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凤仪街道山峰社区“8.31阳光工程”典范

凤仪街道山峰社区桃坪组二级公路旁约100米处,有一个约800平米的面条加工厂房。每天早晨8点不到总能看到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的男子在此忙碌,从面粉的搅拌到出面、挂面,他操作娴熟,不到11点600多斤面粉全部加工成面条,只等下午面条晾干后包装运到县城销售。

记凤仪街道山峰社区“8.31阳光工程”典范

谁曾想到!这个39岁的年轻老板曾经是个吸毒人员。2000年,20多岁的张某某职中毕业后,怀揣“淘金”梦想,前往广州番禺打工,干了两年的电焊工,有了固定收入后受朋友蛊惑,张某某开始与魔鬼“白粉”打起了交道。一混十多年里,他成为强戒所的常客,反复吸反复戒,不仅用光了所有积蓄,而且还欠下不少债。提起这段历史,张某某满目愧疚,说吸毒是一条不归之路 。

记凤仪街道山峰社区“8.31阳光工程”典范

2014年凤仪街道山峰社区张某某因再次吸毒,被正安县公安局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山峰社区禁毒专干得知情况后向支居两委主要领导汇报情况,社区禁毒工作领导小组从思想上开导他,真心劝说。至此以后,张某某洗心革面,彻底告别了广州的“朋友”,他开始创业,在桃坪组有了一间占地800多平米的面条加工厂,该厂现代化搅拌机、烘干机、切面机等一条龙生产作业,日产面条800余斤,日收入400多元,短短4年时间,不怕吃苦的张某某有了可观的积蓄,不仅让全家老小7口人过得宽裕,同时还为桃坪组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

记凤仪街道山峰社区“8.31阳光工程”典范

张某某逢人便说:“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社区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服务让我们居民群众满意,阳光照亮涉毒人员,涉毒人员真正有了家,会将这份党的温暖传递给身边亲朋好友及需要帮助的涉毒人员,并告诫身边的朋友及亲人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戒毒康复期间,早日“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回归社会”,正是社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