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觉悟的障碍

阿海|觉悟的障碍

奇人奇书奇异恩典

2017年深秋,我和夫君走进了教堂,2018年年初我们双双受了洗。

在信主之前我跟佛教有比较深的渊源,尤其是亲近禅宗和心经。

夫君是标准的理科生,以前对人文科学很少涉及。信了主之后,很热心地学习圣经,在YouTube上找到了一位叫中川健一的牧师,用日语讲解圣经。他的讲解很有特色,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仅仅是希伯来的书,就可以讲上几十次,从作者的传说,到当时的背景,都掰开了揉碎了讲,对比较容易引起歧义的部分,会比较几个版本的译文,翻出英译,再说希伯来文的原意,联系上下文的文脉来理解,力求清楚明白,又时时拿当时的环境和今天的日本社会比较,常常令我们击节赞叹,感到得益良多。

我们很喜欢听他讲道,经常在开车的时候放上一段。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们买菜回家,在车里听着中川牧者的讲道。那天他为了回答一个原本信佛的慕道友的提问,推荐了一个牧师写的一本书,叫《牧師が読み解く般若心経の謎》。译成中文的话,或许可以叫做《牧师为你读解般若心经之谜》。这书名瞬间俘获了我的心,我信主之前就因为放不下心经和禅道,以及哲学,所以犹豫了很久,即使已经成为基督徒,我也不太喜欢谈到佛教时简单地用偶像崇拜粗暴地否定。但也一直很忐忑,不知道谈论佛学是不是亵渎了神。

这时我听到居然有京都出生的一个牧师,神学院毕业后,又考进了佛学院,

学习佛经,再回过头来,用信神的心和眼审视解读那个的心经,写下了这么一本书。作者大和昌平的勇气和严谨,让我心折。这个黄昏,中川牧师让我邂逅了这样的奇人奇书,实在也是从天而降的奇异的恩典。

然后我在网上定了书,不到三天书就送到了,花了三个月读完后,我更明白了作者的拳拳之心。

作者生长在京都,京都佛寺遍地,远远不止“南朝四百八十寺”,当地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的影响,作者从小跟着信佛的祖母长大,祖母每天对着佛龛念经的背影,是怎么也忘不了的,读大学的时侯,在一位牧师的哲学课的课堂上接触了亲鸾上人的学说,也觉得很受启发,想进一步了解。

生长环境带来的对佛教的天然的亲近,一直留在他的心底。

决定了大和先生今后道路的,是他高中的时候,读到的神的语句

“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 14:6)那天他受到的震撼,至今难忘。神的力量,吸引着他,他大学毕业,在商社工作了两年后,辞职。重新考了神学院,当年给给他讲过亲鸾上人学说的那位牧师,就在那里任教,神学院毕业后,大和先生决心要当一名牧者,那年他二十五岁。

二十八岁那年,他成了京都北区的教会的牧师,一直到最近。同时,又以牧师的身份进入佛学院学佛。一直到读完了硕士,在母校,东京基督教大学兼职,教授佛教教义。两年前成为专任讲师,在这期间,大和先生也继续担任着京都北区的牧师。

成为基督徒以后再学佛经,并没有动摇信心,学完佛教课程的大和牧师,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他决心把自己的感悟,跟许许多多受到过佛教影响的教友一起分享。

于是用了五年的时间,他写下了这本书,在京都的牧师室,在大学的教研室,在往返与东京和京都的新干线上,他一字一字地写下了对心经的感悟,和基督徒得到救赎的欢欣和感激。

同样,我也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介绍这位牧师,这本书。

阿海|觉悟的障碍

牧师为你解读般若心经之谜

译者前述:这本书很长,内容以考证为主,属于很严谨的学术论文,以我的宗教知识和文字功力,无力翻译全书,只能先列一下本书的章节目录,然后摘译一部分。文中的观点来自大和昌平牧师,由我摘抄并翻译成中文。

第一章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心经?

第二章基督教的救赎与佛教的觉悟

第三章人靠着觉悟,可以脱胎换骨

第四章玄奘大师为什么要让观自在菩萨出现在心经中

第五章用五蕴皆空,解除人心的迷惘

第六章人只有在放弃得失权衡以后,才能进入诸法空相的玄妙

第七章缘起菩提,觉悟的漫漫长路,需要菩萨的引领

第八章揭谛揭谛,是梵文中凝结的智慧

第九章获得智慧就是修行的完成状态,人靠修行完成自己的蜕变

以下摘译的本书的部分章节。

心经与圣经之同

心经是很有代表意义的佛教经典,深受日本人的喜爱。书店文具店到处都有售抄经的纸张,各寺庙也常常有抄经的活动,这经指的就是心经。

心经的魅力在于它的精妙简洁,琅琅上口。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玄奘法师笔下所出的,短短的261个字,凝聚了佛教经典的精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更是人人都能张口就来的经典中的经典。影响力几乎涵盖了东亚汉文圈子的所有地域和民族。

(译者注,中文也有好几个版本的心经唱诵,曲谱得非常出色,我个人喜欢齐豫和王菲的版本,空灵缥缈,百听不厌。)

心经的261个字中,除了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些语句是梵文的音译,其他汉文的部分是玄奘大师所书,反复论述的就是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五蕴,(行、识、色、受、想)皆空,我们所见所闻所受所想的一切都是不可凭借的,不可依赖,都是空。

