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電視劇和電影要用配音,而不是原聲?不用原聲是不是導演和演員對片子的不尊重?

登西麥瑞


國產影視劇使用配音常見理由有三種

  • 演員臺詞不佳

演員臺詞不過關又分兩類,一類因國產影視劇經常會採用外籍或港臺藝人造成。外籍藝人受語言限制大多無法獨立完成中文臺詞,港臺藝人普通話達到標準的演員亦不多。這些受語言或口音問題限制的藝人,都需要配音演員加持。

即使成中國媳婦的秋瓷炫以及出演過十多部內地作品的陳喬恩等人,亦離不開配音。

另一類不過關,則因演員臺詞功底不佳、不敬業,這是最受詬病的一類情況。在一些知名人士甚至配音演員的爆料中“數字小姐”、“數字先生”現象層出不窮,演員臺詞太弱以及對職業的不負責,讓他們無力呈現完整的表演,只能依靠配音輔助。

對於這種現象,老戲骨王勁松的斥責最為貼切:

什麼時候演員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搶,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裡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吶?
  • 檔期不足

國產影視作品大多無法完成現場收音,很多時候需要演員後期重新配臺詞,這便牽扯到演員檔期問題。大多數知名度高的演員檔期長年處於無縫銜接狀態,如果製作方在簽訂合同時沒有預留足夠配音檔期,後期演員便無法給出足夠檔期配音。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林更新。

該片原本由林更新原音出演,預告片中也是原音,但正片上線後卻是由姜廣濤配音而成。因為電影后期製作過程中出現參演演員之一胡東涉毒發生,這一意外讓片方不得不刪除他的戲份重新配音,但當時林更新已經進了新片劇組,無奈之下只能配音。

不過,更多的情況是製作方為了節約成本,未預留足夠的檔期。演員擅長的是現場表演,後期配音則是配音演員的主場,兩種職業專長的不同註定了演員配音速度無法與配音演員速度媲美,一位專業配音演員一週能完成的工作量,演員可能要花費幾倍時間。

同時,配音演員薪酬比演員低,製作方出於成本考慮,更傾向選擇“便宜好用又高效率”的配音演員。

  • 聲線不貼合

這一情況相對較少出現,《琅琊榜》的靳晨是一個典型案例。該角色演員靳東的“老幹部”聲線與靳晨的瀟灑個性不夠“貼合”,於是製作方選用姜廣濤配音。這一選擇當時引發不少爭議,因為靳東的原音觀眾熟悉度太高,配音反而讓熟悉他的觀眾感到“出戏”。


除了這三種常見原因外,還有一些“小眾”的理由,總體來看似乎製作方、導演、演員各有一鍋,但不用原聲是不是代表導演、演員對影片不尊重?不能一概而論。

在七話看來演員不尊重影片這一點存在一些爭議,因為除了臺詞不過關、不敬業的演員,還有很多無法控制配音的演員存在。

以出道即是實力派演員的鄧超為例,他有一部被觀眾視為“最沒有存在感的”《倚天屠龍記》,這部作品可以算是鄧超演員生涯的一個“黑歷史”。

然而,當觀眾吐槽該劇製作粗糙、鄧超表演不佳時,卻忽略了一個細節,劇中張無忌能由鄧超親自配音還是他自掏腰包爭取的結果。

彼時已經算是人氣明星的鄧超,想要為自己的角色親自配音尚且需要自付成本,那些實力不足話語權低的演員,又如何能左右自己的作品呢?大眾把太多視線放在了演員臺詞差、不敬業問題上,忽略了讓演員使用配音的最終決策者:導演。

在濫用配音這一問題上,真正不尊重作品與觀眾的,是導演

當一部作品因配音受到爭議時,首先進入輿論風口的是站在臺前的演員,他/她專業能力不足還是不夠敬業?這是大眾熱門質疑。但無論是演員臺詞能力差還是工作不敬業,都不能磨滅一個事實,這些演員是由導演拍板採用。

  • 選擇演員時,導演降低了專業要求

為什麼屢屢選擇不敬業、臺詞弱的演員?是國內導演對專業的要求太低。

在日本,臺詞是演員的基本技能,配音演員的領域是動畫、譯製片,對於影視演員需要配音這一說,他們的反應是“聞所未聞”。導演出於各種原因降低挑選標準,採用臺詞不過關的演員,是國產劇配音現象持續發酵的溫床。

面對存在語言、口音問題外籍、港臺藝人,導演輕易妥協也是對藝術的不尊重。以我們與韓國影視圈的合作為例,對方的製作團隊在採用無法完成韓語臺詞的中國藝人時,並沒有選擇為他們配音,而是打造適合的角色。

