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死後,唐玄宗爲何不放過幫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藍顏刺骨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所生的女兒,整天伺候一位如此權傾天下的母親大人,作為女兒的太平公主耳濡目染的肯定是武后的各種權謀,用句黃健翔的名言來說,那就是她繼承了武則天最優秀的傳統,縱橫捭闔,叱吒風雲。史書就曾這樣評價太平公主,說她“方額廣頤,侍武后久,善策人主微旨,先事逢合無不中。”宮闈中權力鬥爭是慘烈的,不玩弄權術、左右逢源、察言觀色,在宮鬥劇中是活不過三集的。



太平公主先是嫁給了薛紹,並且給薛紹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薛崇簡、薛崇敬、薛崇行。但薛紹死後,她又先後改嫁武承嗣、武攸暨,感情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太平公主的得勢要從誅韋氏和安樂公主說起,那時,她就與後來的唐明皇李隆基結盟,參與秘密計劃,這也是成她後來的一筆政治資本。

韋后和安樂公主被幹掉之後之後,唐睿宗即位。由於有勸進之功,太平公主一下子名震天下,權傾朝野,更是加實封至萬戶,而自己的三個兒子,也跟著一起得到重用,先後封王。

  但是,隨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聯盟出現了裂痕,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監國後,決定讓自己的兄弟岐王、薛王來統領禁兵,這時,太平公主不幹了,他認為這是李隆基在削弱她的權,非常不滿意,此時極度膨脹的天平公主竟然“乘輦至光範門,召宰相白廢太子”。宰相姚崇、宋璟只好提出折衷意見,奏請讓太平公主移步洛陽消消氣,同時也讓其他諸王出京任各地刺史,以此來緩和李氏家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唐睿宗並沒有採納宰相的這個建議,只是讓太平公主遷居蒲州,蒲州位於長安與洛陽的中間地帶,比去洛陽的路程近了一半,這也算是是對太平公主的一種照顧。

四個月後,矛盾再次爆發。李隆基上表奏請“追還京師”,準備回長安,而且還奏斥姚宋二人“以銷戢怨嫌”。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自恃羽林軍中有她的爪牙,準備“謀廢太子”,但不知為何,這一計劃並沒有立即執行,而李隆基卻先一日下了手。

太平公主“聞變,亡入南山,三日不出,賜死於第。”在很早前的電視劇《唐明皇》中,這一橋段改為,李隆基的追兵至,太平公主慷慨激昂,舉劍自刎。

反正是一死,曾經都是重於泰山之人,如今的死真是輕於鴻毛。


光明大先生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曾多次為再婚而處死丈夫。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因有母后武則天稱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


武則天活著的時候考慮過讓女兒繼承帝位,但武則天也是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女人,未來的繼承人不是姓武,就是姓李,她不能把江山傳給外人,如果傳給女兒,將來太平公主想保住權利,大臣們又想恢復中宗李顯登基,這朝廷上下又要起風波。

最終,武則天在晚年立李顯為太子,大臣張柬之發動政變,之後韋氏專權,聯合安樂公主,毒殺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打算走武則天的路線。



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結盟,一同除去韋氏,太平公主尊自己的哥哥李旦為帝。 後來,太平公主在唐睿宗時期,地位級高,野心滋生,權勢熏天,朝廷七個宰相,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太平公主的勢力日漸強大,在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後,宮中能和李隆基抗衡的,只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



不過,太平公主參政只有幾年,權傾朝野,但根基不穩。之前,太平公主在幾次政變中取得勝利,謀略與膽識不輸男人。只是這一次,對手太強,為了帝位,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發生矛盾,最終,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的對手,被李隆基賜以自盡。



唐代的三次宮廷政變:一、張策之誅武則天面首二張,復位中宗;二、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殺韋后和安樂公主;三、李隆基滅太平公主勢力。

太平公主的死結束了唐朝女人從政的時代。


莫小邪


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共有四子兩女,分別是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唐中宗李顯,四子唐睿宗李旦,李旦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長女安定公主,不過早夭,次女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約生於公元665年,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最小的女兒,自然很受到父兄和武則天的寵愛。太平公主後來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很喜歡權勢,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的性格和長相很像自己,就經常跟她討論政事。

可以這樣認為,太平公主就像另外一個武則天,來俊臣就是被太平公主剷除的,另外據說薛懷義也是被太平公主剷除的。武則天后期,武則天讓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張昌宗、張易之來掌管朝政。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之變,殺死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武則天不得已退位給唐中宗李顯,而太平公主也因為參與有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李顯十分器重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七月,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一起誅殺了韋后,擁立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也因此晉封萬戶,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這是唐朝公主的巔峰了。李旦也同樣十分器重太平公主,很多事情都要跟太平公主商量。

