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這一場戰爭,被稱爲最慘烈之戰?死亡人數和作戰規模是關鍵

為何這一場戰爭,被稱為最慘烈之戰?死亡人數和作戰規模是關鍵

作為軸心國和同盟國中的主要代表,德國和蘇聯在對戰中都損失了很多,被世人稱為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那麼,為何這一場戰爭,被稱為最慘烈之戰?死亡人數和作戰規模是關鍵。

為何這一場戰爭,被稱為最慘烈之戰?死亡人數和作戰規模是關鍵

首先我們要關注人數。在戰爭的前兩年德軍掌握著主動權,蘇軍一個個集團被圍殲,比如著名的基輔圍殲戰。到了1942年後蘇軍開始掌握了主動權,並將之前的損失加倍給了德軍直到戰爭結束。我們發現,只要在一方獲得主動權的情況下,另一方必然受到強大且無休止的打擊,在這樣的消耗下,被動的一方必然損失大量的兵力。德軍在東線的總傷亡佔整個二戰中的90%,而蘇聯也在抗擊德國的戰爭中損失了2000萬人口

為何這一場戰爭,被稱為最慘烈之戰?死亡人數和作戰規模是關鍵

雙方作戰範圍之廣令人難以想象。不僅僅在蘇聯和德國的國土上作戰,還在服從於德國的國家和德國的佔領國等多個地區展開了大大小小的戰鬥,所以,東線戰爭牽扯的不僅僅是這兩國家,相比於西線,東線戰爭的面積要寬廣得多。這些國家也因為戰爭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雙方物資損失也是巨大的,在前面兩年的戰鬥中,蘇軍有大量的武器被德軍所繳獲,各類蘇軍武器被投入到德軍陣營中使用。後來,德軍成了潰逃者,也丟棄了大量的物資,比如在1945年的巴拉頓湖一戰中,德軍丟棄的坦克被蘇軍直接武裝了一個坦克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