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打造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深度融入灣區建設

9月23日,廣深港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連接包括惠州南站、惠東站在內的全國44個高鐵站點,惠州市民坐動車直達香港市區成為現實。

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是城市開放硬實力的最直接體現。

惠州打造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深度融入灣區建設

廣深港高鐵和諧號

近年來,得益於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省道建設的快速推進,惠州與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交通對接愈發緊密。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落地之際,惠州如何鞏固現有基礎,進一步優化升級交通網絡,從而更好地融入大灣區建設?

優勢在哪裡?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走在全省前列

新博高速 (武深高速新豐至博羅段)博羅縣柏塘鎮龍頭村段,施工人員正在攤鋪瀝青。隨著今年底新博高速建成通車,武深高速將全線貫通。屆時,惠州不僅新增一條北上通道,與深圳的交通對接也更加順暢。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生動寫照。通勤便利正是世界級大都市圈最重要的標準之一,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按照世界級都市圈的標準要求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這方面,惠州已經走在全省前列。

以高速公路為例,惠州高速公路網布局為“七橫五縱一聯”,總里程1110公里,已通車13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633公里,居全省第二。目前,惠州擁有濟廣、長深、瀋海等3條高速出省通道。

惠州打造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深度融入灣區建設

惠州市綜合交通規劃圖

從高速公路網分佈來看,惠州市西南部路網相對密集,有多條過境高速公路連接廣州和深圳,“廣深惠一小時生活圈”日趨成形。

“世界級都市圈的經驗表明,主城和周邊城市之間一小時的通勤時間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指出,倫敦、紐約、巴黎和東京都市圈的單程平均通勤時間分別為43、40、38、69分鐘,當各都市圈各區域之間的通勤率達到一定高度,都市區的聯繫便不容易被割斷。

在縮短灣區城市的通勤時間上,軌道交通扮演著重要角色。

日本大學教授朽木昭文用 “蛛網”來形容以東京灣為中心的日本關東交通佈局:“這裡有全世界最發達的鐵路佈局,從中心的環狀網,發散出許多分支,構成四通八達的蛛網結構。”

再將目光聚焦到距東京灣3000公里之外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目前灣區內開通城際軌道的城市不到一半,惠州位列其中。

2017年12月28日,莞惠城軌全線通車,運行時間約1小時。莞惠城軌貫穿兩市中心區域,兩地居民得以開啟同城生活模式。

惠州打造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深度融入灣區建設

莞惠城軌實景圖

未來,隨著贛深高鐵和廣汕鐵路建成通車,惠州將坐享“三線九站”,完全打通與廣州、深圳、香港的高速鐵路通道,四地之間的人員、經貿交流更加密切

“贛深高鐵和廈深鐵路在惠州交匯,我特別看好惠州將來的發展。”深圳市新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規劃師張留昆表示,惠州的歷史、文化、生態優勢比深圳更明顯,如果在基礎設施上聯網,將對惠深兩地發展極為有利。

與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相比,定位為珠三角幹線機場的惠州機場則能在更大廣度上輻射周邊地區。

惠州打造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深度融入灣區建設

惠州機場實景圖

根據《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惠州機場是珠三角地區將打造的5個新幹線機場之一,服務範圍覆蓋惠州、河源、汕尾和深圳東、東莞東,發揮深圳第二機場的功能。從地理位置上看,惠州機場是五個幹線機場中,唯一輻射粵東片區的幹線機場。

目前,惠州機場正在開展擴容擴建工程。今年5月,省發改委在對省人大代表的答覆函中表示,支持加快推進惠州機場做大做強,將督促省機場集團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加快推進惠州機場擴容擴建工程招標、施工等工作,爭取儘早完工。

路徑在哪裡?

完善交通網絡,加快項目建設

置身東京街頭,你幾乎感覺不到這是一個人口超過4000萬的龐大都市群——— 除了商業旺區,大部分街道行人稀少,人們大都通過地下軌道交通出行。數據顯示,軌道交通佔東京灣區的比重達到80%。

高度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不僅把人流分散至地下,給地面騰出更多發展空間,而且迅速將灣區各城市串聯成一個整體。“發達的交通網絡使得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得以自由流通,從而帶動產業升級,成為東京灣區發展的內生動力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口和地域、產業等方面,更加接近日本東京灣區。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發展和規劃,應該多參考東京灣區的做法。”軌道交通是東京灣區最為重要的通勤方式。藉助於發達的軌道交通,東京成功解決了城市擁堵、上下班困難的城市難題,成為成功治理擁堵的城市之一,並與灣區的其他城市實現了快速無縫對接。

惠州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完善內部軌道交通網絡,加快軌道交通和深圳軌道交通延伸至惠州的項目規劃建設,使機場、高速鐵路、高快速公路無縫銜接,打造與周邊主要城市半小時生活圈,增加各類經濟要素在惠州聚集的吸引力,支撐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惠州打造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深度融入灣區建設

“省交通運輸廳正在按照增加密度、提高能力、優化節點的原則開展全省高速公路網修編工作,我市以此為契機,按照

東西相連、南北暢通、山海呼應的思路,加密與周邊地市和重要交通節點的聯繫。”惠州在現有“七橫五縱一聯”路網基礎上,新增了2條橫線(廣州天河至河源紫金高速公路惠州段、博羅至惠城高快速路),3條縱線 (河惠深高速、原大廣高速龍門段、龍門至仲愷高速及延長線改為縱線)和2條加密線 (惠州機場高速公路及延長線、惠城至深圳高速公路),其中增加了2條出省通道、1條出港通道,形成“九橫八縱兩加密”的高快速路網絡格局,加快實現與周邊地市1小時快速通達目標。

當前,惠州市境內高速公路骨架路網多為2010年前建成通車,多為4車道高速公路,與發達地市的主要通道局部路段交通量較大,擁堵問題日漸突出。近期,惠州市將配合省交通運輸部門加快推進深汕高速西段改擴建工作和惠河高速、廣惠高速、惠莞高速改擴建前期工作。

按照新的規劃,

預計到2035年及以後,惠州市高速公路網通車裡程將達16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14.2公里/百平方公里

在完善路網的基礎上,惠州還要充分利用海港的優勢。優質海港是灣區發展的重要資源,目前,惠州港是珠三角港口群中唯一擁有30萬噸級深水泊位的港口。

有專家指出,在全省開展港口資源整合的背景下,惠州應積極引進外部資金、先進管理模式,吸收周邊港口外溢貨流,以能源、石化等2個萬億產業帶建設為目標,與深圳、廣州港錯位、互補發展。

思路比出路更重要

交通設施一體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有利於提高交通運作整體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是宜居宜業、區域協同的重要基礎及先導條件,更是大灣區加速一體化的重要保障。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正以世界級都市圈的標準推進灣區內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於地處大灣區東岸戰略腹地的惠州來說,當前首要任務是加快打通對外通道,由此實現與香港、廣州、深圳等灣區中心城市的便捷互聯,

加速人員、資金、技術雙向流通。

從技術層面來講,修建更多“出路”並不複雜,但要想通過硬件提升帶動產業發展,從而更好地融入灣區,明確思路比修建“出路”更加重要。因此,我們要對現有交通體系進行梳理,從國家級交通幹線對惠州的最終帶動作用出發,深化研究各類交通體系的互聯互通,提升點對點的通行效率。唯有思路清晰了,惠州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惠州打造四通八達交通體系 深度融入灣區建設

《雲房優道》

異地置業專家

用底層原理剖析經濟走勢

專研城市房價梯度

關注業主房產投資回報率

傳遞城市化規律

關注中心潛力城市

西安、貴陽、環深、雲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