舒淇參演電影《我的老婆是大佬3》,角色設定為香港黑幫老大的女兒,人設讓她的全程中文毫無壓力。張亮在好友樸海鎮的作品《Doctor異鄉人》中客串時,角色設定是也一名中國人,幾句生硬的韓語臺詞也合情合理,並不會讓觀眾覺得奇怪。

反觀韓籍藝人參演的國產影視作品,不會說中文的藝人也能順利拿到一個地道中國人角色,甚至還是古裝角色。即使對影視作品質量要求高的觀眾吐槽他們口型不符、表演不接地氣,也阻擋不了導演們對他們的“照顧”,失去了對藝術的精益追求。

因為需要為不精通韓語的外籍藝人打造特定角色,韓國影視作品中出現外籍藝人的概率便低了許多,我們可以說他們的作品不夠“包容”,卻不得不認可堅守這個底線的他們,優質作品越來越多,甚至與好萊塢的深度合作也勝過了產量更高的我們。

對不會說中文的外籍藝人已經如此寬鬆,只是存在口音問題的港臺藝人,導演更無約束。導演在演員選擇上放寬要求,既讓配音持續氾濫,也讓演員失去“羞恥心”。在內地打拼五年以上的70、80後一線港臺藝人,能夠說一口標準普通話的,不超過三人。

  • 作品製作,缺少“匠心”

除了演員選擇外,檔期造成的配音問題,根源亦出在導演的匠心上,對作品利潤的追求大過了對藝術的執著。

大量影視作品需要後期配音,是因收音技術方面“不足”。國產影視劇製作水平日漸先進,甚至在曾經的短板特效製作上也有了與好萊塢大片抗衡的實力,但最基本的現場收音技術卻“停滯不前”。

是真的技術水平太差嗎?似乎不是。

古裝劇被視為最難現場收音的題材之一,但擁有大量群戲、臺詞拗口的《大秦帝國》卻做到了現場收音,成為追求原音質感觀眾心中的“白月光”。為什麼《大秦帝國》擁有的收音“專利”不能廣泛普及?因為現場收音成本遠高於配音成本。

選擇配音,製作方付出一筆相對“廉價”的配音演員片酬,即可完成大半工作。選擇現場收音,首先要挑選專業功底紮實的演員,再選擇能夠控制的拍攝場地,最後還需投入先進的現場收音設備,配備專業人才。

兩相對比之下,明顯前者更加快捷省錢,追求高效率低成本的導演難免會選擇前者。

可能會有人說導演也很冤,市場決定需求,觀眾對流量明星的追捧讓製作方不得不花費高價選擇實力差的流量演員。又因為高片酬的付出,不得不在製作上縮減成本,用配音代替原音。

但影視製作行業在追求高經濟價值之時,永遠不能忽略藝術底線,一個作品的決策者失去了底線,怎能成就好的結果呢?希望持續不斷的配音爭議之後,導演們能夠真心反思這個問題,多一點匠心,迴歸對藝術純粹的追求,讓國產影視作品迴歸“正途”。


七話影視


用原聲跟尊重無關,跟條件緊密相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今年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被稱為年度經典,不僅僅是因為精緻並且契合歷史的“服化道”,不僅僅是因為恢弘的建築,也不僅僅是因為廣角鏡頭的採用,也不僅僅是演員,老戲骨,比如雷佳音,韓童生,尹鑄勝,呂涼等人出色的演技,同時還有大膽的現場同期聲。

韓童生跟尹鑄勝的演技表情,加上他們的同期聲,給我們身臨其境,出神入化之感。

但是,現場的同期聲(原聲),對現場,對演員的要求特別的高,需要現場不能有雜音,而且對演員的臺詞功底要求高,配音可以後期慢慢的念稿,同期聲要求演員的需要背臺詞,對演員的演技,音色狀態都是一種考驗。

很多人在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總是聽到聲音忽大忽小,易烊千璽有時候說話有口哨聲,這就是同期聲的弊端,儘管後期聲音可以修,如果演員臺詞功底不到位,收音設備離的遠近不同,同期聲就很容易出現瑕疵,進而讓觀眾對電視劇的觀感下降。

說白了,同期聲(原聲)條件限制高些,配音在時間上,形式上可以相對隨意些,而且很多演員一方面臺詞功底不到位,一方面自身聲線不夠出色,或者說不符合人物角色,再加上現在很多明星很忙,有些人連出場都用替身,別說本人配音了。

如果條件合適,用原聲更加的有身臨其境之感,配音也是多方面考慮的一種妥協表現。

延伸一部說,現在的很多明星,因為人氣,讓他演戲,但是表現勉強,你再讓他同期聲,簡直是趕鴨子上架,勉為其難。

採用配音的話,一方面不需要明星,只有用專業的配音演員就行;另外一方面,導演對電影或者電視劇,可以更好的整體把控,同時對於電影電視劇的後期製作來說,也少了很多麻煩。


你說呢?

