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点亮智慧审判之路

——江苏昆山法院打造无纸化、可视化、集约化审判新模式

“千灯”点亮智慧审判之路

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在“电子卷宗+全景语音+智能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基础上,以所辖千灯法庭为试点,抓好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智能编目基础工作,创新开发智能中间库,以非核心审判事务、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和社会化外包为机制保障,推动了审判流程再造,实现无纸化网上办案,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智慧审判一体化“苏州模式-千灯方案”。今年4月份试行至今,千灯法庭通过该模式共新收案件716件,结案582件,人均月结案43.7件,同比上升40.4%,平均审理周期缩短6.2天,审判质效大幅提升。

向科技要生产力

近年来,昆山法院受理案件数量逐年增多。2017年该院受理案件数达到了42618件,同比上升了17.1%。面对如此繁重的办案任务,昆山法院主动向科技要生产力,自觉将信息化手段贯穿于立案、审理、执行全过程。2017年,该院在苏州地区率先成立了诉调对接中心,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作用,大力推进繁简分流。他们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设立诉讼材料收发中心、电子云柜,安装OCR软件识别系统,与辖区46个律师事务所全部建立网上立案平台,自主研发案件繁简智能分流系统和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文书一键生成系统,为推进无纸化网上办案奠定了基础。

今年年初,昆山法院多次召开党组会、院长办公会,大力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实施意见(试行)》《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工作规定》《千灯人民法庭无纸化网上办案操作流程》等系列文件,推进无纸化网上办案工作。4月初,千灯法庭试点工作拉开序幕。

实现全程网上办案

千灯法庭充分发挥“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八个平台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跟随邓丽红法官体验了一天“智慧审判苏州模式”。上午在一号法庭内,邓法官开庭审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审判席上没有堆积的卷宗,取而代之的是系统里完整的电子卷宗,通过法庭记录语音智能生成庭审笔录,原被告双方通过观看各自面前的显示屏,进行电子质证、法庭辩论等庭审活动。旁听群众则通过大屏幕实时观看法庭调查以及双方的质证过程。庭审结束后,庭审笔录以及新提交的证据材料均已扫描至系统,邓法官运用法律文书“左看右写”、类案推送等功能,结合该院自主开发的道赔案件文书一键生成系统,轻点鼠标便自动生成了判决书。

“这样的工作效率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庭审时间长、翻阅卷宗费时费力、类案查找麻烦等诸多问题,在智慧审判的助力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可以说是审判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邓法官向记者感慨道。

推进人员分类管理

“千灯方案”将传统“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团队审判模式,改变为“多个法官+法官助理”共享一个辅助事务服务团队的审判模式,书记员角色不再存在,法官事务性工作减少50%以上,突出了法官主体地位。智能中间库和司法辅助集约化服务中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能中间库主要具备完成电子卷宗随案同步扫描后纸质卷宗的存放、全流程系统留痕、以及连接承办法官与辅助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功能。”千灯法庭法官助理屠光睿告诉记者,“而司法辅助集约化服务中心则创新性地集合了全庭的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集中办理应诉、送达、管辖权异议、一键报结等工作。”办案法官只需向司法辅助集约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发送指令,工作人员根据指令完成相关事项,纸质卷宗则移交中间库,整个系统集约化管理,快速高效。

全程留痕可视化

“千灯方案”让院庭长可全流程、全方位同步监管全部案件。法官将辅助事务线上派至服务中心后,可以随时通过系统催督办理。服务中心完成交办事务后,也会通过系统通知法官及时启动下一个流程。法官和服务中心任何一方不及时完成流程的,系统会提示院庭长介入管理。

“以往庭长的审判管理任务非常繁重,既要经常召开庭务会和部门法官会议,听汇报、看卷宗、逐案排查,还要管理辅助人员的工作,想要对每个案件进行精细化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千灯法庭庭长徐福灿向记者透露,“‘千灯方案’实现了辅助人员与法官的脱离,有利于从程序上监督法官及时高效完成审理工作,而电子卷宗同步扫描、收发系统关键流程时限提醒、预警功能的采用,为庭长及时介入监督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新型的审判管理模式实现了案件办理全过程可掌控、节点可查询、进程可预期,既可避免催督办滞后等情况,也能解决放权后监管难的问题。昆山法院院长韦炜认为,“千灯方案”不仅有利于解决人案矛盾这一基层法院的痼疾,更有利于流程再造所引发的管理、监督模式的积极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