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聲名雙重「降級」下騰訊宣布組織架構迎來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業績、聲名雙重“降級”下騰訊宣佈組織架構迎來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究竟有沒有夢想、會不會被“殺死”,如今騰訊顯然均有了新答案。

在沸沸揚揚的“內部架構調整”傳言喧囂了一月有餘後,昨日晚間,一則關於騰訊正式宣佈調整公司內部組織架構的消息被曝光,儘管逢國慶假期前,這則消息還是掀起了一輪討論高峰。今日一早,騰訊官方正式宣佈啟動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蓋棺定論,而這也是騰訊歷史上時隔6年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

針對本次調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略升級,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技術是騰訊公司最堅實的底層基礎設施,面向AI以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騰訊將以技術為驅動引擎,探索社交和內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態。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無論是外界的建議和鞭策,還是內部的思考和進化,都將是騰訊20週歲收穫的最好禮物。而這顯然是在回應近段時間以來騰訊在輿論場上遭受的“創新力不足”等批判性聲音。

1

原七大事業群變更為六大事業群,成立技術委員會

據悉,騰訊本次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完畢後,將成立六大事業群,新設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由原負責SNG事業部的高級執行總裁湯道生負責,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即Platform and Content Group),則由COO任宇昕主導,原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

業績、聲名雙重“降級”下騰訊宣佈組織架構迎來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同時,騰訊宣佈將成立技術委員會,通過內部分佈式開源協同,加強基礎研發,打造具有騰訊特色的技術中臺等一系列措施,促成更多協作與創新,提高公司的技術資源利用效率,在公司內鼓勵良好的技術研發文化,讓科技成為公司業務發展和產品創新的動力與支撐。騰訊預期未來可將內部開源成果開放給產業,為整個行業的技術研發人員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氛圍。

騰訊方面表示,未來也將持續投資於未來前沿基礎科學,繼續加大對AI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和量子實驗室的投入。

此外,騰訊將原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它將以更協同的方式結合社交、視頻、資訊以及其它富媒體資源,充分發揮騰訊資源特色與優勢,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早前有媒體報道,馬化騰曾在內部會議上提及,將社交網絡與網媒兩大事業群廣告部抽出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並將分散於該兩大事業群的相關業務與騰訊雲一同收編進行整合,並設立一個適應To B業務發展的組織架構。不過,目前來看,騰訊選擇為騰訊雲業務新增設立一大事業部。

迄今為止,騰訊分別在2005年和2012年有過兩大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2012年,騰訊將在2005年調整並確立的業務系統制升級為現有的事業群制,分別設立了包括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MIG)及社交網絡事業群(SNG)等在內的七大事業群。

顯然,此番調整分別動刀了移動互聯網、網絡媒體和社交網絡三大板塊,統一整合調整為平臺與內容事業群,騰訊方面表示,將會對原社交網絡事業群、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原網絡媒體事業群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有機地拆分和重組。在新的架構下,新事業部集聚了微信、QQ、QQ空間、應用寶、瀏覽器等在內的騰訊系四大社交流量巨池平臺,“為內容生態創造更好的生長環境”。

2

增設的雲業務與消失的網媒事業部

事實上,逢6、7年進行一次架構調整,對於騰訊這家巨無霸企業來說,其實相對有跡可循。

逢企業陷入內部僵化,再無法適應新興時代的發展趨勢,自我革新就會成為一輪新的“造血”行動。

2015年,騰訊眾創空間創業營導師吳宵光在騰訊大學上,曾針對騰訊發展歷程進行過詳細分析和解讀,梳理他的演講,發現如下三點:

1、2005年,騰訊首次迎來組織架構變革。

彼時騰訊公司多元化佈局已經完成,從1998年做QQ起家,到2000年選擇與中國移動合作做無限增值業務賺得第一桶金,之後於2003年推出互聯網增值服務,及為QQ推出會員服務,2004年開始進軍網遊市場,以及發力媒體、廣告業務。自此,騰訊原有的四層架構:渠道部門、業務部門、研發部和基礎架構已經無法採用最高層統一協調的方式解決企業內部溝通問題。因此,“我們做的第一次變化就是“事業部制”,把研發、產品全部拿下,由事業部的EVP來負責整個業務,相當於這個業務的CEO了。”