太平公主也知道李隆基十分的厲害,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就想改立一個比較沒有能力的人做為太子,她還散步流言說,太子不是皇帝的嫡長子,不應該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的身邊安排了很多耳目。

太平公主還曾經勸宰相們改立太子,宋璟質問太平公主說:太子為大唐江山立太了汗馬蘇勞,公主怎麼會有這樣的建議呢?公元712年,李旦決定退位給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極力勸阻無果,八月,李隆基繼位,李旦成為太上皇。

公元713年,魏知古告發太平公主謀反,太平公主最後被命自盡於家中。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前是合作者,而之後就成為競爭者,李隆基登基之後自然不會放過太平公主的。


歷史簡單說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疼愛的小女兒,也是武家的兒媳。小時候受到了父母的寵愛,但是她卻不像安樂公主一樣只知道靠手中的權利胡作非為,是個政治白痴,恰恰相反,太平公主在政治方面的造詣也是很高的。她是神龍政變的參與者,對於誅殺張兄弟,讓武則天還政於李家也是功不可沒,使得唐中宗李顯順利登上皇位。

在公園710年,為了拯救李唐王朝,將李家從韋氏和安樂公主手中奪回來,太平公主和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聯合發動了唐隆政變,使得相王李旦重新登上皇位。殺掉了韋氏一族,包括正在梳妝打扮的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

李旦登上皇位之後自然要對政變的功臣另眼相看了,其中主要是自己的三兒子李隆基和自己的親妹妹太平公主,許多事情都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商量,漸漸太平公主在朝中勢力逐漸龐大,她和李隆基姑侄二人的矛盾也是漸漸能加深,開始了明爭暗鬥。當然李旦也是看在眼裡,但是雙方誰都不想得罪。

慢慢到了立太子的時候,按理說李隆基是庶子,並且還是排行老三,怎樣也不能把太子之位送到他手上,但是他在唐隆政變中有功,加上大哥謙讓,所以太子之位當他莫屬了。隨著李隆基當上了太子,太平公主漸漸覺得她這個侄子威脅更大,到處造謠想讓李旦除掉李隆基。但是唐睿宗也不是傻子,看著二人鬥爭不下,自己趁早退位讓賢算了,省的弄得心裡不清淨。

於是唐睿宗李旦傳位於李隆基,太平公主也慢慢籌劃政變(朝廷中太平公主的黨羽還是蠻多的),李隆基先下手為強,逐漸除掉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出逃,最後被賜死。

最是無情帝王家,即使是最親密的盟友,只要觸及了雙方的利益,也會轉眼變為敵人,皇位鬥爭就是這樣殘酷。


消失的月光


李隆基在被確立為太子之前,他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都是捍衛李唐政權的中堅力量,他們同屬於李唐宗室勢力,雙方並沒有什麼矛盾衝突。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女兒,母親是武則天,第二個丈夫是武攸暨。可以說太平公主是最為獨特,她既是李唐皇室的公主,又同時是武家的媳婦。太平公主其實和武則天一樣,是非常有政治野心的。早期的時候,她就和武則天一起謀議政事,地位和權勢很高。武則天也知道自己一旦去世,李唐皇室和武家的勢力自然會發生衝突,所以太平公主是最適合的調停人。

不過,太平公主卻和李隆基一樣,是李唐政權最為忠實的捍衛者,為復興和捍衛李唐政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早期神龍政變中五王誅殺二張,到後面聯合李隆基共同誅殺韋太后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都是有大功勞的。當然,這也使得太平公主權勢熏天。太平公主此時已經成為了鎮國太平公主,朝廷之中的七個宰相,五個都是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這個時候,太平公主可以說達到了一生之中政治權利的巔峰。

李隆基整頓敗壞吏治,限制宗室諸王公主權力,鞏固皇太子法定地位,觸動了太平公主的核心利益。最終二人的權力鬥爭嚴重激化,並最終引發了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的宮廷政變。

韋太后勢力被誅殺以後,可以說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成了大唐最有權勢的人。雙方自然會為權力而發生爭鬥。李隆基堅決主張革除中宗朝以來的弊政,同時在人們最關心的吏治問題、抑制佛教勢力、限制宗室諸王公主權勢上積極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觸動了太平公主的利益。

作為當時皇帝的睿宗其實是非常懦弱曖昧的,他時而支持太子,時而袒護太平公主。最後,睿宗乾脆直接傳位給李隆基,這便是後來的唐玄宗。雙方還是最終撕破了臉,李隆基發動政變,消滅了太平公主的勢力。太平公主也逃亡了南山,後來被處死在家中,太平公主也終於結束了她不太平的一生。