我是大鵬哥,喜歡就關注我。


濟州府大鵬哥


大家都知道,一部電視劇好看的電視劇除了演員演技,故事情節之外,好的配音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很多電視劇現場都是有收音的,但是拍攝現場人比較多,是不保證完全的安靜的,配音是為了更好的效果。

其次大家都知道很多演員都是來自五湖四海,而念臺詞的時候可能會夾雜點口音,特別是那些來內地發展的港臺演員,口音太重了,沒有配音根本就不行,而且很多演員的臺詞功底並不好,沒有配音演員專業。

還有一些不敬業的演員連臺詞都懶得背,直接都是用1234567來代替臺詞的,碰到這種估計連配音演員都頭大。當然也不乏有臺詞功底過關的老戲骨。

很多演員聲音都是有侷限的,設想一下如果一個高冷御姐頂著一口娃娃音出來,一個可愛軟妹卻有著一口鴨公嗓,這樣觀眾很難代入劇情,會很容易出戏吧。










黑色幽默啊


確實有很多電視劇和電影用的是配音,而不是原聲。這樣做並不是不尊重導演和演員。

不用原聲是為了做到精益求精,全方位的貼合角色。因為演技到位,形象到位,不代表聲音貼合角色。

很多演員,擁有高超演技,可以闡釋出角色的內心所想,設計出來的動作、表情也都是神還原。同時,服化道的配合下,形象也符合大家對角色的設想,但是不代表演員的聲音也貼合角色。


相對來說,聲音貼合角色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比如按照劇情需要,某個角色說的是某個地方口音,但是演員並不是當地人,刻意訓練將某個地方口音,難度很大,真的說出來,當地人也會覺得不倫不類。

此外,一些演員很優秀,但是他們說話的聲音與角色本身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使用配音,則會讓角色闡釋的更加傳神。

例如,我們都非常喜歡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我們也知道,林黛玉的聲音並不是陳曉旭的,而是配音呈現的。可是,在看電視劇《紅樓夢》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林黛玉就是陳曉旭的樣子,而她的聲音也就是劇中的聲音。

這便是演員和配音演員合作的完美案例,缺一不可。

在影視作品後期製作的過程中,需要配音這個環節,有的角色是演員自己配,而有的角色是由專門的配音演員完成。一些演員更希望自己的角色由專門的配音演員來完成。

在《全職高手》這部劇中,藍雨的隊長喻文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次採訪中,喻文州的飾演者高瀚宇透露,喻文州這個角色的配音是自己完成的,但是當時被安排自己配音的時候,他有一點失落,因為別人都有專門的配音演員來配音,而自己的角色只能由自己配音。

可能在觀眾看來,如果演員可以給自己的角色配音,說明他的音色不錯。但是,在演員看來,會產生不同的想法。

結語

隨著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要求不斷提高,一方面,演員需要認真背臺詞,不能過分依靠配音,另一方面,配音演員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與演員合力,共同塑造完美角色。總的來說,配音的作用在於提高影視作品的質量,與不尊重演員和導演無關。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一、拍攝環境嘈雜

一些影視劇拍攝的現場環境嘈雜,錄出的聲音難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即使決定採用演員自己的聲音,也是會在後期製作的時候重新到錄音棚錄製。

在拍攝的過程中,因為是在同一個影視基地,所以前前後後有十幾個劇組同時開拍,現場收音會非常的嘈雜。很可能這邊劇組拍古裝戲,隔壁劇組在拍諜戰戲,槍炮轟鳴的,現場錄音的時候雜音非常大,所以現場收音非常不適合,只能考慮後期配音。

二、關於臺詞功力

那麼既然採用配音演員的聲音了,是不是演員在演戲的時候就可以不用按照劇本說臺詞了呢?電視劇啟用配音的另一個原因——臺詞功力。聲,臺,形,表,是演員們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聲,臺,形,表,指的是聲樂、臺詞、形體、表演。