2、騰訊進入新一輪發展時期。

最初在2000-2005年完成公司第二階段發展佈局,2009年,隨著智能手機的面世,騰訊啟動PC產品的無線化,包括QQ及騰訊網等。時間進入2012年,是“中國互聯網的分水嶺”,手機QQ的消息數第一次超過了QQ,隨即引發了騰訊內部傳統部門沒落與新部門崛起之間人際的矛盾。

3、騰訊迎來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

拆散無線應用部門,全面無線化,開始佈局電商業務及投資版圖。不過,兩年後,電商領域的失敗使得騰訊進一步意識到需要專注核心業務,也因此開啟了投資的大門。“我們內部很難有這麼強的戰鬥力,(所以)就要開始搭建一個新的生態模式。”最終證明,騰訊搭建的生態模式即將坐擁的流量入口開放給投資企業(合作伙伴)。

隨著騰訊第三次內部組織架構調整消息迎來官宣,騰訊目前所倚重,亦或是未來將著重佈局的領域顯現出來。進入互聯網下半場,騰訊將向產業互聯網方向升級。為此,公司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將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業績、聲名雙重“降級”下騰訊宣佈組織架構迎來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下半場的關鍵詞,通過數字技術為產業升級,把消費者和產業對接起來將創造巨大的社會和產業價值。

2018年,在已經舉辦了四屆的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馬化騰發言提到,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做連接,並希望能夠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而在雲時代它則分別對應著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具體闡述開來,人聯網即完善人和人之間的互聯網連接,用戶從C端拓展到B端、G端,目前主要集中於政務雲的建設。物聯網即在AI和機器人等方面持續投入,“萬物互聯”。智聯網則是“超級大腦”,“未來在雲、邊、端將藉助超級大腦形成靈活調配資源和智能的’智聯網’”。他如是說。

按照騰訊方面的說法,騰訊認為目前已經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雲,就是存儲、輸送、加工、應用這一“新能源”的基礎設施,無論是新興行業還是傳統行業轉型,用雲量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

同時,除卻未來市場潛力,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也不難理解,騰訊發展雲業務對標的或正是與其體量不相上下的阿里。目前,阿里雲在國內的雲市場規模已達45%,並早早獨立成立新公司。只是,較於這位“老大哥”,騰訊以排名第二的身份目前只佔據約10%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騰訊此前一直作為社交網絡事業群一員,則是因為其技術框架與騰訊的起家業務QQ有著密切的技術共生關係。發展至今,騰訊雲已經成為企業產品和戰略部署的重要一環。

只是,較於重要的戰略地位,騰訊本身依靠騰訊雲所得的收入亦未成規模,甚至迄今為止在財報中尚未有單獨項列出,僅統一歸為“其他”收入。倘若不想落於人,在新的“數字時代”背景下,也不難理解騰訊緣何單獨增設新事業群,以突出強調其地位。

與此同時,本次調整也將裁撤網絡媒體事業部動作正式蓋章。

去年6月,該事業群已進行過一輪更迭,建立起大原創內容部門,將門戶網站騰訊網的內容與運營團隊拆分,該部門收入原創內容生產團隊,而騰訊成立大內容運營部門,負責所有網編內容和產品的管理。分析人士認為,促成調整的原因正是由於今日頭條等產品算法模式的顛覆。

將社交與內容進行融合,按照騰訊的說法,一方面,內容將有助於豐富和提升平臺的用戶價值,是平臺對用戶的“磁力石”;另一方面,各大平臺也大大激發了內容的傳播效力,成為了內容流轉的“放大器”。

業績、聲名雙重“降級”下騰訊宣佈組織架構迎來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目前,隨著騰訊在新聞、視頻、文學、音樂、動漫、體育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佈局,騰訊賴以生存的基礎“社交”則迎來發展瓶頸。2018半年報發佈後,作為社交巨頭,其QQ、微信等社交產品月活用戶出現了增長乏力現象,QQ及QQ空間產品甚至不升反降,環比增長數值為負。本次調整,可以視之為騰訊在進一步協同自家產品的合作與打通。為內容找到分發出口,為社交產品找到新的增長活力。

3

沒“夢想”又被“殺死”,輿論刀尖上的大動作

在進行此番大規模調整時,騰訊極為低調。低調之外,步步響動均是大新聞。一則,進入2018年以來,騰訊財報數字欠佳,引發了外界對其專注投資而忽視本身業務發展,以及極其倚重遊戲增收模式的質疑。二則,騰訊控股股價陷入低迷,一路跌跌不休,市值蒸發已逾萬億。與此同時,外界掀起關於騰訊創新力不足的批判聲。

