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號王健林評論中國樓市,你怎麼看?

誠信伴我行666


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在2018已經過去了。

中國房地產的二十年牛市主要是由於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釋放了大量資金,伴隨快速城市化(由製造業主導的工業化帶動)和大量外資湧入,使得中國城市房地產價格得到快速增長。外資規模與當前經濟規模比,已經大不如前。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城市軌道交通沒有完成。人口城鎮化還在繼續。將來的房地產業主要取決於服務業的發展和人口城鎮化的繼續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人口繼續城鎮化的主要動力。中國房地產的風險主要是資金外流(通過出售中國城市房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減速快於第三產業的發展。超大規模城市中心的房產的安全性應當最好。農村(個別靠近大城市、環境又好的除外)和小城鎮的房產風險最大。個別地方如雄安新區還是有比較好的機會的。但可能需要等很長時間。整體而言,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將來資產的黃金時代在高科技:主要是互聯網(+第三產業相關的,如騰訊,阿里,美團,拼多多,其它如今日頭條),手機相關的(如華為,舜宇光學,瑞聲科技,新東方),AI/IOT相關的(如海康威視),還有其他開發變革性產品的公司(如訊飛科技)。


BC950


房價作為目前我國經濟的最大問題所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作為地產界大佬並且在去地產化上取優秀成績的王健林,他對於樓市的看法同樣有對有錯。


關於房地產,財智成功曾經多次發表觀點,重點如下:

1、早在2017年就曾發文為什麼房價必降,2018年將是房價降價元年;

2、2018年發表觀點,自2018年起房產將失去投資價值;

3、2018年發文,稱今後三年內全國房價會有普遍30%以上降幅;

4、認為房地產拖累經濟發展,壓縮了居民消費潛力,成為經濟增長的阻礙,全面降低了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低端消費萎縮,形成日益嚴重的產能過剩;

5、棚改就是在消耗國家的“元氣”。


王健林所講的國內樓市已經供大於求,房價已經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基礎和可能,這一點毫無疑問是正確的。超過20%,甚至已經達到30%的空置率,供大於求現象有目共睹。


至於回暖還差的早,這一點也是對的,因為現在剛開始降溫,距離降到底部還有不短的距離。如果無形之手不干預,不阻擋,不護盤,至少也要5-10年的時間才能築底。


王健林所講最大的爭議之處在北上廣深房價將會永遠上漲。


從貨幣超發的角度講,如果銀行一直肆意放縱住房貸款,以貸款支撐房價,而毫不顧忌風險的話,那麼隨著貨幣供應量增加,房價長期來看確實是上漲的。


經濟的發展是有其規律的,房價上漲最終都是要購房者買單的,更多還要看企業盈利狀況。


如果收入增長能夠跟上房價漲幅,那麼房價漲一點也可以。但是如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盈利狀況堪憂,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偏偏又因高房價帶來的成本上漲、終端消費萎縮,產能過剩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工資上漲了,能保住工作就不錯了。


如果失業潮來臨,高房價還有人接盤嗎?北上廣深的白領們,難道就不會失業?


金融行業的收入已經不如以往,IT行業到35歲之後找工作就會越來越難。經濟發展並沒有創造出足夠多足夠好的工作崗位,而最為高薪的兩大行業都這樣了,一線城市房價還能指望誰來支撐呢?


財智成功


講真,老王的這個觀點應該不會再有人提出異議!

我國的房地產自市場化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在市場上創造了無數的傳奇,萬達就是其中之一,經過政府收收放放的反覆調控,到今天,房地產的局勢總算基本明朗。

  1. 在國家層面,中央明確定調房地產“只住不炒”,可以說從根本上剝離了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從根子上去掉了引起房價暴漲的“虛火”。

  2. 中國房地產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已經供過於求,國民組祖祖輩輩孜孜以求的“住房”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這可以從各地房地產市場較高的空置率,以及身邊同事普遍有1-2套住房可以看出來。

  3. 這幾年整體經濟緊縮帶動信用緊縮,加之股市、P2P、炒幣等各種非理性投資行為反覆割韭菜,客觀上,即使有住房需求的人,也已經沒有住房的購買能力。

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基本消失,更多的是對消費的侵蝕,繼續支持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弊多利少。

在國內,即使在三四線城市,一套房子普遍動不動就需要上百萬,購買房子後不僅一個家庭的不少於三代人基本上將長期處於消費降級的狀態,而且一個家庭中的年輕人投資創業基本就成了空想。考慮到一二線城市因為機會和資源相對集中,人口處於淨流入狀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有望保持較長時期的溫和上漲狀態。



部落酋長劉飛洲


在1月10日,王健林發表了對中國樓市的看法,他的觀點是:中國樓市已經是供大於求,房價暴漲已經不存在基礎和可能;北上廣深的房價會永遠處於上漲中!