歷史是什麼


不是唐玄宗不想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而是因為龍椅只有一座,不是你坐,就是我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不是唐玄宗先下手為強,讓太平公主搶了先的話,他也得死。

是的,太平公主幫過唐玄宗。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太平公主和唐玄宗面對著共同的敵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武則天退位後,李顯再次繼位。李顯無能,讓韋皇后把持著一切。韋皇后特別崇拜自己的婆婆武則天,而且缺乏自知之明,覺得自己也可以走婆婆的老路。同時,她還有一個和她一樣沒有自知之明的女兒——安樂公主。這孃兒倆的意思是,韋皇后先當女皇,死後再傳位於安樂公主。

但是有人不同意了。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覺得,如果有人要當女皇的話,那也應該是她,而不是韋皇后。

另外一個不同意的人,則是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

於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給幹掉了。然後,李隆基的爸爸李旦繼位。

太平公主覺得,李旦就是個過渡,還是應該繼承老李家的優良傳統——讓女人當皇帝。

但他的侄兒覺得,老李家的這個傳統不應該繼續發揚了。於是,他就先下手為強,幹掉了太平公主,他自己登了基,史稱唐玄宗。


趣談秘史


帝王家的榮耀有多高,鬥爭就有多慘烈。何況這個太平公主,可不是盞省油的燈。唐代有了武則天稱帝的先例,讓不少有膽識有野心的後來者都虎視眈眈,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員。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生前最寵愛的女兒,睿宗李旦能再登皇位,太平公主的謀劃也是功不可沒。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合謀,發動了“唐隆政變”,一舉誅滅了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讓其父親李旦再次登上了皇位。

李旦上位後,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另眼相看,凡軍國政事都與他們商量。此時的太平公主,氣焰正盛,並不把李隆基放在眼裡。等她發覺這個侄兒會給自己的政治前途造成威脅時,李隆基已經成了氣候。頗為懊惱的太平公主於是想用計謀扳倒李隆基,一來散佈流言,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當太子;二來派人監視李隆基,經常向李旦打小報告;三是有目的地聚攏朝中反對李隆基的力量,形成一個意圖不軌的小集團。幸虧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的表現令朝中重臣們刮目相看,樹立了一定的威望,才能和太平公主抗衡。

李旦不是什麼殺伐決斷的厲害主子,總想著平衡這姑侄二人的關係。於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明爭暗鬥一直是此消彼長,始終沒個結果。712年,太平公主心急了,乘著天有異象,想借機除掉李隆基。也許是李旦厭煩了太平公主的弄權行為,也許是審時度勢下覺得還是自己兒子靠譜,這回李旦終於做了個明確的決定——他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自己退居二線去了。

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還是不願意退出這場奪權鬥爭。公元713年7月4日,是她準備發動政變推翻李隆基(此時已是唐玄宗)的日子。7月3日,李隆基先下手為強,把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鍋端了,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賜死於家,公主諸子及黨羽死者數十人 ” 。至此,李隆基才正式掌控了整個大唐王朝。

從結盟到翻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鬥爭本來就是殘酷的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太平公主作為鬥爭失敗的一方,肯定是必死無疑。


生猛歷史


與其說太平公主幫助李隆基發動了消滅韋氏集團的勢力,不如說二人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而組成了軍事同盟。而這種同盟關係是臨時的,隨著政變的成功而迅速成為了矛盾的雙方。


△太平公主劇照

先來了解一下雙方的身份。

太平公主:生於公元669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是武則天和李治最小的孩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十分寵愛這個女兒,權傾一時。並且繼承了母親的聰明伶俐和野心。與侄子一起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集團。結束了後宮外戚奪權干政的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685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其父親是兩次登基為帝的唐睿宗李旦。年輕時英明神武,做事果斷,儀表不凡。25歲時與姑姑太平公主一起結束了武周亂唐以來的後宮外戚勢力奪權控制朝政的動亂局面。並最終登上大寶。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也因晚年用人不當,怠政誤國而一手造成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唐朝是歷史上發生宮闈政變最多的朝代之一。從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開始,唐朝前半期每一次的權力交接幾乎無不伴隨著政變的發生。

要說唐隆政變。就不得不從神龍政變開始講起。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也就是神龍元年,82歲的女皇武則天已經病的十分嚴重,很久不理朝政,不見朝臣。身邊只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侍奉左右。當時的皇太子李顯聯合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敬暉、袁恕己發動神龍政變,闖進皇宮,殺死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並且脅迫武則天令皇太子李顯監國,並於第二天讓位於皇太子李顯。第二次登基做了皇帝,是為唐中宗。繼位後的李顯十分寵愛韋皇后。並允許韋后參與政事,710年五月,也就是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去世(相傳被韋后和其女兒安樂公主共同害死)。


