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藍玉案》起因

藍玉案謀反的起因《明史》、《明太祖實錄》等所述都很簡單,歸納起來不過有這兩點:

第一,藍玉嫌自己官小,"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

第二,藍玉曾向太祖奏過幾件事,太祖都沒有聽,藍玉認為"上疑我矣"。

這兩點作為藍玉謀反之理由未免顯得過於簡單了,《逆臣錄》中豐富的材料則予以補充。下面看看《逆臣錄》中一些人的供狀材料。

府軍前衛一前所管步軍百戶李成的供狀載藍玉對李成等人一說:"我親家靖'全侯做到侯的位子,如今把他廢了。前日說教做太師,今番又著別人做了。我想上位容不得人,公侯每廢了幾個,久後都是難保全的。你眾人徵南征北許多年,熬得個千百戶、總小旗做,沒一日安閒快活,你肯隨餚我一心時,早晚來我跟前聽候。"

興武衛指揮金事董翰的供狀雲:"有本官(指藍玉)對說:'我親家靖寧侯徵南征北,受多少苦,熬得做個公侯地位,也把他做胡黨全家廢了,我自徵進回來,見上位好生疑我,料想他必是招出我來。不如我如今趁早先下手做一場,免致後患。我已與庫軍等衛頭日商量定了,未知你眾官人心下如何?"

東莞伯何榮之弟何宏的供狀載藍玉對詹級說:"詹尚寶,你老子同我做東宮官,我說與你,你見本朝文官那一個有始終?便是老太師、我親家靖寧侯也罷了。如今上位病纏在身,殿下年紀又小,天下軍馬都是我總著。"

按《逆臣錄》中供狀所述,藍玉造反之原因除《明史》等所列兩點外還有:

(一)、藍玉當時身為總兵,掌天下之兵權,有造反之實力;

(二)、當時太祖已身患重病,《逆臣錄》中好些人的供詞均提到太祖"病纏身",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允炆年紀尚小,這些都為藍玉謀反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徵南征北"的,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四)、靖寧侯葉升是藍玉的姻親,他被太祖所殺,使藍玉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此外藍玉之死還有個說法,除了居功自傲,還有藍玉與后妃有染之說。

中山、開平二王死後,藍玉多次統領大軍,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優禮有加。藍玉便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乘勢橫行霸道。藍玉曾強佔東昌民田,被御史查問,藍玉大怒,將御史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皇帝聞知,很不高興。

又有人說他與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殺,皇帝為此切責藍玉。當初,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藍玉有這些過失,便將梁字改為涼,並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藍玉猶不改過,侍奉皇上酒宴時口出傲語,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朱元璋多次責備他。藍玉西征返回後,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願位居宋、潁兩公之下,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此後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採納他的建議,藍玉越發怏怏不樂。


洪武后期,藍玉和朱標關係甚好,本來是朱元璋留下輔佐朱標的,可惜朱標早逝。藍玉有居功自傲的性格,顯然不是年輕的皇孫朱允文能鎮得住的,朱標逝世不久,朱元璋就把藍玉也屠戮了,朱標不死,藍玉也不用死,藍玉不死,藍玉統領朝廷優勢軍力,哪有李景隆、朱棣的事情。朱棣靖難起兵"清君側"的理由就牽強的。朱元璋為他的兒子朱標留了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做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而預備,而據史料記載藍玉本人更對朱標忠心耿耿,然太子死皇孫幼,朱標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被屠戮乾淨,最後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

藍玉死法慘烈:碎剮改成剝皮

藍玉一案,族誅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元功宿將,相繼盡矣。"謀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剮凌遲處死,念及藍玉與自己是兒女親家,朱元璋心一軟,寬大處理:碎剮改成剝皮。這樣,劊子手把藍大將軍全須全尾整張人皮剝下來,算是留了全屍,並把人皮送往他女兒蜀王妃處"留念"。明末農民軍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發現了這件"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