我個人對他的觀點表示認同!

首先,確實現在的樓市有點供大於求了!這點我們可以從樓市的空置率中得到一些結論:

針對樓市空置的問題,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近日發佈了《2017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二三線城市空置率分別為22.2%和21.8%,均超過了20%,而且還遠超一線城市的16.8%。

從以上的空置率來看,很多城市的房子都出現了無人居住的情況。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空置率要遠遠高於一線城市的空置率!這樣說的話,樓市並不是供不應求,而是供過於求了。100套房子中可能平均就有20套左右是空的,這就是供大於求最好的明證!

其次,房價也確實不存在暴漲的基礎和可能。房價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牛市之後,現在的房價已經有點高不可攀了。有些地方的房價純粹是靠炒作推動的。再往上漲並不現實。相反,之前還有房價出現暴跌的情況發生。比如,之前的萬科廈門樓盤降低之後的補貼事件。個別城市的高房價已經脫離了當地的實際需求了!

最後,李嘉誠先生對於房地產說過一個著名的話,就是地產最重要的就是:地段!地段!地段!看看香港李嘉誠的中環和記大廈,不過是40層樓高,可是租金收入一年可以抵得上王健林290座萬達廣場啊!因此,北上廣深也是這樣的道理!

另外,日本的房價出現了很多年的調整,但是東京的房價一直是居高不下。不僅是中國,全球都是一樣的。在地段好,經濟好的地方房價永遠都是隻漲不跌的。

因此,我對於王健林在1月10日發表的對於中國樓市的評價,是很認可的!


股海重生2015


王健林說的一半對一半錯吧。

從王健林的觀點來看,房價已經失去了大幅度上漲的背景和基礎,這個是對的,如果說一線城市的房價像北上廣深這些城市一直還能上漲,這個肯定是錯的。

大家都知道王健林在我們國家的房地產業發展當中,應該是創造了一個奇蹟,不管哪個城市,只要上市一個大一點的中等以上的城市,那麼都可能有一個萬達廣場,那種商業綜合體從住宅商貿餐飲娛樂形成了一大整體,這種房地產銷售佈局模式應該說還是挺先進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沒有多新鮮的,也就是借鑑了國外這種商業和住宿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吧。


從前年開始,王健林就開始斷臂求生,甩了一部分地產開始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

用王健林的話來說的,一方面確實是由於他的負債太重,不得不甩賣一部分的資產還銀行貸款,另一方面也是王健林真正高明的地方。捨得捨得才有得嘛,不捨得哪有得呀,所以王健林從此就在發展轉型中。

之所以轉型,當然也是由他剛才上面的觀點有關,比如說房地產行業的利潤已經把最中間的最豐厚的那一部分吃掉了,剩下的最末尾的那一段也就沒有價值了,比如說,連李嘉誠都已經撤出了咱們的房地產行業,你想一想李嘉誠那真正的是一個人精了,嗅覺非常靈敏,王健林也一樣,他們應該是從中嗅覺到了什麼。所以我們認為他們的做法與當前國家發展產業升級的大背景是相吻合的。

從這兩天最新的消息就可以看到王健林已經對外面宣佈下一步的發展大方向是進軍大健康產業。

要從建立高端的醫院入手進軍健康產業。應該說從表面上看,就覺得這是一個大手筆,從內涵上看,應該說這就抓住了關鍵,抓住了未來發展的目標脈搏,你再有錢不也得看病嗎?那個時候你養了十頭豬,就怕進醫院一次,就是這個道理,我覺得你的眼光應該還是很深遠的吧,唱的也挺準的,從我們老百姓的話來說眼睛夠賊辣的。



那麼為什麼說王健林的第二個說法是錯的呢?