△范冰冰版武媚娘

隨後唐中宗李顯的幼子李重茂繼位,實際上的朝政落到了垂簾聽政的韋太后手中。有野心的韋太后還要學習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做歷史上的第二位女皇帝。

此時作為武則天的孫子臨淄王李隆基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均不願看到權力被韋氏集團把持。於是共同發動了以誅滅韋氏集團和安樂公主的唐隆政變,併成功的誅滅了所有韋氏集團勢力。並且廢掉了唐殤帝李重茂,迎立了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第二次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大唐王朝再次避免了被外戚干政奪權的危機。


△太平公主劇照

而太平公主之所以與李隆基組成軍事聯盟共同發起了唐隆政變,並不是為了幫助李隆基,而是一直十分受武則天寵愛的太平公主對於權利也有著強烈的慾望,唐隆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處處排擠李隆基,在自己的皇兄唐睿宗李旦面前不斷詆譭李隆基,試圖將最有實力的侄子皇太子李隆基廢除。然而李旦還是在兩年後,禪讓皇位給了皇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然而此時的太平公主依舊不死心,幾番拉攏朝臣並有意想要換掉唐玄宗李隆基,並買通宮中的宮女試圖給李隆基在飯菜裡下毒,面對步步緊逼的姑姑太平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先下手為強,派出得力干將並團結兄弟李範、李業等誅殺太平公主一黨。最後也賜死了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絕情,而且不得不這麼做。


珞珈山的貓


不是李隆基不放過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在和唐玄宗李隆基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失敗,最終被侄子李隆基賜死。

太平公主在武則天時代已經很受武則天寵愛,有機會參與政事。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曾經和張家兄弟有過沖突的太平公主暗地裡也參與了政變,唐中宗李顯繼位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實封五千戶,有權力開府。唐中宗李顯時代,太平公主也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

(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去世(歷史記載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但這種說法大概率是勝利者給失敗者安的罪名,兩人無害死李顯的動機)。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兒子薛崇簡等勢力參與了政變,還親手將韋后所立的皇帝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太平公主在李旦繼位後,勢力更加膨脹,增加實封到萬戶,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李隆基政變有功,李旦繼位後,只是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被封為太子,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對姑侄,從政變時的合作關係開始走向對抗。太平公主企圖讓唐睿宗李旦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但李隆基也已經有自己的勢力,太平公主未能成功。

(李隆基)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繼位。太平公主此時依舊有極大勢力,朝中7位宰相,出自太平公主門下的就有5位,李隆基這個皇帝並未完全掌握大權。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

這次政變後,李隆基徹底掌握了大權,太平公主被殺,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也徹底失去權力,李隆基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


仁勇校尉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曾多次為再婚而處死丈夫。

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
因有母后武則天稱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暗地參與了政變,唐中宗李顯繼位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實封五千戶,有權力開府。此時太平公主已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

史載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昏庸懦弱,大權操於他老婆韋后、女兒安樂公主之手。韋氏把安樂公主嫁於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又和武三思私通並與朝中武氏集團結成黨羽,先後除掉了反對她的朝中五臣(敬暉、張諫之、桓彥範、袁恕己、陳玄,貶而殺)和太子李重俊。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韋后驚恐於唐中宗對她和安樂公主擅權跋扈的義憤,遂狠心用藥餅鴆殺了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后攝政,改製為唐隆,又欲學武則天稱皇稱制,朝野譁然!

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兒子薛崇簡等勢力參與了政變,還親手將韋后所立的皇帝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此時太平公主權勢地位更加顯赫,增加實封到萬戶,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凡是她

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就連唐睿宗在朝政大計方針都的和太平公主商量同意,然後是李隆基同意才能實行。


剛開始太平公主見李隆基年紀輕輕不以為意,後來見他英明神武,怕他日後尾大不掉,對自己專權不利,逐漸把矛頭對準了隆基。一來散佈流言,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當太子;二來派人監視李隆基,經常向李旦打小報告;三是有目的地聚攏朝中反對李隆基的力量,形成一個意圖不軌的小集團。


史載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給太子,李隆基幸運地即了帝位,是為唐玄宗。在此期間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間的矛盾日趨激烈,關係極為緊張,雙方劍拔弩張,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殺機,均想置對方於死地。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至此動盪不寧、暗流洶湧的弔詭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唐玄宗才得以掌握了全部大權。

從結盟到翻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鬥爭本來就是殘酷的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太平公主作為鬥爭失敗的一方,肯定是必死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