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5年从未有人住过的房屋占27.6% 农村房屋空置现象堪忧

农村房屋空置现象堪忧

——来自福建农村的统计调查报告


断壁残垣、荒草丛生、大门紧闭、空无一人……这不是戈壁大漠边缘的废城,而是中国农村里真实的一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或其周边县镇集聚,部分村庄房屋空置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也导致不少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近期,记者相继走访了福建省政和、松溪、周宁、漳浦、永泰、武平和连城等7个县的14个行政村,调查了解农村房屋空置现象的成因、影响与对策。

诸多因素导致农村房屋空置

在基层调查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各地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比较普遍,72%的行政村在外务工人口比例在30%以上。从房屋空置情况来看,5年从未有人居住过的房屋占总量的27.6%(含16.5%的废弃老屋)。从土地耕种情况来看,14个行政村中有耕种的土地占60.1%,其中72.2%为自家种植水稻或蔬菜,27.8%为转租他人。

据随行工作人员介绍,农村房屋空置既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福建89.0%为丘陵和山地,耕地仅占10.8%,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仅2-3分。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中有44.7%来自工资性收入,23.9%为农业经营净收入;与2010年相比,工资性收入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经营净收入下降8.3个百分点。一个壮年劳力以耕种稻田的最好年份算,日均收入不到百元,而务工的体力劳动日均工资150-200元,自营摊点店铺的收入还会更高些。结构性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或经商以增加收入,留守村庄的人口渐渐减少,农村人口加速向经济发达区域流动。

随着福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空间布局随之发生较大变化,村庄数量逐年减少,一些偏远村庄因村民全部外迁直至消失。2014年,全省人口城镇化率为61.8%,与1985年和2010年比分别提高19.0个和4.7个百分点;全省行政村有14412个,与1985年和2010年比分别减少了200个和3个。尤其是福建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新改建房补贴的增加激发了农民改建新建住房的热情,但新建房者仍然保留着老住房,加剧了房屋的空置程度。

同时,计生政策对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效果也是明显的。从小孩出生结构来看,2014年每户三孩及以上(多孩)、二孩和一孩比例为3.3∶44.0∶52.7,与1989年的21.6∶32.2∶46.2相比,多孩比重大幅下降。此外,因孩子读书也带动了一批父母甚至祖父母外出。

空置治理难带来多重负面影响

连城县小朱地村原有人口570多人,只有220多人留守村中,房屋空置率达36.2%。该村支书告诉记者:“‘三大难’:农村建设和村庄规划管理体制建设难、整村改造资金筹集难、农村闲置宅基地收回难,加上‘三大缺’:缺少有奉献精神、有工作魄力、有组织能力的村干部;缺少农村实用型人才、种养能手和经营管理专家;缺乏农民创业资金,导致农村空置房治理难度很大。”

治理难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造成建设资金和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村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建成后使用人群有限,使社会效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农民经济状况好转后首先考虑加盖住房,一户多房数量增加,占用耕地建房现象依然存在,老宅地闲置和房屋空置情况比较普遍。其次,农村生产和建设力量严重缺失。14个行政村中,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过初高中教育的占89.2%。大量有知识、有能力、年富力强的农民相继外出,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再次,老人赡养没有保障。“空巢老人”生活,病痛常无人照顾,近些年农村老人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解决农村“空心化”应多举措并举

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根本途径是发展好当地经济。只有留住农村劳动力,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荒芜的土地才能重获生机,空置宅基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就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产品的市场带动作用;重视农业生产专业人才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千方百计发展经济;要在农村土地承包责任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土地使用集约化程度;提高村镇银行覆盖面,完善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模式,及时为创业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让农民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农业生产和村庄治理改造,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

各级党委政府也应将以空心村改造为重点的村庄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长期规划和工作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实施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管理农村建房,有序开展村庄闲置宅基地整理。对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口已大量流失的村庄迁居重建,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区域,让出土地回归大自然,既有效保护环境,又可利用资金对需要的乡村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加强赡老扶幼的美德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保障农村老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只有多管齐下、扎实推进,才能有效缓解农村房屋空置的难题,才能重温“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美丽乡村景象。

来源:中国信息报2015年12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