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古人是怎样哭穷的?

前言

古代很多读书人做官以前都经历过穷困落魄的时候,他们的诗作中有不少记录自己穷困时候的句子,例如唐朝诗人王播曾经借住在寺院里读书,跟着僧人斋食,和尚们也嫌弃他,饭后才敲钟,等王播来了以后,发现饭已经没了。王播后来官至唐朝,又一次路过木兰院,发现原先不待见他的和尚们竟然把自己的题壁诗用碧纱笼保护起来,不禁感慨的写到: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下面这里选录几首其他人的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描述穷苦的。

一、年轻时代的杜甫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写过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描述了自己在京城求仕时的窘境。杜甫一生运蹇,早年间家境尚可,后来作官的父亲去世,自己混迹与长安求仕不成,这首诗记载了杜甫当时的窘迫: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古人是怎样哭穷的?

二、做官后的杜甫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间,杜甫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八品小官,他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记录了回家探亲时的悲剧,自己的小儿子竟然活活的饿死。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但是还没有波及到长安和奉先,想不到大唐盛世之下,朝廷官员的家里竟然发生饿死人的情况: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在《秋怀》中写到场景,不是真正的穷人绝写不出这么形象。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古人是怎样哭穷的?

四、破箧无钱只有诗

张羽(1333-1385)是元末明初的文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这个官不算小,不知道这首《金华道中送郑邴文东归》写于何时,看来文人无钱何妨,有诗相赠即可:

柳絮飞飞共语离,尊前会面定何时。交情冷淡孤衷在,世味辛酸两鬓知。

春水乱滩船下疾,晓风残月酒醒迟。湖边鸥鹭休相笑,破箧无钱只有诗。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古人是怎样哭穷的?

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说到钱,杜甫也有一首《空囊》,不过这回写得没有前面两首那么悲惨,虽然时局依旧动荡前途未卜,但是杜甫学会了黑色幽默 :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世人共卤莽,犯孤平的拗句,一般三仄尾的第一个字是平声,这里的“世”是仄声。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古人是怎样哭穷的?

六、夜阑灯下不停梭 未直青楼一曲歌

唐诗人处默的一首诗不是说的自己,他专门为织妇写过一首 ,织女们整夜里辛苦劳作也抵不上青楼的一曲歌,现在似乎也差不多,范冰冰们随随便便几千万,工人们辛辛苦苦挣几千,看来自古如此,也算是传统吧:

蓬鬓蓬门积恨多,夜阑灯下不停梭。成缣犹自陪钱纳,未直青楼一曲歌。

七、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说完织妇,再说说农父,唐朝诗人张碧有一首诗《农父》更惨,劳作,农夫一年到头的辛勤劳作,收获的粮食却不归自己所有,自己仍然贫苦潦倒,以至于要抛妻弃子的凄苦境界:

运锄耕斸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八、元稹的穷日子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和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官至宰相,少时即有才名,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是一生的挚友诗友,世称"元白"。元稹在结婚时23岁,在秘书省任校书郎,几年以后才升至从八品的左拾遗。他在纪念自己亡妻的时候, 曾经写过小夫妻穷困的时候:“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

元稹怜惜妻子嫁给了自己这个穷人,将妻子比作谢道韫,将自己比作齐国贫士黔娄: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 等到元稹有钱有地位的时候,亡妻已经不在世了,好日子没过上,穷日子都赶上了,元稹不禁感叹: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结语

《论语·八佾》中记载了孔子评价诗歌的一段话:“《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礼记.经解》中说道:“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成了评价诗歌的一个道德伦理规范。

上面看到的这些诗歌,大多遵循这一规则,诗人对待自己的穷困甚至会有一点点小幽默。当然,除了杜甫的”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