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菜市場的死與生:消失的菜市場與「轉移」的人口

大家到,這裡是小楊說創業,我們今天來討論下菜市場的前景與發展。目前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城市菜市場的死與生:消失的菜市場與“轉移”的人口

從“買賣關係”到“服務關係”

比如一家傳統的菜場,上面有很多家菜販子在賣土豆,他們的土豆都是從批發市場以2塊錢/每斤的價格批發過來的。但是他們在這家菜場裡賣的價格卻不同,老實的人只敢賣2.3/每斤,膽大的人可以賣3塊錢/每斤。

戲劇性的是,老實人賣得便宜卻不太會吆喝,膽大的人賣得貴卻很會吆喝,所以膽大的人賺的錢更多。後來膽大的人還學會了如何包裝和營銷,所以賺的錢越來越多,後來乾脆承包了菜場,脫離了菜販子這個階級。

階級和貧富分化就是這樣產生的。

城市菜市場的死與生:消失的菜市場與“轉移”的人口

未來的菜場是這樣的:

所有的菜販子依然會以2塊錢/每斤的價格從批發市場進貨,但是他們賣的時候價格是規定好的,比如就是2.5/每斤,但是每一個前來買菜的人,都是默認這個價格的,不會有討價還價這個環節,而且他們的錢都是付給菜場的,拿了就走。

肯定有人要說,那菜販子怎麼賺錢?

菜販子賺的錢只跟他賣的土豆的多少有關係,由菜場事後統一結算,每個菜販子那裡都有一個記賬本,每一個菜販子每做一次生意都會喊到:我又賣了三斤、我剛才賣了五斤等等。由於所有生意都被大家看在眼裡,所有很難作弊,大家都會統一記賬,然後即使你的賬本丟了,別人那裡也有你的賬。

如果菜場想除去運營的費用之外,還想再多留點私房錢也是很難的,因為每個人手裡都有一個賬本,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賺了多少錢,隔壁老王賺了多少錢,多少錢應該交給菜場管理運營,這是一筆公開賬目。

所以未來的一切生意都是光天化日之下進行,每一筆訂單都是眾目睽睽之下產生,你想坑蒙拐騙,門都沒有。

這就是一種可以分佈、各自記賬的技術。

那麼OK,這時肯定又有人說:有的菜販子勤快,有的菜販子懶惰;有的菜販子聰明,有的菜販子愚笨;難道我們不鼓勵多勞多得嗎?

當然是你賣的土豆越多、賺的錢就越多,每一個菜販子都應該把自己的聰明勤勞放在吸引更多顧客上。當然傳統的忽悠是肯定行不通了,因為太公開透明瞭。

這時傳統競爭就會升級成一種服務競爭:

城市菜市場的死與生:消失的菜市場與“轉移”的人口

比如有的菜販子會這樣對買菜大媽說:你買了我的土豆,我會幫你把削乾淨。

其它菜販子就不服了:你買了我的土豆,我不僅幫你把皮削乾淨,還幫把菜你送到家。

而真正聰明的菜販子會這樣幹:

大媽,我這裡不僅有土豆,還有牛肉,您可以再買一點做土豆燉牛肉,另外我還可以再送您兩根蔥,送給您一份菜譜,把菜都給您洗乾淨打包……

看明白了吧,這就是消費升級。

商家和消費者的關係,正在從“買賣關係”升級成為“服務關係”,未來比拼的是你的深度服務能力。

產品的事交給廠家去完成,售後和客服也是另外一塊單獨的內容,商家要做的是產品的衍生,它決定著你吸引消費者的能力,也是商家最有價值的地方。

我們還可以發現,在這種商業邏輯之下,就不存在暴富的方式和暴利的產品了。這才是在一個真正成熟的社會具備的特徵。

上述舉例也可以引申出商業變革的基本邏輯:

傳統商業是一環吃一環,在產品經過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會加價,然後再出貨,這其實是一種單向的賺“差價”模式。你的上游環節究竟賺了你多少差價,你是不知道的,當然你也不知道你的下游環節究竟能賺它的下游環節多少錢,所以大家都是在互相保密。

顯然,上下游環節是一種侵吞的關係,此消彼長,你賺的多我就賺的少,你賺的少我就賺的多,所以每個人都儘量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而未來,由於互聯網的公共性和鏈接性,消費者有機會直接跟各種品牌方接觸,於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直接付錢給品牌方(生產方),這就導致現金會不增不減地直接到了品牌方手裡,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層層盤剝。

那麼渠道方和服務方該怎麼賺錢?品牌方拿到錢之後,再按照事先的協議把價值分配出去,(當然每個環節的價值回報是和其貢獻作用直接對等的),於是大家以契約條款為約束,組成了一條新的價值鏈,然後井水不犯河水。

於是,你的回報是由你提供的價值決定的,你的服務能力越強大,能吸引的人就越多,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而且未來你能產生多少價值、能賺多少錢,都是公開、透明的,而不像以前被捂著,這就是點對點的價值鏈。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