因為一線城市的房價也不可能永遠上漲,她必須置身於整個國家大的發展潮流當中,大的格局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一線城市雖然房價還有上漲的微小空間,但並不代表房價不下降,那麼,按照市場的規律,一線城市空房率已經達到了或超過西方國家的標準,不要說我們國家是特例。到時候一樣會下跌。

其次也是經濟週期規律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經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就像海水的潮水一樣,不可能永遠長草長草,經濟也一樣,不可能永遠上漲,他也是有一個發展的低潮高潮的目前就是有一個較高的位置逐漸往下待平穩之後,才能向更高的方向發展,既然整個經濟的發展處於一種從高到低的一種品位狀態的過渡當中,那麼房地產行業絕不可能獨善其身,逆市場規律而動。



第三,即使是一線城市,人口還是呈流入的狀態,但是這種流入已經不具有長期性那麼在這種狀況下,一線城市的房價如何消化已有的庫存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況且目前我們國家一線城市的房價具備了很大的金融屬性,老百姓買房子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投資為了房子貨幣貶值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它的金融屬性的剝離,中央的政策也很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難道這樣還不具有確切的政治指向性嗎?


所以我們說王健林只說對了前一半後一半他是有意思的,為自己找理由退出的理由。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點贊關注和評論門興彩龍苑,每天與你分享和探討有價值有溫度,有深度有角度的財經資訊。


文心採露苑


聽其言,觀其行:李嘉誠、王健林紛紛去房地產化,嘴巴說不要,身體也不要!

李嘉誠在市場高位變賣各類房地產資產,王健林也是不斷賣了他的萬達商業,轉入輕資產運營,這兩位行業大佬用腳在投票。

1月10日,王健林的關於房地產的發言,一改過去“先賺他一個億”的風格,同為從業者,比較贊同其觀點。

其一,認為房價暴漲基礎沒有了,和本人多次撰文觀點一致。

我們掰開來分析下房價暴漲的基礎: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長期看人口,中期看經濟,短期看金融。從目前情況看,短期金融在國際金融整體收縮大環境下,以及國內經濟不斷下行下,不會再有大水漫灌的可能了,房地產就失去了短期內暴漲的金融槓桿可能,沒有槓桿的買房,不管是投資還是自住壓力可想而知。不僅僅如此,中期經濟換檔,改變增長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長期來看人口負增長、老齡化,所以中期、長期上漲的理由也沒有了。

其二,國家對於房地產的態度明朗化,房價暴漲的政策預期沒有了。

“房住不炒”、“遏制房價上漲”、“分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不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的一系列政策釋放,市場預期已經形成,再難現靠爆炒房產的大批炒房客和投資客了進場了。

這也是2018年下半年那麼多房地產開發商紛紛名稱“去地產化”的一個理由,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這個道理。

其三,分城施策讓政策“大水漫灌”、“一刀切失去可能,精準調控成常態。

精準調控讓政策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首指房價上漲。當然了,房價不能暴漲,同時也是不能暴跌。

其四,常態化的市場,讓市場說話的結果就是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了。

三四線人口淨流出,又沒有產業支撐,又失去了棚改的政策扶持,房價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瘋漲、普漲了。但是,一二線城市就不一樣了,從全世界的大城市房地產發展軌跡來看,核心大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永遠是核心資產。理由如下:【1】房價支撐的人口淨流入,大城市因為有經濟和產業,以及交通,吸虹作用只會越來越強,有人來就得有住房需求【2】一二線城市的地,越來越少,特別是核心位置的地,慢慢成為了稀缺,一方面是不斷增加的需求,一方面是土地的減少和稀缺,供求失衡可見,反映到房價就是長期看漲。

所以,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分化會越來越嚴重,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很多中小企業將要被迫退出市場。但是,經過洗牌的房地產市場會越來越健康,越來越理智,擠掉泡沫的市場,慢慢會成為一個正常利潤的行業。


炮哥說房產


任志強之前講:城市化結束之日,房價下跌之時。跟王健林說的話可以結合起來看。

買得起的早買了,而且還買了很多套,買不起的更加買不起了。國家棚改大拆遷後,部分買不起的也被安置了很多套房,部分買得起的有了更多套房,當然有小部分是貨幣補償。

政策導向“穩”字當頭,因為內部經濟下行、爆雷跑路頻出、人口紅利已過出生率斷崖、國際排擠貿易戰、外部勢力干涉等內憂外患下,再主打房地產而忽視科技創新,科教興國的話,中國會步入深淵,惡性循環,這是場無形的戰爭。所以政治局會議稱,堅決不走老路。

