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對聯暗喻袁世凱稱帝的起因與敗亡的原因,堪稱經典

一副對聯暗喻袁世凱稱帝的起因與敗亡的原因,堪稱經典。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稱帝,宣佈1916年更改為“洪憲元年”,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1915年12月25日,蔡鍔將軍、唐繼堯等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武力討袁,南方多個省份紛紛響應。北洋軍中的實力派人物段祺瑞、馮國璋等人按兵不動,坐看事態發展。只有袁世凱忠實腦殘粉張敬堯之流的北洋軍,才願意為他賣命。

一副對聯暗喻袁世凱稱帝的起因與敗亡的原因,堪稱經典

但是由於士氣低落,他們先後在川南、湘西被護國軍擊敗。眼見形勢如此不利,北洋軍內部出現分裂,之前坐山觀虎鬥的陸軍總長段祺瑞躲在幕後策劃,由江蘇將軍馮國璋、江西將軍李純、浙江將軍朱瑞、山東將軍靳雲鵬、湖南將軍湯薌銘聯合發出通電,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懲辦禍首。袁世凱人心盡失,內憂外困之下,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袁世凱驚怒交加之下,於1916年6月6日病死。

一副對聯暗喻袁世凱稱帝的起因與敗亡的原因,堪稱經典

袁世凱去世後,有人寫了一副對聯,上面寫著“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時人都認為這副對聯寫得恰如其分。因為“六君子”和“二陳湯”都是中藥的名稱,還都暗指了幾位在袁世凱稱帝和敗亡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人物。

其中“六君子”指的是“籌安會”的楊度、孫毓筠、胡瑛、劉師培、李燮和、嚴復,正好六人。1915年8月,在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的授意下,他們聯名通電全國,鼓吹君子立憲,擁護袁世凱即位稱帝。袁世凱的病就是垂涏皇帝寶座,而“六君子”正是病因。

一副對聯暗喻袁世凱稱帝的起因與敗亡的原因,堪稱經典

蔡鍔將軍

下聯的“二陳湯”是指袁世凱的三位親信,四川督軍陳宦、陝西督軍陳樹藩和湖南督軍湯薌銘。這三個人都是袁世凱的心腹,在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搖旗吶喊,立下了汗馬功勞。可當護國戰爭爆發,全國人民一片聲討,北洋軍節節敗退之時,他們立刻與袁世凱劃清界線,宣佈本省獨立。這才讓袁世凱感覺到眾叛親離,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不久後,袁世凱身染重病,一命嗚呼。這“二陳湯”加速了袁氏的滅亡,真正是送命湯。

一副對聯暗喻袁世凱稱帝的起因與敗亡的原因,堪稱經典

湯薌銘

寥寥數語卻說明了一件事的前因後果,當中還包括了十個大人物,果然是好才情。當然這“六君子”充其量也只不過是袁世凱稱帝的外在因素,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袁本身。倘若不是貪戀專政,妄想千秋萬代,又怎麼會稱帝?“二陳湯”也只不過是投機者罷了,袁稱帝能成功他們就有“從龍”之功。面對全國的聲討時,北洋軍的實力派都不出頭,他們肯定不會為袁世凱陪葬。就算他們願死心塌地的追隨,最終也會被歷史的洪流衝進臭水溝。因此,袁世凱開歷史的倒車,最終難逃一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