在影視劇中,即使用了配音員的聲音也是需要演員按照劇本來說臺詞的,只有演員準確無誤的說出了臺詞,配音員才可以正確的對上演員的口型,這樣才不會讓人們感覺到配音和表現內容有出入。在一些的劇情裡,演員索要表演的都是有替身來完成。

明星如果沒有時間來自己錄製配音,那麼這些地方就都會交給自己的配音替身來完成。

臺詞雖然是成為演員最基本的要求,但現在,很多演員臺詞功底根本就不行,劇組拍攝通常都很趕,因此能演好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不會有時間再讓演員去一字一句去磨臺詞。

三、觀眾語言的不一樣

除了自身臺詞功底不過關的演員需要配音之外,來內地拍戲的港臺藝人,或者講話口音很重的藝人,都需要後期的配音去拯救,才能保證統一性。

有些影視劇作品當中有一些不會說普通話的演員,或者是觀看的大部分對象是隻能聽懂普通話的,自然而然的這些部分也是需要配音員來替代的。就好像在播放《瘋狂原始人》的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去觀看大陸配音的版本。

其中非常鮮明的例子就是香港影視劇,香港的警匪片廣受大陸的觀眾喜歡,但是有大部分的觀眾是聽不懂粵語的,所以影視公司會有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的輸入,國語的版本是為大陸的觀眾。

四、更好地表現人物特點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可能就是,採用配音員的聲音是為了更好的表現影視劇中的人物特點。

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由周迅和李亞鵬出演的《射鵰英雄傳》中,周迅和李亞鵬都沒有使用配音演員的聲音。在電視劇播出時,他們的聲音也是成為了大家吐槽的熱點。

據說,配音界有這樣一句話,“配音的都能演好戲,但演員未必能配好音。”配音演員孟宇曾表示:“有些演員戲很好,演的時候有那個氣氛,但讓他進棚去配音,卻配不出。

無論是用演員自身的聲音還是需要用配音員的聲音,其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可以讓這部作品以最好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萬國大歷史


很顯然,用配音,並不是導員和演員對片子的不尊重,一切都是為了片子的成功。能夠更好的使影片更加容易推廣傳播,造出更優秀的電影。

用配音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大多數演員都有自己的短板,有的是普通話不過關,有的是普通話還可以,但吐字發生不流利。如果採用他們的聲音的話,很容易讓人跳劇。比如讓香港演員周潤發演孔子,不用配音,發哥上來一句:“雷猴啊”。觀眾會不會笑噴!

第二,配音演員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磨劇情的需要。

演員更多的呈現是塑造人物的外表和內心,在形象上,畫面感上給人留下印象。但這不是全部,除了有形,還需要在聲音上有辨識度、準確度。在繁重的拍攝階段,演員能做的往往除了劇情之外,留給他的公共時間其實並不多。不可能因為幾個鏡頭或者聲音,讓太多的人,花太多的時間去等待。大多數影片製作任務都放在了後期剪輯、配音上。

一旦有了畫面形象,配音演員往往可以儘快的進入狀態,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也可以提高影片的質量。

也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配音演員,比如周星馳的御用配音演員石班瑜。為周星馳的作品增色不少,或者說周星馳和石班瑜是相互成就的。

除了給演員配音外,還有個行業就是演員的替身。同樣,這也不是導演或者演員對自己的電影不尊重,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如果替身能高效、更專業的完成一些動作,而這些是演員本身所不擅長或者沒這個能力的,為了劇情需要,都是可以嘗試和獲得理解的。當然,我們十分鄙視那種自己能做,卻事事不做,只靠掛名、摳圖的演員,這樣的演員或許自己做人都沒做明白,又怎麼能去詮釋別人呢?

無論是配音還是替身,都是影視行業的一個環節,也是這個行業人員更新換代的成長途徑,其實觀眾並不十分關注聲音到底是誰配的,更關注的是電影的效果好不好。


羅說體育


只是因為原聲很難聽。

不管後面的配音是演員自己,還是另找配音演員,都只是為了好看,好聽。

有興趣去看看《西遊記》的拍攝花絮,裡面的每個演員,都是直接說自己最順口的話,有很多是粵語 也有很多是方言,悟空自己的聲音也很難聽,就是一種沒配音根本不行的狀態,後期肯定得配音,還得找專業的配音演員來配。

至於不配的。

有一個《朱元璋》,胡軍的那版,我不知道有沒有配。但是我看那個劇,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配音的。一方面,裡面很多演員臺詞功底很差勁,如陳友諒的兒子,盲猜關係戶,另一方面,聲音像是拍攝現場直接採集的,後期沒有補錄那種,聽起來質感不太好。