三四線城市會緩慢進入下行通道。一二線城市總體緩慢上行到一個點後,這個點就是城市化結束之日,然後也緩慢進入下行通道,最後都進入平穩狀態。


不知稻


王健林所說的:“房價暴漲已經不存在基礎和可能,但北、上、廣、深等地的房價會永遠處於上漲中”。其實,目前的樓市也是這個狀態。

如今,中國的樓市價格漲跌情況大家都看在眼裡,即便地產大亨不出來解釋,稍微對樓市有點了解的人,也能看明白這些趨勢。

目前,我國的樓市供大於求,幾乎是人人知道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房價大漲暫時不可能。但是苛求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也不太可能。

就近幾年的房價變化來看,漲價時幅度不小,降價時漫步微挪,所以,總的趨勢是一直在上漲。就像商品促銷,表面看打七折、打五折,卻沒人注意打折是在提價的基礎上進行的,折後實際價格仍然是漲的。商業營銷規則大同小異。價格變化只是在迷惑消費者的心理。

不過,樓房不同於小商品,雖說價格暫時不會有打的變化,但是有能力的人,無論漲跌都會買;買不起的,再降價也只能嘆而觀之。

另外,適婚男性的結婚率,也是影響住宅樓銷售的一大原因。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我國適婚男性的結婚率明顯下降。其實這與樓市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買不起房而結不了婚,導致一些適婚男性索性放棄結婚,觀望樓市。而樓市又不可能大幅降價,導致放棄買房、不談結婚的適婚男性越來越多,從而又導致了住宅樓銷量的答覆下滑。

民間不是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嗎:“中國樓市的猛漲,丈母孃們起了不小的作用。”

如今,女婿們不再願意受丈母孃們控制,放棄買房,最終結果,樓市擠壓,但又不可能賠本處理,形成僵持狀態。

所以,王健林所說的那段話,其實也透著一種無奈,想漲不敢漲,想降又降不起,只能保持溫和狀態,靜觀其變。

大家對目前的樓市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這麼說吧,所有的炒作既然是炒作必定會有資本運營,有熱錢進入,存在泡沫。股市、油價、黃金………樓市從世界其他地方來看無不例外。

大資本炒作的特點:

1)週期長,往往一個大週期超過10年,甚至數十年,因為週期長,所以在你有生之年通常最多兩次就不錯了,因此很少有人會有應對這種大週期風險的意識。

2)不可控,政府或者某個企業家難以控制,那些說日本、美國房價暴跌前政府、銀行放縱的人,簡直是牽強附會,說的好像只有中國人有智商,猶太人、美國人、那些金融界頂層的都是傻子一樣,實際上是他們也想控制,但是資本市場太強大,控制不住而已。看看中國的人口基數,房價漲幅,剛剛出現上漲,政府都小心翼翼調控幾年,現在才有少許效果。然而目前中國私有經濟仍然只是一種補充,不是主體,試想中國經濟如果進一步開放,開放程度大一些,政府能夠控制得住?

3)強調一個偽命題,美國到底有沒有對金融風險進行控制。個人認為是很成功,從20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美國經濟整體上處於高速發展狀態,後來的金融危機難以像以前那樣波及到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反而每次金融危機都伴隨一大批新的技術壟斷公司的誕生。如,Facebook、亞馬遜、蘋果的爆發式增長階段都在2008年以後,而這個過程中傳統的跨國公司逐漸退居二線。實際上,最近的幾次金融危機更像是人為主導的、刺破的。

4)中國目前的風險到底是在不斷變大,還是在降低,誰知道呢,只有歷史知道


愛吃烤魚


如果按照純市場規律,因為投資回報下降和資不抵債,現在很多信貸要斷流,然後引發緊縮效應,房價會普跌。

如果按照特色市場規律,會保土地財政並托住資產價格。然後引發房地產投資的保本不賠預期,房價會普漲,但北上廣深漲更高。

如果按照現在的現實。國家不會讓北上廣深漲到天上去,尤其不會讓裡面的二手房東拋售套現,因為100萬套一線城市房產拋售外流,就是1萬億美元。必定限售或嚴厲控槓桿。

到三四線城市解救庫存或者略微炒炒都可以。

總的來說,現階段,保匯率為主。所以,北上廣深是凍樓的第一目標。後面會有房地產稅。

祝大家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