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被慈禧打包退回的清朝狀元,拒絕宋美齡卻爲其成就良緣

導讀:今天要講的這位,可能大家不是很瞭解,他叫譚延闓,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他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雖然這個人我們不瞭解但是與他有故事的每一個人都是大有來頭。其不僅僅是個政治家也是個書法家更是個吃貨,現在的組庵湘菜就是他創的,在他一生髮生過很多有趣的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譚延闓:被慈禧打包退回的清朝狀元,拒絕宋美齡卻為其成就良緣

譚延闓

一、官宦世家、立志出人頭地

公元1880年(清光緒六年),譚延闓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譚鍾麟咸豐年間進士,官至兩廣總督,雖然是在世家出生,但是譚延闓是庶出,所以在譚家自己和母親並不是很招人待見,吃飯的時候都得站著吃。為了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為了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譚延闓從小就十分刻苦努力。5歲時便入私塾,11歲時學習制義文學,因為父親在朝廷做大官,所以得緣結識了翁同龢,翁同龢可不簡單,他是清朝同治和道光兩位皇帝的老師,要求一向很高的翁同龢見到譚延闓都稱其為“奇才”。

譚延闓:被慈禧打包退回的清朝狀元,拒絕宋美齡卻為其成就良緣

譚延闓書法

二、科考高中,卻被慈禧拒收退回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13歲的譚延闓參加長沙的童子試考中秀才,1904年參加了清朝末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先中會元,接著在4月份的殿試中一舉奪魁,成為甲辰恩科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據《明清進士碑錄索引》和朱汝珍所編纂的《詞林輯略》中記載,譚延闓的文章那是十分完美的佳作,不僅體現在文采斐然上,還體現在他的字特別漂亮,這就要歸功於他打小刻苦練字的功勞了。此時的譚延闓在眾位大臣眼中那絕對是狀元的上上之選,不過他們可說了不算,慈禧老佛爺才是最後拍板的那一位。不過譚延闓過於優秀,連慈禧都想圈其為狀元,正當下筆的時候卻發現他是湖南人,還姓譚,這不由得讓老佛爺想起了她最為痛恨的譚嗣同,於是最終將譚延闓降為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封了其他人為狀元。這種因不喜歡名字就將其狀元之位剝奪的估計也就慈禧能幹出來了。

譚延闓:被慈禧打包退回的清朝狀元,拒絕宋美齡卻為其成就良緣

慈禧

三、拒絕大家千金,反成其一世良緣

科考的不盡人意讓他的一腔熱血無法施展,使得他轉為投身了革命。1912年加入國民黨,1913年二次革命中宣佈湖南獨立,1915年參與護國運動聲討袁世凱,為國家的革命事業立下汗馬功勞,1928年官至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而那會兒的慈禧老佛爺又怎會想到自己打包退回的大清狀元會成為國民黨股肱之臣。

譚延闓:被慈禧打包退回的清朝狀元,拒絕宋美齡卻為其成就良緣

譚延闓墓

在譚延闓身上還有一件趣事。當年孫中山先生落難之時多得譚延闓救濟,孫中山有意將自己的妻妹、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闓,以此成人之美。不曾想譚延闓是個十分專情之人,自己一生只鍾情於髮妻一人,在那個妻妾成群的年代始終如一,於是譚延闓藉此婉拒了孫中山的好意。1925年孫中山先生去世後,蔣介石與譚延闓漸漸走得很近,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譚延闓當年拒絕的宋美齡,正是有譚延闓的撮合才於1927年和蔣介石喜結良緣,這個媒人反手就是一個大讚。

譚延闓:被慈禧打包退回的清朝狀元,拒絕宋美齡卻為其成就良緣

蔣介石與宋美齡

1930年,譚延闓因腦溢血突發去世,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死後國民政府為其舉行國葬,並將其墓地建在了孫中山先生中山陵的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