除過這些,再舉正面例子,《大明王朝1566》,裡面只有少數幾個演員配了音,其他人都是原聲,陳寶國,倪大紅,等等,那個臺詞,表演出來的質感,看過的人都知道,但是那麼專業的演員,要湊齊真的難得。


餘逸遙


原聲更能考驗演員本身的各方面素質,可是還是有好多電視劇、電影用的配音,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有三點

第一點:一部電視劇不可能是幾個人就能拍好的,所以現場有好多人,如工作人員,演員,還有遊客,拍攝現場嘈雜,如果用原音,電視劇豈不是沒法看

第二點:演員也有各個地方的,發音不一樣,方言嚴重的話就會影響整個電視劇的質量

第三點:配音演員更能準確地把握劇里人物的聲音特點,從而帶入觀眾情感


噠噠X噠


收聲設備不夠好,現場雜音多


壹秋如霜



1. 演員:a. 演員臺詞功底差,這在中國很普遍,尤其是電視劇,大部分演員到了現場才背臺詞,背不出來,有的演員就胡說一氣,混過去,到時候,配。b. 演員有口音,或是非母語的表演,每個演員的語言天賦不一樣,天分好的,如魚得水;稍差一些的,後天努力,比如好幾位國內女演員;但第三種還是很多的。c. 演員同期聲音太小。很多沒經過舞臺訓練的演員,很難做到臺詞音量小卻有足夠的清晰度,尤其是一些情感戲,照顧到最終聲音的可懂度,只能在後期重新配。d. 有些演員喜歡在後期自由發揮。現代啟示錄裡,馬龍白蘭杜的臺詞全部重配,因為他想在後期的時候再創作。

2. 錄音:a. 同期錄音師能力不夠。現場拍攝瞬息萬變,錄音師如果經驗不足,應對失誤,或是責任感欠缺,都會導致同期錄音不可用,只能到後期去配。b. 現場不可控的噪聲。拍攝現場確實有很多噪聲很大並且確實不可控的情況,比如風機,比如很大的海浪,或是槍炮爆破,錄音師盡其全力控制噪音,但還是達不到足夠好的信噪比,並且現場沒有采取更多的補救辦法,那也只能後期配。c. 音色統一。現場某一個演員臺詞不合格,和他/她對戲的演員有可能也要重配,否則音色不統一。

3. 導演:a. 導演在剪輯完成後,覺得有些臺詞不準確,需要改動,那麼也會請演員來補配音。b. 導演在拍攝現場有很高的決定權,好的同期錄音和好的畫面一樣需要時間,但是在面臨拍攝進度,演員檔期等實際問題的時候,能夠堅持不放棄聲音質量的導演真的很少,這也是一個導致配音的重要因素。c. 導演在現場有時候需要提醒演員,如果他/她沒有足夠的聲音意識,就有可能會把自己的聲音和演員的聲音搭在一起,後期就需要配音。

4. 現場其它各部門:a. 製片部門在現場應該協助錄音部門控制一切噪音,這是個艱鉅的任務,但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場任何噪聲都可能導致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付諸東流,或者,配。b. 美術置景,在攝影棚裡搭建的景所用的材料一定會和實景有所不同,儘管視覺上很真實,比如科幻片中飛船的地面,幾乎不太可能真的採用金屬材質,而是使用木板,如果這個假的腳步聲和臺詞在一起,那麼只能後期重新配製金屬材質的腳步聲,以及臺詞。c. 攝影燈光部門,有很多噪音源,比如軌道車,比如高功率的燈頭以及變壓器,或是手持鏡頭時的腳步聲,如何避免或有效控制這些噪音,是一定需要產生噪音的部門來配合的。d. 有些時候,話筒不能到達理想位置,只是因為某一個燈留給話筒的影子正好進了畫面,儘管話筒沒有穿幫,好的燈光師會主動解決這種影子,甚至提前就考慮到這種問題;反之,話筒不到位,音色不對,很可能就需要配音了。e. 如今多機位拍攝越來越普遍,如果某臺機器畫面卡的很大,同時另一臺機器又在拍特寫,釣竿話筒一定是不能到位的,這也可能導致聲音不準確----特寫的畫面聲音聽著是全景的感覺,如果恰巧由於某些原因,藏在演員身上的無線話筒不可用,或音質不佳,那麼後期也要配了。

5. 上面的意思:還有一些配音是為了能夠讓一部耗盡上百號人的心血辛苦得來的作品不會因為一句臺詞而不得不被封存所作出的讓步。

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