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今日关注:看新乡村委大院如何拆墙连“心”

记者:代娟 袁楠

9月30日,河南日报要闻版刊发报道《拆掉有形之门 打开无形“心门”》,介绍新乡市推进开放式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情况。

河南日报今日关注:看新乡村委大院如何拆墙连“心”

9月30日河南日报版样截图

9月14日上午,封丘县应举镇范庄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村里的腰鼓队正在排练准备周末的演出。一旁的村民范文同拿出手机,熟练地连上了楼门前放着的蓝牙音箱,拿起话筒跟着音乐唱开了。

“村委会大院现在没了围墙,大家伙儿啥时候都能来,跟自己家一样随便。关键是这里娱乐设施齐全,家里可没这条件!”一曲唱罢,范文同笑着对记者说:“晚上没事儿了,村干部有时候也来唱段,跟俺们一起热闹!”

河南日报今日关注:看新乡村委大院如何拆墙连“心”

范庄村新建成的开放式村级活动场所,门前就是一大片文化活动广场,早上有人晨练,白天有群众来楼上的阅览室看书、下棋,晚上灯光打开,大家跳广场舞的跳广场舞,打球的打球,有了茶余饭后的公共娱乐场地,和村干部的接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生分。

“以前别说配套齐全的娱乐设施,就连老的村两委院子都是封闭式的。村委会大院只是村两委办公用,群众没事根本不会去,干群之间的距离感也比较明显。”封丘县纪委驻村工作队队员吴自卫对此感受颇深,“村级活动场所开放,让干群工作关系生活化了!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了解的多了,工作也好开展了。”

“村级活动阵地是党务、村务活动的基础平台,也是广泛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新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乐新介绍,今年以来,组织部门在基层走访调研时发现一些村级活动阵地存在“重建轻用”的问题,有的文体活动设施建在村两委大院,但大门紧锁,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想活动也进不去。高高竖起的围墙铁门,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与群众隔离开来,使得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生疏”。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与群众心连心?

今年5月份,新乡市积极探索加强村级活动阵地综合使用的有效途径,提出要推进开放式建设,突破传统活动阵地“一堵围墙、一扇大门”的局限,消除与群众隔阂,拉近与群众距离。对于新建、改扩建的村级活动阵地,不再建围墙、装大门;对于已建成的,原则上要进行拆除,暂时不能拆除围墙的要拆掉大门,确保达到开放式要求,总之,要把村级活动阵地建成干群议事中心、为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党务村务和脱贫事务公开中心。

在获嘉县照镜镇贠庄村,自从7月份拆除了大门,又在加紧建设一个15米宽的大戏台,预计今年“十一”就能投入使用。在戏台旁边,只要不是农忙,院子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人打太极。村里80岁的老党员武元松满眼羡慕,“我要是年轻几岁我也去!”

“有了这个活动阵地以后,村里打牌的、说闲话的明显少了,家庭邻里之间关系也更和谐,和村干部的沟通也多了起来。”村支书贠彦海介绍到,如今来村委会活动的群众越来越多,茶余饭后,不少村民还提出很多包括绿化、举办活动之类的建议,对建设质量还进行监督,最近又有群众提出唱红歌的想法,村里正在申请相关设备。

据统计,目前新乡市3608个村中已有2174个村完成了开放式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其中有32个乡镇整乡达到开放式标准。

如今,在新乡不少村子里,每周末的群众文化汇演,送电影、戏曲、农业科技、医疗进村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而推进村干部值班、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司法调解等立体式的服务,正让村级活动阵地真正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在拆掉一扇扇有形大门的同时,干群间无形的‘心门’正悄然打开。”应举镇中心学校教师曹宪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