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太平紳士頭銜的由來,大紫荊勳章只有20個人獲得

香港太平紳士頭銜的由來,大紫荊勳章只有20個人獲得

太平紳士是一種源於英國,由政府委任民間人士擔任維持社區安寧、防止非法刑罰及處理一些較簡單的法律程序的職銜。

成為太平紳士無須任何學歷或資格認證要求。現時英國的英格蘭與威爾士、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的香港地區皆有太平紳士制度,但各地區對太平紳士的定義和要求皆有分別。

香港的太平紳士分為官守太平紳士、非官守太平紳士、新界太平紳士三種,三者只是在產生程序和條件上有差異,與職能及地位上沒有分別;而上述三種頭銜一直使用直至迴歸前最後一次授勳。迴歸後為了反映與殖民地時代的區別及不同,在迴歸後進行第一次授勳前夕宣佈作出變革。並在原先的三種頭銜基礎上進行了細微的分類,以確保凸顯授勳者所接受頭銜的先後次序及重要性。

香港太平紳士頭銜的由來,大紫荊勳章只有20個人獲得

改革後授勳頭銜次序如下:

(01)大紫荊勳章(GBM)太平紳士——此勳銜獲得者需為對香港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由擔任特區最高行政機構首長職位(即特首。迴歸前為港督或英女皇及其委任之人士負責授勳)負責頒授。得此勳銜者之人士大多數均為對香港地區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社會知名人士(不論是民生還是經濟及其他界別都有作出突出貢獻)。PS:由於早期獲頒授者當中大部分人在迴歸前並無要求殖民地政府授勳或未曾接受勳銜,所以迴歸後第一批受勳者當中真正擁有殖民地時代太平紳士頭銜者共有20人(其中3人為後期追加);分別為:安子介、利國偉、查濟民、鍾士元、羅德丞、沙裡士、黃保欣、陳方安生、楊鐵梁、高登、列顯倫、沈澄、方心讓、李嘉誠、曾蔭權、梁愛詩、鍾逸傑、劉皇發、李業廣、李東海(最後三人為追加者)。

(02)金紫荊星章(GBS)太平紳士

(03)金英勇勳章(MBG)太平紳士

(04)銀紫荊星章(SBS)太平紳士

(05)銀英勇勳章(MBS)太平紳士

香港太平紳士頭銜的由來,大紫荊勳章只有20個人獲得

香港的太平紳士主要職責為巡視如監獄等羈押院所,接受被扣留者的投訴,避免懲教當局對扣留人士施行法院判決以外的刑罰。太平紳士同時可監理和接受市民的宣誓和聲明,使該宣誓或聲明具有法律效力,此範疇的工作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於每次六合彩開彩攪珠時聯同香港賽馬會受助機構代表負責監理開彩結果。

如同其他香港政府或前港英政府授予的勳銜一樣,獲委任為太平紳士的人可在其名字後加上“JP”字樣,作為個人正式銜頭之一部份。在香港一般人視成為太平紳士為一種身份象徵,因此有不少社區人士皆踴躍捐款或擔任公職,以期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在過往,香港的太平紳士亦一如其他英聯邦國家一樣,需要審理案件;但現時其職能已被具有法律資歷的全職裁判官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