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修族譜時,常說的「郡望」到底是什麼意思?您是哪個郡的呢?

郡,行政區劃;望,名門望族。

“郡”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隨著奴隸制度的逐步瓦解以及封建制度的一步步確立,新的秩序破土而出,當時為了鞏固統治,各諸侯國開始在邊境設郡,行政區劃類似於今天的地級市。

秦統一六國之後,大肆推行“書同文,車同軌”,並開始在郡下設縣,漢代到唐朝雖然依舊奉行郡縣制,但劃分改變,而宋代以後“州”取代“郡”,自此之後“郡”的區域劃分作用偃旗息鼓。

編修族譜時,常說的“郡望”到底是什麼意思?您是哪個郡的呢?

“望”的來源與“門閥制度”的形成有關。位高權重的家族的權威和聲望可以代代相傳,並且還有明確的官方條文劃分姓族等級,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 《貴溪丘氏族譜序》說:“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顯融故也。“郡望”表示世居某地的望族,因此常用於族譜中。

關於“郡望”一詞,目前尚無統一概念,其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指原籍的郡名,如岑仲勉先生:“戰國至漢,各地陸續建設郡縣……人口即有遷徙,猶能各舉其原籍之郡名以作標識,如太原、隴西、安定、南陽、清河等,皆後世所謂郡望也。”(《唐史中的望與貫》)毛漢光先生:“(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大部分士族雖然遷移與分支,仍然保留其原籍之稱號,稱之為‘郡望’。”

編修族譜時,常說的“郡望”到底是什麼意思?您是哪個郡的呢?

指郡中顯貴的家族,如《辭海》:“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世族,稱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漢語大詞典》:“古稱郡中為眾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如隴西李氏、太原王氏等。”

指郡中顯貴的氏姓,如《辭源》:“郡中顯貴的氏姓。如魏晉時清河的張姓,太原的王姓等。”

由上述定義,可以窺見“郡望”的發展演變歷程。春秋戰國時期,郡已設置,此時“郡望”多指原籍的郡名,如清河;東漢以降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士族出現,士族與選官制度相結合,“郡望”演變成為“郡中顯貴的士族”,如琅邪王氏;隋唐以後,科舉制度等興起,“郡望”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已經不限於士族。

編修族譜時,常說的“郡望”到底是什麼意思?您是哪個郡的呢?

形式:一般以地名加姓氏,如清河崔氏、河東柳氏。通常一個姓氏可以有多個郡望,如張氏,有14個郡望,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陽、犍為、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一個地區也可以有多個姓氏望族,如甘肅天水,是趙、秦、嚴、姜、皮、尹、狄、強、秋、雙、桂、莊、艾、慎、闞、那、權和上官等18姓的郡望。

條件:地名,即所謂“郡”,“郡”是一級行政機構,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存在,秦大一統之後,設郡縣,形成郡縣二級行政機構,為漢唐所沿襲,至宋代,“郡”基本廢除;

必須是望族,望族的條件包括很多,如家族文化積澱深厚,世代有才能之士;家族骨幹德行高尚,“望”重鄉里;有三代以上相繼為官,名重朝野。

編修族譜時,常說的“郡望”到底是什麼意思?您是哪個郡的呢?

這裡還有一個有關郡望的有趣事例,民國時期有一副著名對聯:“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況愈下。”講的是民國時期的大總統一任不如一任。其中山指孫中山,廣東香山人;城指袁世凱,河南項城人;陂指黎元洪,湖北黃陂人;河指馮國璋,河北河間人;海指徐世昌,江蘇東海人。這裡面前幾任名和貫都很對,但徐世昌卻並非江蘇東海人,他是直隸天津人,出生於河南省衛輝府,而之所以稱其為東海人,是因為東海是徐姓郡望,所以徐世昌號東海,晚年也自稱東海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