣和嚴謹,讓我心折。這個黃昏,中川牧師讓我邂逅了這樣的奇人奇書,實在也是從天而降的奇異的恩典。

然後我在網上定了書,不到三天書就送到了,花了三個月讀完後,我更明白了作者的拳拳之心。

作者生長在京都,京都佛寺遍地,遠遠不止“南朝四百八十寺”,當地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的影響,作者從小跟著信佛的祖母長大,祖母每天對著佛龕唸經的背影,是怎麼也忘不了的,讀大學的時侯,在一位牧師的哲學課的課堂上接觸了親鸞上人的學說,也覺得很受啟發,想進一步瞭解。

生長環境帶來的對佛教的天然的親近,一直留在他的心底。

決定了大和先生今後道路的,是他高中的時候,讀到的神的語句

“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 14:6)那天他受到的震撼,至今難忘。神的力量,吸引著他,他大學畢業,在商社工作了兩年後,辭職。重新考了神學院,當年給給他講過親鸞上人學說的那位牧師,就在那裡任教,神學院畢業後,大和先生決心要當一名牧者,那年他二十五歲。

二十八歲那年,他成了京都北區的教會的牧師,一直到最近。同時,又以牧師的身份進入佛學院學佛。一直到讀完了碩士,在母校,東京基督教大學兼職,教授佛教教義。兩年前成為專任講師,在這期間,大和先生也繼續擔任著京都北區的牧師。

成為基督徒以後再學佛經,並沒有動搖信心,學完佛教課程的大和牧師,更堅定了自己的信仰,他決心把自己的感悟,跟許許多多受到過佛教影響的教友一起分享。

於是用了五年的時間,他寫下了這本書,在京都的牧師室,在大學的教研室,在往返與東京和京都的新幹線上,他一字一字地寫下了對心經的感悟,和基督徒得到救贖的歡欣和感激。

同樣,我也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介紹這位牧師,這本書。

阿海|覺悟的障礙

牧師為你解讀般若心經之謎

譯者前述:這本書很長,內容以考證為主,屬於很嚴謹的學術論文,以我的宗教知識和文字功力,無力翻譯全書,只能先列一下本書的章節目錄,然後摘譯一部分。文中的觀點來自大和昌平牧師,由我摘抄並翻譯成中文。

第一章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心經?

第二章基督教的救贖與佛教的覺悟

第三章人靠著覺悟,可以脫胎換骨

第四章玄奘大師為什麼要讓觀自在菩薩出現在心經中

第五章用五蘊皆空,解除人心的迷惘

第六章人只有在放棄得失權衡以後,才能進入諸法空相的玄妙

第七章緣起菩提,覺悟的漫漫長路,需要菩薩的引領

第八章揭諦揭諦,是梵文中凝結的智慧

第九章獲得智慧就是修行的完成狀態,人靠修行完成自己的蛻變

以下摘譯的本書的部分章節。

心經與聖經之同

心經是很有代表意義的佛教經典,深受日本人的喜愛。書店文具店到處都有售抄經的紙張,各寺廟也常常有抄經的活動,這經指的就是心經。

心經的魅力在於它的精妙簡潔,琅琅上口。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玄奘法師筆下所出的,短短的261個字,凝聚了佛教經典的精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更是人人都能張口就來的經典中的經典。影響力幾乎涵蓋了東亞漢文圈子的所有地域和民族。

(譯者注,中文也有好幾個版本的心經唱誦,曲譜得非常出色,我個人喜歡齊豫和王菲的版本,空靈縹緲,百聽不厭。)

心經的261個字中,除了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些語句是梵文的音譯,其他漢文的部分是玄奘大師所書,反覆論述的就是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五蘊,(行、識、色、受、想)皆空,我們所見所聞所受所想的一切都是不可憑藉的,不可依賴,都是空。

這個在東方已經深入人心的,“空”的概念,卻一直被西方誤解,西方人通常認為這個空就是聖經裡也提到過空,“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的一切勞碌,就是他在陽光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第一章2,3,14)這裡說的虛空是指沒有神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樣的人一生就是虛空,這個虛空和心經中的空意義完全不一樣。

心經求的是覺悟,這覺悟,也是人的真切盼望。這一點和聖經是基本一致的。

要靠著毫無矯飾的真心,人才能明白,自己的肉身的的必定滅亡,明白自己短暫的一生所得所知的侷限,有了這個真心,才可能明白自己,明白世界,也是為了抵禦對死亡的恐懼,希望擺脫人生的七苦,一直探索著走向光明彼岸的路徑。