今年8月,騰訊發佈2018半年報,財報一出,四下譁然。自2015年連年增長後,騰訊業績首次出現下滑。數據表明,今年二季度,騰訊收入同比增長達30%,但毛利環比下降7%,經營盈利較上季度甚至下降29%。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二季度,起收入同比增長高達59%,同時毛利同比增長11%,經營盈利環比增長17%。

業績、聲名雙重“降級”下騰訊宣佈組織架構迎來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不過,更為引發外界擔憂的是,儘管騰訊一直被批評營收過於倚重遊戲業務,但站在資本層面上,遊戲本身發展呈現利好趨勢並無太大問題,但當今年半年報披露後,外界驚覺,騰訊遊戲業務下滑嚴重,這才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根據獵雲網此前依據公開資料整理的數據,騰訊二季度增值服務環比下降10%。歸屬為增值服務業務的網絡遊戲業務較第一季度則下降12%,其中智能手機遊戲領域下降則高達19%。對此,騰訊在財報中提及,未來考慮將熱門戰術類經濟遊戲商業化,並提高現有遊戲的參與度以實現商業化,譬如《王者榮耀》中新推出的生存遊戲模式。

而在糟糕的財報發出後,又為本就跌跌不休的股價平添一把火。當月8月15日收盤時,騰訊股價報336港元,下跌3.6%。16日股價再度大幅下探,最低至319港元,收報325港元。而這僅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低迷股價中的尋常一“跌”。據統計,自今年1月份高位475.6港元到低位305港元,騰訊市值蒸發已逾1.5萬億港元。進入9月,騰訊也曾連續三天回購股票,試圖重燃資本對其的信心。

不過,騰訊最為外界詬病的還是產品創新動力不足,過於依賴投資業務增收,被批評“沒有夢想”。

自2011年騰訊在社交領域遭遇“米聊”的衝擊後,開始革新原有理念打造“微信”,自此騰訊再無現象級新產品面世,多年以來,揹負的“抄抄抄”罵名反而愈演愈烈。事實上,自騰訊“創業五虎”之一,前CTO張志東於2014年正式離職後,騰訊在技術體系的部門協同之間產生了較大問題。馬化騰在告別張志東離職的內部郵件中也提及,創業初期、直到創業多年以後,張志東都是騰訊首要依賴的一線技術專家,也是騰訊的技術主心骨,為騰訊互聯網海量服務能力奠定了深厚的技術基礎。但隨著“主心骨”不再主管技術事業群,騰訊多年來再也沒有找到核心的“技術領袖”,替代張志東成為公司內部技術協同的操手。

業績、聲名雙重“降級”下騰訊宣佈組織架構迎來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而隨著阿里成立達摩院等在技術方面展開的強勢動作,騰訊終於意識到與之形成相匹配的技術部署力量重要性。不過,擺在騰訊面前的問題是,成立單獨的技術委員會後,是否能夠解決“主心骨”缺失的狀況下,重新爆發技術驅動產品創新的力量。

與此同時,隨著今年國內一眾互聯網科技公司的上市,無論是嗶哩嗶哩,還是虎牙、映客,以及拼多多等,騰訊作為背後的投資方收穫頗豐,百億收益不在話下。但根據此後的半年報數據,騰訊目前業已放緩投資業務的比重,今年二季度用於投資併購的金額為254.6億元,遠遠低於上季度的540億元。

如今,騰訊正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遇。一方面,本身所倚重的遊戲、社交等業務呈現頹勢,另一方面,多年佈局下的投資版圖被批“失去本心”,遭受輿論的抨擊和質疑,騰訊亟待內部轉變優化,尋求突破。不過,此前種種跡象表明,騰訊思慮很早。

馬化騰曾於騰訊去年員工大會上提及,目前騰訊在管理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內部的組織架構,而騰訊前CTO張志東也在騰訊內部分享時提出,騰訊現有組織結構業已滯後。隨著馬化騰的一句“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地梳理”,可以清晰地預見,這家已經20歲的巨無霸互聯網公司將在不久的將來航道變換,舵手重尋方向,唯一的問題只在於,航線是否能夠直行,還是曲折彎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