这个在东方已经深入人心的,“空”的概念,却一直被西方误解,西方人通常认为这个空就是圣经里也提到过空,“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的一切劳碌,就是他在阳光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第一章2,3,14)这里说的虚空是指没有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人一生就是虚空,这个虚空和心经中的空意义完全不一样。

心经求的是觉悟,这觉悟,也是人的真切盼望。这一点和圣经是基本一致的。

要靠着毫无矫饰的真心,人才能明白,自己的肉身的的必定灭亡,明白自己短暂的一生所得所知的局限,有了这个真心,才可能明白自己,明白世界,也是为了抵御对死亡的恐惧,希望摆脱人生的七苦,一直探索着走向光明彼岸的路径。

心经与圣经之不同

虽然出发点是一致的,但心经的根本“觉悟”和圣经的根本“救赎”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心经的觉悟靠的是个人的修行,是从人出发的,靠自己的慧根、悟性,也靠佛经的指引,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地脱去肉身凡胎的烦恼,成圣成佛到达彼岸。而这个艰难无比的过程在众多的佛教经典中都是又玄又幻的,如“犀牛挂角”不知所踪。熟读心经的人往往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看色成空,如何在五蕴皆空以后依然在红尘滚滚的人间度过漫长的一生,心经告诉我们去哪里,但怎么走,却是谜。

除了心经,佛教的经典不但浩如烟海,而且还是open的,跟翻译并加添了内容成就了心经的玄奘上人一样,后世的高人感觉到既有经典的不足,于是不断地在添加,直到近代也还在持续,记录亲鸾上人言行的《叹异抄》给过我很多启发,弘扬亲鸾上人佛道的莲如写了很多信件,这些信件中的真挚热切,常常让我想起圣经中的保罗,他们真的很像。

跟佛经不同的是,基督教的经典是close的,旧约新约都是神和人的约定,是完成了的,不能再增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去一个字,上千年来神学家的如山如海的著作也只能是注释,解说,圣经。

圣经的精髓是神,是罪,是救赎。

基督教的一切是从神开始的,“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

然后神又照着神的形象造了造了人,让人“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以及全地和地上所有的爬行的生物。”

按着神的形象被创造出来的人,时时会忘记自己的来处,常常地悖逆神,远离神,甚至以为自己就是神,这就是人类的罪。罪,这就是基督教的第二要义。

人的行为触怒了神,但神并没有放弃人类,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手来救赎。救赎是基督教的第三要义。

神从伊甸园开始,一直在寻找人“你在哪里?”(创世纪第三章9)。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第三章16)十字架上的耶稣,为人类流尽了宝血,这是最终极的救赎,人只要信,只要悔改,就能得到救赎,这是神跟人的约定。

圣经是封闭的,对于人来说,神的这些话尽够了,神的恩典一定大于人的罪。

把一切交给神,一生依靠神,这是我们走过空虚的,一条实实在在的也是唯一的路径。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是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章6)

靠着神的恩典,不惧在“虚空的虚空”中行走,以牧师的身份读了佛学,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也是靠着神的恩典,在半百之年,完成了这本书,如果能让徘徊犹疑的人,有一点触动,多一点对神信心,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阿海|觉悟的障碍


觉悟的障碍

在成为基督徒之前,我喜欢过哲学,也曾经沉迷佛教的禅宗,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我转身走向基督。

读完了大和昌平牧师的著作《牧师为你解读般若心经之谜》,思考了很久,我终于明白了,学佛的时候,自己得到的觉悟,反而成了我继续前行的障碍。

但成为基督徒以后,我很自然地有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姿态,谦卑。

这应当不是我一个人的个例。

佛教的经典是open的,叠床架屋,不断增加,释家企图建立一个独立与宇宙之外的系统。但这个系统,一直孤零零地悬在半空,上,强不过宇宙,下,强不过生命。

于是,天上地下,唯佛独囧。

那些浩瀚的经典只能留在藏经阁,精妙的佛理只有高僧孤芳自赏,无论什么朝代,能够弘扬的佛法一定不是注重觉悟的那些经典。普罗大众能接受的佛教,总是因果报应这样浅显的法理。

烧头香,开光,吃素,添香油钱,重塑金身,以功德抵罪,这么功利直白,简直是一盘生意,六根无一清净,已经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心经,风马牛不相干了。

更何况繁缛精妙的经文,也并不能改变一个的人,本身的局限性,平凡的人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自身的局限,我正巧就是其中的一个,学佛学了很多年,除了偶尔的顿悟,我自己并没有多大改变,因为人性的软弱,我常常反复,顿悟之后,又有顿迷。

也许的确有人通过修佛而得道。但,至少我目之所及,是只看到一个个凡人,因为某种程度的觉悟,而愈发膨胀。

这些人的觉悟,始于慈悲,终于无边的傲慢。

某一天明白了自己无端端膨胀的可笑,明白了靠自己的双脚是走不出旷野的时候,我开始向往基督徒的谦卑,向往把一切交托给神的安然。

一个人只有认识了神,才可能真的谦卑下来。

一个人真的有了信心之后,是不再担忧,也没有恐惧的。

我从那一转身开始,获得了新的自己。


撰稿:阿海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