心經與聖經之不同

雖然出發點是一致的,但心經的根本“覺悟”和聖經的根本“救贖”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心經的覺悟靠的是個人的修行,是從人出發的,靠自己的慧根、悟性,也靠佛經的指引,在修行過程中,不斷地脫去肉身凡胎的煩惱,成聖成佛到達彼岸。而這個艱難無比的過程在眾多的佛教經典中都是又玄又幻的,如“犀牛掛角”不知所蹤。熟讀心經的人往往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看色成空,如何在五蘊皆空以後依然在紅塵滾滾的人間度過漫長的一生,心經告訴我們去哪裡,但怎麼走,卻是謎。

除了心經,佛教的經典不但浩如煙海,而且還是open的,跟翻譯並加添了內容成就了心經的玄奘上人一樣,後世的高人感覺到既有經典的不足,於是不斷地在添加,直到近代也還在持續,記錄親鸞上人言行的《嘆異抄》給過我很多啟發,弘揚親鸞上人佛道的蓮如寫了很多信件,這些信件中的真摯熱切,常常讓我想起聖經中的保羅,他們真的很像。

跟佛經不同的是,基督教的經典是close的,舊約新約都是神和人的約定,是完成了的,不能再增加一個字,也不能減去一個字,上千年來神學家的如山如海的著作也只能是註釋,解說,聖經。

聖經的精髓是神,是罪,是救贖。

基督教的一切是從神開始的,“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世紀第一章第一節)

然後神又照著神的形象造了造了人,讓人“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以及全地和地上所有的爬行的生物。”

按著神的形象被創造出來的人,時時會忘記自己的來處,常常地悖逆神,遠離神,甚至以為自己就是神,這就是人類的罪。罪,這就是基督教的第二要義。

人的行為觸怒了神,但神並沒有放棄人類,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手來救贖。救贖是基督教的第三要義。

神從伊甸園開始,一直在尋找人“你在哪裡?”(創世紀第三章9)。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第三章16)十字架上的耶穌,為人類流盡了寶血,這是最終極的救贖,人只要信,只要悔改,就能得到救贖,這是神跟人的約定。

聖經是封閉的,對於人來說,神的這些話儘夠了,神的恩典一定大於人的罪。

把一切交給神,一生依靠神,這是我們走過空虛的,一條實實在在的也是唯一的路徑。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是籍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

靠著神的恩典,不懼在“虛空的虛空”中行走,以牧師的身份讀了佛學,讓我更堅定了自己的信仰,也是靠著神的恩典,在半百之年,完成了這本書,如果能讓徘徊猶疑的人,有一點觸動,多一點對神信心,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阿海|覺悟的障礙


覺悟的障礙

在成為基督徒之前,我喜歡過哲學,也曾經沉迷佛教的禪宗,一直不知道是什麼力量使我轉身走向基督。

讀完了大和昌平牧師的著作《牧師為你解讀般若心經之謎》,思考了很久,我終於明白了,學佛的時候,自己得到的覺悟,反而成了我繼續前行的障礙。

但成為基督徒以後,我很自然地有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姿態,謙卑。

這應當不是我一個人的個例。

佛教的經典是open的,疊床架屋,不斷增加,釋家企圖建立一個獨立與宇宙之外的系統。但這個系統,一直孤零零地懸在半空,上,強不過宇宙,下,強不過生命。

於是,天上地下,唯佛獨囧。

那些浩瀚的經典只能留在藏經閣,精妙的佛理只有高僧孤芳自賞,無論什麼朝代,能夠弘揚的佛法一定不是注重覺悟的那些經典。普羅大眾能接受的佛教,總是因果報應這樣淺顯的法理。

燒頭香,開光,吃素,添香油錢,重塑金身,以功德抵罪,這麼功利直白,簡直是一盤生意,六根無一清淨,已經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心經,風馬牛不相干了。

更何況繁縟精妙的經文,也並不能改變一個的人,本身的侷限性,平凡的人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自身的侷限,我正巧就是其中的一個,學佛學了很多年,除了偶爾的頓悟,我自己並沒有多大改變,因為人性的軟弱,我常常反覆,頓悟之後,又有頓迷。

也許的確有人通過修佛而得道。但,至少我目之所及,是隻看到一個個凡人,因為某種程度的覺悟,而愈發膨脹。

這些人的覺悟,始於慈悲,終於無邊的傲慢。

某一天明白了自己無端端膨脹的可笑,明白了靠自己的雙腳是走不出曠野的時候,我開始嚮往基督徒的謙卑,嚮往把一切交託給神的安然。

一個人只有認識了神,才可能真的謙卑下來。

一個人真的有了信心之後,是不再擔憂,也沒有恐懼的。

我從那一轉身開始,獲得了新的自己。


撰稿:阿海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