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飾: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長袖、寬腰、大襟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藏族廣佈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據有關資料統計,藏裝種類多達200多種,在我國服飾中居首位,其多樣性在世界民族服飾中也是罕見的。

史載松贊干布時期,吐蕃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吐蕃文化得到迅速的發展,其服飾文化日漸發達。吐蕃奴隸制王朝等級森嚴,在服飾上的表現也日臻完備。

從反映吐蕃盛時的敦煌壁畫可看出,君臣服飾的等級差異,藏王一般只有贊普才能使用的三瓣寶冠箍住的有凹槽裝飾的無沿帽,呈紅色,通常高於一般人的帽子;藏王的侍從或臣下往往戴平頂無沿帽。

衣袍的式樣也各有不同,官吏的章飾規定有一等瑟瑟,二等金,三等金包銀,四等銀,五等銅,六等鐵等大小兩類,共十二級,裝在方圓三寸的盒子裡掛在胸前,以區別職位的高低。

吐蕃貴族不僅本人穿著華貴,還在聚會宴客時,把傭人裝飾起來。而作為贊普的松贊干布則用一種紅帶子包頭,身著長袍,足穿腳尖朝上的靴子,據《紅史》載,這種王服是受波斯王朝的影響,反映了文化交往已影響到了服飾文化層次,而從松贊干布伊始的吐蕃與中原的密切交往,兩種民族文化的長期接觸更為藏族服飾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史載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入諸種花緞、錦、綾羅與諸色衣料二萬匹,還有大量的金玉器具。松贊干布及吐蕃大臣紛紛自行去掉氈裘,改穿絹綺。

文成公主進藏還帶來了種植蠶桑和紡織技術,"植桑織絲兮"大大的促進了吐蕃服飾技藝的發展,青海海西州都蘭出土的大批吐蕃服飾文物,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吐蕃服飾的工藝水平。服裝的織物紋樣多為聯珠動物紋,裝飾品的金質首飾、佩飾的精美使人歎為觀止。

今天藏族婦女飾品的鑲嵌形制,可以從這些文物中找到原型。斯坦因的《古代中亞文化遺蹟》一書也曾提到:"在吐蕃發現的遺物中,有很多具有花紋的絲織物,花紋中有些是印的,有些是織的,花紋圖象的變化很多,這一點很可以表示吐蕃商業的地位,……大概是中國與西亞之間的貿易重點。"頻繁的交往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服飾文化的發展。


在地處川、甘、青交界處的四川阿壩縣實拍該縣多姿多彩的安多藏族服飾。阿壩縣以其藏裝的華美大方,配飾精美豪華,顏色淡雅深沉而有“安多藏族服飾之都”的美稱,藏裝是阿壩縣藏族人民傳統的服裝,為寬領、肥腰、長袖款式,下襬觸及地面,袖筒長出手臂尺餘,有普通和盛裝之別。普通藏裝多以黑色、灰色、暗紅、深綠色等布料和羊皮、毯子由男子手工縫製。

節日服裝十分豪華精美,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藏族男女喜歡佩帶各種飾品。每遇藏曆年、莫郎節,扎項帶象牙、珊瑚、瑪瑙、金銀項鍊、耳環,手帶象牙、玉、金、銀手鐲、戒指,身佩銀製護身盒“尕烏”,腰佩藏刀;婦女左右腰裝飾有銀製奶鉤。大型節日,人們身著華麗盛裝佩戴各種豪華飾品,連坐下的駿馬也佩戴著用金銀、珊瑚、瑪瑙等裝飾的馬羈、馬鞍,以顯示主人家的富有和氣派。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用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


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優美。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裝飾品、幫典顏色相組合,或豔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本組圖片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