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兩千七百年前,華夏民族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謙謙上古貴族君子風的春秋時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屍橫遍野的戰國時代隆重登場。秦孝公渠梁廣招天下賢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國並不得志的衛鞅輾轉來到秦國,並憑藉一身才學和對天下局勢的清醒認識而得到秦孝公重用。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衛鞅在秦國掀起了影響深遠且飽受爭議的變法,一代強秦由此崛起。

時為西北邊陲蕞爾小國的秦國飽受六國摧殘撻伐,而今已在滅國邊緣。秦獻公身死戰場,年紀輕輕的仲公子渠梁在危難時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國夾攻下苟延殘喘,發誓變法崛起。

求賢令

國人列國賢士賓客: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國人賓客賢士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秦穆公之賢明,由此可見一斑,其一,開曠古先例,痛說國恥。歷數先祖四代之無能,千古之下,舉凡國君者,幾人能為?幾人敢為?其二,求強秦奇計,而非求平平治國之術,足見此公志在天下霸業。身處窮弱,被人卑視,卻竟能做鯤鵬遠望,生出吞吐八荒之志。古往今來,除禹湯文武,幾人能及?其三,胸襟開闊,敢與功臣共享天下。有此三者,堪稱真心求賢也。也正是這番雄心和誠意,才吸引了衛鞅的注意。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渭水之談,堪稱超越隆中對的佳話,可謂令秦穆公茅塞頓開,衛鞅對政治的理解儼然已超越了時代的侷限,放之現代亦有可取之處。

先言根本,直入主題,天下列國爭雄之時,國力消長為興亡根本。何謂國力?其一,人口眾多,民家富庶,田業興旺。其二,國庫充盈,財貨糧食經得起連年大戰與天災饑荒之消耗。其三,民眾與國府同心,舉國凝聚如臂使指。其四,法令穩定,國內無動盪人禍。其五,甲兵強盛,鐵騎精良。有此五者,方堪稱強國。而目下之秦國,五無其一。地小民少,田業凋敝;國庫空虛,無積年之糧;民治鬆散,國府控韁乏力;內政法令,因循舊制;舉國之兵,不到十萬,尚是殘破老舊之師。如此秦國,隱患無窮,但有大戰,便是滅頂之災。秦穆公深以為然。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治國之道,強國為本。王道、仁政、無為,盡皆虛幻之說,與強國之道冰炭不能同器。時下魏國乃甲兵財貨之強,齊國乃明君吏治之強,楚國為地廣人眾之強。目下正在變法崛起的韓國與齊國相類。然則上述三強,皆非根本強國,不足效法。此番論解,已讓穆公痴迷驚奇其中。

前三種強國範式之根本弱點,在於只強一時,不強永遠,只強表面,不強根本。魏國在文侯武侯兩代是蒸蒸日上,真正強盛,自魏罌稱王,魏國便每況愈下。齊國是這一代齊王強盛,之後必然衰弱。楚國則自楚悼王以後,一直是外強中乾,不堪真正的一擊。即或以目下正在變法之中的韓國而言,也是一代之強,甚至不出一代便會逞衰落之勢。此中根源何在?其一,變法不深徹。李悝助魏文侯變法,以廢除井田、獎勵農耕、興旺田業為主,疏忽了軍制、吏制、爵制、國制、民制之全面變法。齊國韓國則更是粗淺的整軍治吏之變法,沒有深徹的再造翻新。楚國之變法,因吳起慘死而中途夭折,對舊世族只有些須觸動,更休提深徹二字。其二,法令不穩定,沒有留下一個國家應當長期信守的鐵律。前代變法,後代復辟,根基不穩,必然是興也忽焉,亡也忽焉。有此兩大缺憾,豈能強大於永遠?又豈能成大業於千秋?惟其如此,三強四國不足以效法,秦國要強大,就要從根本上強盛!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秦孝公被這一番江河直下的理論強烈震撼!陡然覺得往昔那籠罩心田的沉沉陰霾,竟是頃刻消散,身心枷鎖頓時開脫,心明眼亮,堅實舒坦。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君臣同心,歷盡萬難,商鞅入秦之後,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大秦帝國變法還生,秦孝公賢明堅韌,商鞅穿越般無解存在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